服務民生、引領發展 專精特新企業在四川大顯身手
“希望幫助申報‘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順利通過。”近日,宜賓市中小企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的工作人員劉倩幫助宜賓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服務的57家中小企業,完成了2023年度四川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初步評審,“預計7月中旬將公布最終省級專精特新通過名單。”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中小企業群體的“領頭羊”,它們深耕專業領域,聚焦關鍵技術,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6月19日,四川省委十二屆三次全體會議召開。會議聚焦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出要在培育新主體上下功夫,一手發揮骨干龍頭企業“鏈主”作用,一手推動中小企業在細分領域“專精特新”發展,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中下游企業協同、內外資企業共生共贏的發展格局。
近日,本網記者深入四川省中小企業開展調研,采訪企業如何做好創新和研發,在促進城市發展、服務民生和引領行業發展中貢獻重要力量。
聚焦“強企業 ”,專注細分市場
企業與城市共成長
宜賓豐川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川動力”)位于宜賓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敘州園,由清華大學博士團隊創立,是一家主要從事電動汽車多檔位電驅動系統研發、生產、測試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
走進豐川動力的廠房,一批長約1米的電驅動橋堆放得整整齊齊。“它是電動汽車的‘心臟’,相當于燃油車的發動機加上變速器。”豐川動力副總經理樊剛介紹,企業成立初期主要是為不同車型、廠家開發全系列的電驅動機械變速產品。
豐川動力廠房內堆放得整整齊齊的電驅動橋。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多檔位電驅動控制技術,由團隊合伙人,豐川動力董事長、總經理陳紅旭在清華大學讀書時提出。該技術創新性地解決了電動汽車變速箱換檔沖擊大的難題。”樊剛說,2017年陳紅旭組建了創業團隊,在首屆金磚國家創客大賽獲得金獎后,各路投資者紛至沓來,“家鄉的發展規劃吸引了我們,而換擋技術又需要丘陵山坡的自然環境作為應用場景,于是就選擇了宜賓。”
“作為沒有市場經驗的博士,創業根本不知道市場需要什么產品。”講起這一段,樊剛露出一絲苦笑。豐川動力的第一代產品是電動物流車動力系統,起初團隊以為西部山區的電動物流車應搭載更強的動力系統來爬坡,“但事與愿違,很多企業并不愿意花錢去裝讓動力更強的變速箱。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好不容易把技術轉化成產品,卻賣不掉。”
“這時有人提出,既然產品賣不掉,不如換賽道,尋找細分領域。”樊剛說,經過走訪,發現部分景區的電動觀光車因承載力有限,爬陡坡時動力不足,于是團隊決定轉戰電動觀光車動力系統開發。經過潛心研發,2020年上半年,電動觀光車動力系統研發成功。同年國慶節前,豐川動力接到訂單,四川畢棚溝景區采購了搭載他們動力系統的30臺電動觀光車。
訂單來了,考驗也隨之而來。由于產品沒經過嚴格的環境適應性測試,車輛故障率非常高。黃金周畢棚溝景區游客爆滿,為解決故障,豐川動力的2位博士和幾名工程師在景區蹲點。
“畢棚溝景區地處高原,他們一手拿著氧氣袋,一手拿電腦改代碼,沒日沒夜地修車、更換配件、修改控制參數。”樊剛說,這一次嘗試走了彎路,但積累了經驗。幾年時間里,豐川動力又拓展了5個細分賽道,電動物流車、電動觀光車、電動環衛車、電動重卡、電動乘用車。
“產品只有在場景中不斷更新迭代,才能被市場所選擇。”樊剛說,2021年,宜賓市敘州區采購了一批電動環衛車,并幫助豐川動力尋找應用場景,23輛電動環衛車交付至今都使用得很順利,而該款電動環衛車產品也已推廣到其他城市。
“為支持企業做強做優,宜賓市政府給予了我們各方面的支持,除了提供應用場景外,還幫助申請省市和國家的項目。”樊剛說,“保姆式”的創新創業服務,正幫助他們努力加快成長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共同發展。因缺少基礎工程師,豐川動力尋找出一種“產教融合模式”:通過開設“豐川大學堂”、校企共建“嵌入式控制系統開發”實訓室、在公司設置教學實踐基地、接收學生實習、參加技能大賽等方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能實訓。
豐川動力廠房內,工人們正在忙碌。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目前,“豐川大學堂”與宜賓學院、宜賓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共同培養新能源汽車、嵌入式軟件開發與應用方面的技術人才達400人以上,是企業與城市共成長的一次探索。
聚焦“強創新”,專注特殊領域
小衛星服務大民生
“2018年,發射第一顆衛星時,我們在現場很激動。當時商業衛星的發射并不容易,衛星發射成功后,公司所有人都在歡呼。”回憶起“成都高新一號”上天的時刻,成都國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星宇航”)執行副總裁趙宏杰依舊覺得很振奮,“那是四川省首顆自主研發的商用衛星。”
國星宇航展廳內展示的衛星模型。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據了解,自2015年國家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航天領域以來,以商業火箭、衛星為代表的商業航天企業快速增長。
2021年,國星宇航正式為國家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提供服務,其“星云平臺”應用于海量衛星數據成果的平臺化服務,實現衛星數據“生產—發布—應用”的一體化即時服務體系,支撐生態破壞主動發現系統、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等多個應用系統的業務化運行,用衛星互聯網技術守護祖國的“綠水青山”。
基于AI衛星互聯網技術和服務能力,國星宇航研發的應急救災領域產品——“地災之眼、林業之眼”,以及數字孿生領域產品——“城市之眼、園區之眼、交通之眼”等產品,已落地四川、西藏、云南、甘肅、新疆等省市自治區。
“‘林業之眼’平臺利用衛星遙感等空間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林區生態資源普查、生態修復監督、森林火險預警、違法盜伐防范、違法耕地占用、違法違建核查等工作。”趙宏杰說,在防災減災方面,小衛星也有大作用,“‘地災之眼’是我們的核心應用產品之一。它的‘火眼金睛’能時刻‘盯住’山體位移,一旦有滑坡、泥石流征兆,可以通過配套系統及時發出預警,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據了解,國星宇航于2021年7月成功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2年5月,又成功入選“國家第三批重點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入選國家重點‘小巨人’企業,是主管部門和行業權威專家對國星宇航在創新科技領域技術研發能力和成果轉化的認可。”走進國星宇航,即便是周末,辦公室里仍有不少人在崗位上忙碌。趙宏杰向記者透露,未來國星宇航將建設衛星工廠,批量化生產制造衛星,以帶動更多的創新應用和相關衛星產業鏈企業。
“今年,公司有3顆衛星同時研制,其中1顆已經出廠,計劃6月底在酒泉發射。”趙宏杰稱,該衛星搭載了一塊屏幕,所有技術驗證都可在屏幕上顯示,通過衛星上的攝像頭拍攝畫面并傳輸回地面。
對于未來愿景,趙宏杰說,是讓航天技術觸手可及,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離大家的生活更近。他說:“我們秉持‘和祖國在一起’的價值觀,努力提升科研能力,做好產業發展,為國家和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聚焦“高研發”,專注創新引領
高科技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
“超興奮、超開心,能代表公司在現場發布Dual Light超級混光技術。”5月10日,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米”)在宜賓極米智能光電產業園召開2023春季新品發布會,現場發布了新產品、新技術,向消費者公布了投影畫質的新成果。現場發布人之一、極米產品經理楊雪松說:“全新的技術和產品,讓大家感受到在研發上投入的回報。”
極米產品經理楊雪松介紹新產品的特性。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我們一直注重研發投入,2020年研發費用為1.39億元,2021年研發費用為2.63億元,2022年研發費用為3.77億元,研發費用逐年提升。去年極米新增授權發明專利72項,累計獲得發明專利184項。”極米高級技術總監唐傳奇說,“為什么選在宜賓,而不是在成都或其他城市發布這樣重要的成果?因為宜賓有特殊意義。”
據悉,自2021年入駐宜賓以來,極米一直堅持自主科技創新步伐,在三江新區建成了極米智能光電產業園,集光學研發制造中心、品質測試實驗室、自動化生產線等于一體,進一步鞏固了極米智能投影設計、研發、制造的產業鏈閉環。同時,宜賓三江新區也具備規模相當的產業集群和多元化的產業鏈,為極米提供了成熟的配套設施和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
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唐傳奇表示,極米在促進形成科技創新體集群方面,也積極努力。“公司采用‘垂直整合’策略提升創新研發實力。橫向,是從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等做到‘端到端’全鏈路閉環;縱向,是從底層技術開始,在企業內部實現投影核心零部件的設計創新和生產的全鏈路閉環。”
早在2020年12月,極米已成功入選工信部公布的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如今的極米,成長為一家集設計、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高新科創企業,打破了國外品牌在中國投影市場的壟斷局面,在堅持自主研發與創新的過程中,讓更多高科技產品“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極米投影儀產品。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小時候,家里只有一臺17寸黑白電視,很多人都擠我家來看電視;今年‘五一’,我帶極米投影回家,自己安裝了100寸的幕布,在院子里放起了大電影,邀請了很多的親戚。看著大家臉上對全新觀影體驗的欣喜和認可,我覺得很滿足。”凌景鴻是極米整機生產部的主管,在廣州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他,2年前,回到宜賓工作,“回來后,并沒有覺得差距很大,反而感受到了很強的創新活力,加上企業完備的人才培養計劃,大家干勁十足!”
為推動更多企業在創新研發上下功夫,四川積極鼓勵支持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并助其成長為“小巨人”企業,已啟動實施“貢嘎培優”和“珠峰攀登”計劃,培育國家級“領航”企業,力爭2023年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家以上。
“四川目前共有專精特新企業3403家,約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的20.6%。”據四川省經信廳企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川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揮自身特長,發展韌性和引領作用不斷增強,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推進制造強省建設的作用愈發明顯。
未來,四川省將圍繞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輕紡、先進材料、能源化工、醫藥健康六大優勢產業,加快構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制造業領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完善融通發展支持政策,全力建設“上下游成鏈、左右岸配套”的產業生態,不斷壯大優質企業群體,積極培育一流企業,打造一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先進制造業集群,使集群成為四川省優質企業的“集聚地”、產業創新的“策源地”、融通發展的“新高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