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化學工程學院2019級博士生羅杰
“難忘孩子們求知的眼神”
“涼山不涼,山外無山,那是我們的約定。”幾年前在四川大學青春歌會的舞臺上,來自大涼山的彝族學生與他們的支教老師——四川大學化學工程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羅杰,演唱了這首《大山的約定》。短短一首歌,唱出了四川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以下簡稱“研支團”)成立20余年來投身廣袤深山的故事,也記錄了羅杰青春里的一段特別時光。
羅杰之前就曾參與過“研支團”活動。2016年,保研的他在“研支團”輔導員的帶動下,決定去支教。經過選拔,羅杰成為四川大學第十八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
昭覺縣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大涼山腹地。來到昭覺縣支教以后,羅杰偶然發現,孩子們特別喜歡傳閱自己帶來的課外雜志。于是,羅杰決定與幾名同學一起打造一間小型“圖書館”,隨后他們募集到了5000多本圖書。
為了讓孩子們養成科學閱讀的好習慣,羅杰與“研支團”成員編寫了圖書管理制度。在他們的影響下,讀書逐漸成為孩子們課外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們通過閱讀圖書,開闊了視野,也有了更多學習的動力和熱情。”羅杰說。
一同到昭覺縣支教的幾名成員都有工科背景,他們利用專長給孩子們普及科學知識,開設了“趣味實驗室”。孩子們在“趣味實驗室”里一改平日的靦腆,與老師積極互動,越來越自信。
“如果他們能對某個科學問題產生好奇心,對我們而言就是莫大的欣慰!”成長于云南小鎮的羅杰,深知知識是改變命運的重要方式。他帶領“研支團”為孩子們開展了像神奇的動物世界、趣味運動會等“第二課堂”,讓孩子們增長見識,學習更多知識。
昭覺縣海拔高、地勢陡,長期處于零下5攝氏度的低溫中。羅杰看到很多孩子穿的衣服很單薄,心里就想為孩子們做點事。隨后,羅杰發起了募捐行動,為孩子們募集到9000余件衣物、400余床棉被和1000多雙手套。
這一年,羅杰帶領支教團共募集了物資、善款總價值100余萬元,幫助300余名貧困學生返回校園。支教結束回到校園后,羅杰投入到氫燃料電池的研究中。讀文獻、做實驗、寫論文直至深夜……每當遇到研究瓶頸時,他就會想起支教的時光,激勵著他在科研之路上不斷探索。
如今,羅杰和“研支團”成員依然記掛著大山里的孩子。羅杰用博士生活補助資助了一名昭覺縣的彝族孩子,繼續用實際行動關愛著大山里的孩子們。
保研、直博、支教、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羅杰畢業后將繼續從事科研工作。“支教是我學習生涯中的一段重要經歷,難忘孩子們求知的眼神。站在新的起點上,我要更加努力,不負青春、不負期待!”羅杰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07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