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力以赴確保大運會順利進行——
辦精彩盛會 展城市風采(大運聚焦)
國家電網成都大運會電力保障團隊在東安湖體育公園開展用電檢查。 |
7月30日,大運村健身中心,斯洛伐克大學生體育代表團運動員準備訓練。 |
7月30日,大運村互動體驗中心,意大利大學生體育代表團運動員體驗中國書法。 |
成都大運會開幕式之前,工作人員對主舞臺進行清潔。 |
7月28日,第三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以下簡稱“成都大運會”)在四川成都開幕。按照“辦賽、營城、興業、惠民”理念,成都精心推進各項籌辦舉辦工作。增進文化交流,提升城市風貌;綠色簡約辦賽,成果全民共享;多措并舉發力,全面優化保障……魅力無限的成都,正向世界展現一場精彩的體育盛會。
增進文化交流
提升城市風貌
沐浴在盛夏陽光下,金銅與玻璃結合的外立面上色彩流轉,成都博物館展現新容顏。大運盛會開啟,訪客從五湖四海涌入這里,聆聽成都的故事。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沿歷史經緯探尋,方知成都風采。從寶墩古城到金沙遺址,古蜀文明神秘璀璨,豐富的文物述說故事,古樸厚重是成都的底色。建城2300余年,蜀錦風靡海內外,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誕生于此,包容開放是蓉城固有的性格。成都大運會是首次在我國西部地區舉辦的綜合性國際重大賽事,為這座城市的未來揭開新的一頁。
大運會既是大學生運動員最高規格的競技舞臺,也是重要的國際文化交流平臺。成都博物館、大熊貓基地、都江堰—青城山景區……成都精心選定16處文化展示交流點位,并根據點位特色舉辦20余項重點文化活動,向世界展示天府文化的獨特魅力。
驅車駛向成都二環高架橋,兩側的“空中花廊”令人眼前一亮,鮮花綠樹在公園城市中茁壯成長。重點采用優質本土特色花木品種打造園林景觀,目前成都市花卉彩葉植物覆蓋率達35%,花卉氛圍呈現率達50%,在大運會期間形成層次豐富、類型多樣的觀花體驗。持續做優綠色生態本底,2020年以來全市共新增綠地5712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24平方米。
來到大運會射擊比賽場館所在的錦江區沙河街道馬家溝片區,平坦寬敞的馬路上,“口袋公園”、小微綠地沿途而建,智慧環衛設施齊備。籌辦大運會期間,成都市將馬家溝街區定位為市井生活“美麗街區”,并進行全方位改造提升。
近年來,成都市用心用情推動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增補公共服務、完善配套設施、提升環境品質,截至2022年底已打造60條特色街區,實施101個片區的風貌整治。成都還打造出天府社創中心、知也圖書館等151個市級示范社區美空間,為市民提供推門即享的生活美學體驗。
綠色簡約辦賽
成果全民共享
泳池內水花翻涌,運動員們爭搶傳射,水球項目訓練現場氣氛熱烈。新都香城水球場館是本屆大運會女子水球比賽和訓練場地,從高處俯瞰,整個場館的側面線條如舒展的蓮葉,連體場館間的漏斗形狀則像滴落蓮葉的水滴。這里,是成都大運會各場館中節水特點最為突出的場館。
“場館建設之初采用了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周邊地面以高滲水材料鋪裝,配合下沉式的滲水綠化帶設計、場館本身的坡面屋頂將雨水匯聚起來。”場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雨水進入場館最下方的儲水器,凈化后便成為場館的綠化用水、場館內外的清潔用水。場館全年節水3000噸以上,耗水量降低20%。
成都大運會是一場綠色低碳的體育盛會。簡陽市東來印象多功能建筑體配備智慧場館能源管理系統,鳳凰山體育公園足球場的索膜結構頂篷可節約3/4鋼材,圍繞“綠色、節儉、必須”的辦賽原則,各場館紛紛上交出色答卷。大運村內部100%使用新能源擺渡車,運動員房間內除易耗品外95%物資為租賃,可回收再利用,綠色理念貫穿衣食住行各個方面。
成都大運會是一場科技元素濃厚的體育盛會。高新體育中心乒乓球場館使用的訓練機器人可以自定義每個球的速度、旋轉和落點,針對訓練需求設定多種動作體系;郫都擊劍場館中心借助3200萬像素的全景攝像機和AR云景子系統實現實時視頻場景下的多點位聯動,為觀眾送上超高清的觀賽體驗。成都借鑒科技冬奧經驗制定《科技賦能大運行動方案》,在場館建設、賽事保障、數字觀賽等方面實施超過170項技術產品,推動創新成果為大運會添彩助力。
成都大運會是一場惠及群眾生活的體育盛會。賽前賽后,大運會成果將持續融入城市肌理。聚焦市民就近健身需求,成都持續利用公園綠地、城市邊角空間打造“運動新空間”。著力落實大運場館惠民開放行動,成都今年將實現各級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服務460萬人次以上。
多措并舉發力
全面優化保障
煎炒烹炸,大運村運動員餐廳內香味四溢。面對色香味俱佳、品類豐富的美食,不少運動員挑花了眼。
500多名廚師組成的大運會餐飲服務團隊,精挑細選上百種食材,烹飪出符合運動員營養標準的美食。成都串串、宜賓燃面等川菜美味登場,別具地方特色、兼顧安全可口的餐飲給成都大運會參賽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運村里,暖心服務隨處可感。運動員餐廳、代表團服務中心、醫療中心、行政保障中心、健身中心等一應俱全。服務臺上,翻譯對講系統運用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能提供83種語言在線互譯、文本轉換和語音合成服務。觀川劇、賞蜀繡,文化體驗活動豐富多彩,大運村的生活方便快捷又充滿趣味。
成都大運會舉辦時間正在夏季用電高峰期,電力保供是一大挑戰。成都提前制訂大運保電計劃,超過300個保供電細化方案織密安全網。成都大運會電力保障指揮調度中心全力以赴,以“成都市全域電網圖”為數字化基礎底座,集成14套業務系統,實現保電對象“全感知”、需求響應“全鏈接”、指揮調度“全在線”。屏幕后方,數千名保電人員奮戰一線,保障賽會順利進行。
上午8時,東安湖畔的大運會主媒體中心內人頭攢動,國家電網天府新區供電公司大運會電力保障隊隊長于洋和同事們也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們分組行動,逐樓層、逐點位檢查場內供用電設施運行情況。“相比于競賽場館,這里的開關插座非常密集。我們要保障好每一個話筒、每一臺設備的穩定用電。”于洋說。
一邊引導帶路,一邊講解賽事信息,奔忙在大運場館中的“蓉寶”機器人頻頻刷屏社交媒體。不僅顏值在線,它還帶有應急功能,能在場館中心遞送應急包、自動體外除顫器等醫療應急工具,幫助人們從容應對突發情況。成都在大運會賽事保障、輔助訓練、生活服務等方面廣泛引入智能機器人,更少的失誤、更高的效率,“機器人隊伍”彰顯了賽事保障的科技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31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