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青少年國際中文和戲劇交流”項目啟動
促進教育合作 加強人文交流
“外婆說過,做好人就要做到底,做好事也要做到底……”這是改編版《東海人魚》教育專場演出中的一句臺詞,也是飾演青年金珠子的美國女孩梅林·約凱拉最喜歡的臺詞,“它非常有力量”。
日前,改編版《東海人魚》教育專場演出在中國兒童藝術劇場上演,標志著“中美青少年國際中文和戲劇交流”項目正式啟動。
據介紹,參加項目的美國學生團由來自美國蒙大拿州、加利福尼亞州的15名中學生組成,來華期間,他們還將參加第十二屆中國兒童戲劇節。
作為中國經典兒童劇目,《東海人魚》由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根據中國傳統民間故事改編而成,講述了漁村少年金珠子解救人魚姑娘的動人故事。改編版《東海人魚》在原劇目基礎上,對中文臺詞和舞臺表演進行了改編,美國演員全程用中文表演,將芭蕾、歌舞劇等西方表演形式有機融合,同時配合高科技的表現手段和舞美設計。
改編版《東海人魚》美方項目總監、制作人陳蘇寒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0年籌備項目時,在幾個劇本中選中了《東海人魚》,主要是因為其故事性和出色的音樂舞美。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學生還通過學習中文臺詞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經過7輪選拔、3次集訓,孩子們從對中文和中國不了解到可以講流利的中文臺詞,付出了很多努力。尤其是他們來自不同的州,聚在一起集訓非常不容易。”
對參與演出的美國學生來說,學習中文臺詞是一大挑戰。人魚姑娘的飾演者阿瑪雷·斯維爾之前未系統學過中文,便從辨認漢字和聽漢字發音開始反復練習,然后把各個中文詞語聯系起來理解劇本內容,學習劇本花了約1年時間。
在陳蘇寒看來,項目采用“中文+戲劇”模式,是新的嘗試。“看到最終的舞臺呈現,我們很感動。”
“孩子們來到中國,和中國導演、演員一起排練,和中國大、中、小學生面對面交流,可以近距離觀察中國社會、感受中國文化,這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驗。”改編版《東海人魚》的藝術總監夏琳·凱里說。
鏈 接
“中美青少年國際中文和戲劇交流”項目是在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的長期支持下,面向美國青少年,通過“中文+戲劇”的模式,將中文學習與戲劇表演相融合,幫助美國學生更好地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從而促進中美教育合作,加強中美青少年人文交流。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7月21日 第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