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碧水迎大運
——探密世界大運公園水生態之美
水天一色、碧波千頃的東安湖公園(世界大運公園),作為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主會場重要基礎配套設施,隨著大運會開幕,走進全球視野。
在關注比賽場館的同時,不少人也被東安湖如同江南水鄉般的景色所吸引。從一片洼地到活水蕩漾、水草搖曳、鳥兒嬉戲,這條水生態構建之路,中國電建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成都院”)東安湖設計團隊走了3年有余。7月28日,大運會圣火將在東安湖畔點燃。那一刻,湖光與火光輝映,也將是東安湖高光時刻的到來。
以更寬闊的視野來規劃東安湖
2019年10月,成都院接手東安湖規劃設計。設計項目經理廖桂英說:“我們剛接到任務時,非常自豪,也倍感壓力。”沒有人能預知建成后的公園是什么樣子,但要求很明確:站位要高、格局要大、效果要明顯、成果要經得住大眾和時間檢驗。
東安湖位于成都東進戰略的核心區,處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節點位置。作為未來“山水會客廳”,東安湖是成都踐行公園城市理念的絕佳場地。如何響應時代需求、回應人民向往,成為項目規劃設計的重要課題。
此外,東安湖還可作為講好成都故事和中國故事的一個重要窗口,將建設和諧共生美麗中國的理念集中而直觀地呈現出來。
團隊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古人治水經驗中,在成都公園城市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長江大保護戰略中,汲取養分,主動加壓,擔當作為,既傳承接力,又創新向前,探索出一條生態水庫的價值創造之路。
在湖區水域設計過程中,團隊秉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遵循“蓄塘成湖、借渠引水”的設計原則,在最大限度保證原始地形同時,構建兼顧水安全、水生態和駁岸美化的東安湖水庫。
“大家現在所見的東安湖不僅是湖也是水庫。”成都院負責人黃河說:“從水庫形態構建、水庫蓄水設計到后期調度運行,充分考慮水生態和駁岸生態,實現了過去單純建水庫向打造生態河湖轉變。”
構建國內單體最大原位生態湖體
自古便有“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說法,想要湖泊清澈,水源優質和水體流動是必不可少的條件。然而,東安湖恰恰缺乏這兩個重要條件,受水源和地形制約,東安湖不具備傳統理念中引水治水、動力連通、活水凈化的條件。
這些制約沒有難倒設計團隊。他們曾高標準打造了四川天府新區興隆湖項目,創新建設了九道堰公園。團隊宵衣旰食、幾易其稿后,一個因地制宜、采用“原位修復技術”和“經典生物操縱理論”的東安湖水生態建設方案誕生,從3條路徑保障水質——優選水源、加強防滲,河湖分離、控源截污,智慧水務、建管并重。
“首先厘清周邊水系關系,引用東風渠優質水源作為水庫水源。因為東安湖湖底有成都市首條湖底隧道,我們在常規防滲設計之上,又增加了生態壓重設計,并且構筑了生態魚巢,為湖區魚類提供優良生存環境。”設計者陳雯說,考慮到汛期對湖區造成的影響,采用河湖分流的方式,將周邊自然水系作為泄洪通道,保證河流通暢也保障湖區水質;同時,按照“外源截污、雨水控制、生態凈化’”的思路,收集污水、凈化雨水。
在東安湖,將以往顯性的水泥堤壩改變為隱性的綠植堤岸,形成多層次濱水親水空間;因地制宜地利用已有山水地勢,設計出“湖、河、溪、灣、池、渠、瀑、泉、澗、灘”十大水系形態,形成“望山見水”的空間格局,讓“水”和“土”各司其職又完美融合,打造出兼具生態價值、實用價值和極高美學價值的湖泊公園。
同時,在園區整體智能化體系基礎上,基于水情、水安全、水生態需求,建立了一套水庫智慧化管理體系,將治水變“智水”,守護河湖安瀾。最終呈現在大眾面前的東安湖,占地面積5061畝、水域面積1634畝,成為國內單體最大原位生態湖體。
2天后,大運會將隆重開幕,世界目光匯聚于此。乘大運之光,成都公園城市之美將得以集中式展現,這是每一位建設者的初心,也是每一位見證者的驕傲。(白丹、邱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