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黨委書記高德敏——
“匯聚優秀人才,發展底氣才更足”(新時代·面孔)
高德敏(左)和村民討論水稻長勢。 |
見到高德敏時,他正在準備一次培訓課程,忙前忙后不停歇。早上6點起床,組織召開會議、參加村里活動……一天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年近60歲的高德敏卻精神頭十足。
高德敏擔任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黨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多年,戰旗村已經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示范村。2022年,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8萬元。
戰旗村曾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以糧油產業為主,村里只有磚廠、醬油廠等小企業。路是石子路,大車進不來,每逢下雨,出行很不方便。
為拓寬村干部們的視野,高德敏聯系省內外先進村,帶領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前去學習。“到各村一走,看到了別人的發展思路,更看到了人家的干事熱情。”高德敏說。
抓發展,黨員得帶頭。怎樣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戰旗村黨組織認為,關鍵還是要打通“思想關”。
一場學習討論在戰旗村開展。問入黨為了什么?問作為黨員要做什么?問作為合格黨員示范帶動了什么?與此同時,在家門口亮身份、在公示欄上亮承諾、年終考核評議亮實績。通過“三問三亮”,戰旗村的黨員們強化了自己的身份認知,意識到要增強黨性、做好表率。
培訓課程結束后,記者跟著高德敏走進戰旗村鄉村振興培訓學院,楊欣正忙著擬定學院新的培訓計劃。從成都理工大學畢業回到村里,楊欣現在是戰旗村鄉村振興培訓學院市場部負責人。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如何吸引年輕人回鄉發展,成為高德敏這些年的“心頭大事”。
前幾年,大學畢業后在成都從事印刷、銷售工作的劉暢來到戰旗村,聽說村里要打造鄉村十八坊,頗有興趣。可一合計,光開醬油坊、買豆子、置醬缸,就得投入60多萬元,自有資金只有20萬元,劉暢打起退堂鼓。
聽到消息,高德敏連忙居中協調,爭取貸款。“有了村里支持,我們很快就拿到了貸款,解了燃眉之急。”劉暢說。走進醬油坊,一個個醬缸整齊擺放,工人們洗豆子、浸泡、蒸熟,熱氣咕咕直冒,香氣撲面而來。高德敏說:“要善于給年輕人提供機會,讓他們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2020年,戰旗村與附近的金星村合并。合并后,村子面積擴大,人口變多,發展任務也更加繁重,迫切需要年輕干部。原金星村的村民小組組長彭祖彬,在部隊當過兵,又在外地干過銷售,工作經驗豐富。“經過一段時間觀察,我們認為這個年輕人可以重點培養。”高德敏說,經過組織程序,34歲的彭祖彬當選為村黨委副書記,扛起新的重任。“培養村干部隊伍,要專業化和專職化。”高德敏直言,“匯聚優秀人才,發展底氣才更足。”
村子要發展,關鍵得有產業。自2002年擔任村委會主任開始,高德敏就致力于做強集體經濟。
2003年,戰旗村開始嘗試整合土地資源,推進土地規模化經營。高德敏說:“村里集約化經營,既能增加村集體收入,又可以給農民支付租金,農民務工還可以增加收入。”
可一開始,村民們沒看到效益,遲遲不愿意流轉土地。高德敏帶著村干部們一戶戶走訪、分析利弊,做通了一部分村民的思想工作。當年,村里流轉110畝土地種植蔬菜和花卉苗木,許多村民獲得了流轉金,村里還獲得集體收入2萬多元。慢慢地,越來越多村民參與到土地規模化經營中。不久后,戰旗村又規模化經營了600畝土地,村民們每畝地獲得800元流轉金,還拿到了一半的利潤分紅。
2015年,郫都區被列為全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區縣。看到新政策,高德敏連忙跑到鎮里和區級部門,爭取新政策落地。最終,戰旗村被列入試點范疇。
如今,去年剛落成的天府戰旗酒店已開始接待一批批游客。“我們還要繼續引進新的產業項目,讓村集體經濟進一步壯大。”忙碌的高德敏信心十足。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16日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