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雙流:如何成為“機場的城市”
距離成都雙流國際機場1公里左右的地方,一棟名為“空港云”的建筑橫空出世。這是成都國際空港商務區標志性建筑之一,也為人們認識成都這座城市提供新的視野。
2021年6月,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通航,“一市兩場”時代來臨。
“雙流區有了從量的積累到質的提升基礎,同時也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等任務。”成都市雙流區委主要負責人如是說。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雙流區將“國際航空門戶樞紐”作為城市核心功能,重點推動航空經濟由“以航空運營為主”向“航空先進制造業、航空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發展”轉變。日前發布的“2023賽迪百強區”榜單中,雙流區排名再次躍升3位,升至第26位。
近日,四川日報全媒體調研組來到雙流區,探尋雙流區從“城市的機場”向“機場的城市”深度轉型的發展之路。
圍繞“一架”飛機做文章
一架“老”飛機,能產生多大價值?在雙流區或許有不同的答案。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二跑道西側,備受關注的“空中客車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項目”(以下簡稱“空客項目”)正加緊施工,9月將竣工交付。
今年4月,由空客公司、TARMAC Aerosave公司及成都市雙流區政府合作成立的空中客車(成都)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作為中國首家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項目合資公司,項目的特殊意義在于,這是全球唯一由飛機制造商運營的飛機循環利用項目,是空客公司在歐洲之外布局的首個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項目,將開啟飛機綠色循環經濟新模式,填補中國航空產業鏈末端空白領域。”成都市雙流航空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李蔚然說。
數據顯示,中國目前約有4000架在役飛機。未來20年,中國將有超過3000架在役飛機面臨退役。飛機拆解就是把老舊飛機拆開,將其中仍然可用的高價部件拆下,進行“殘值管理”。據介紹,有些功能尚好的零件,比如發動機經過整修后,市場價值甚至超過整架老舊飛機。
“這一項目將對解決中國日益增長的退役飛機處置需求具有示范意義,同時也是雙流區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標志性項目。”李蔚然說,作為鏈主企業,在空客項目的帶動下,雙流區已聚集鏈屬項目11個,將引進歐拓技術維修、美國凱旋零部件制造、德國KID航電維修等項目。
根據歐洲的經驗以及相關數據測算,到2030年,空客項目將帶動實現超過400億元的產業規模。
對于那些飛行到一定年限,不再適合載客的飛機來說,改裝也是一條途徑。
8月28日,在四川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維”)機庫里,一架空客A321客機正在進行貨機改造收尾工作。
“該項目于今年3月底正式啟動。”川維技術服務部副經理李玄介紹,這是國內首架“PC方案”的客改貨飛機。
“PC方案”是指美國Precision Conversions公司持有的飛機客改貨改裝方案。該公司在飛機客改貨領域經驗豐富。在李玄看來,這不僅是川維承接的首個空客A321客改貨項目,更是川維在業務能力以及技術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李玄說,將原本用于運輸旅客的飛機改裝為貨運飛機,不是把座椅拆掉那么簡單,而是一項工程龐大、技術復雜的系統工程,代表企業在相關機型維修方面具備最高等級的能力。在該項目方案中,僅圖紙就有上千張,而川維正是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空客A320系列飛機維修基地。
這架客改貨飛機預計9月底完工。交付后,將成為首架國內注冊并運營的空客A321客改貨飛機。
和川維隔跑道相對的國航成都維修基地機庫內,一架空客A330飛機也正在進行客改貨。
這不是巧合。調研中,川維和國航成都維修基地相關負責人都表達了相似的觀點:隨著全球經濟持續復蘇,航空貨運需求正逐漸加大。依托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樞紐優勢、產業配套優勢以及公司多年積累的技術優勢,可迅速在該領域發力。
業界人士分析,上述兩架客改貨飛機交付運營后,將會起到示范效應,吸引各大航空公司及物流、快遞公司聚焦空客的客改貨市場。
圍繞“一架”飛機做文章,是雙流航空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圍繞跑道“西側”建產業
調研組了解到,雙流空客項目在空客內部的代號為“鳳凰(Phoenix)”,以“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來比喻飛機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意義。
對于雙流區的航空產業來說,同樣經歷著鳳凰涅槃般的蝶變。
2019年,雙流機場客運量達到5500萬人次,“城市的機場”名副其實。天府機場投運后,雙流機場“失去”絕大部分客流量。
“在‘兩場一體’大背景下,也為雙流區騰出豐富的航班時刻資源和空域空間。”雙流區副區長、雙流航空經濟區黨工委書記胡勁松說,“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開辟新空間發展航空貨運、制造維修等業態,加速向‘客貨并舉、兩業融合’轉型。”
思路一變天地寬。
自2016年順豐集團將四川分撥中心選址雙流機場二跑道西側后,又先后把物聯云倉項目、西部航空貨運樞紐和航空中國西部總部項目落戶雙流。
“順豐在雙流區的持續加碼,看重的就是機場的貨運優勢。”順豐豐泰產業園運營中心項目總監王政輝表示,順豐西部航空貨運樞紐目前已開工建設第二個項目,位于雙流機場二跑道東側。
“時間和安全是快遞的兩條生命線,該項目建成后,飛機從機場降落,可直接滑進我們的園區內,從而可快速將貨物接入分揀系統。”王政輝說,順豐在雙流機場有4架貨機,隨著業務量增加,未來將加密航線、增加貨機數量。
順豐西部航空貨運樞紐第二項目占地120畝。“為最大程度利用土地效能,我們在航空安全許可的范圍內將建筑建設到4層,這是順豐在全國4個航空貨運樞紐中體量最大的一個。”王政輝說。
目前,雙流機場一跑道的“空側資源”已經基本開發飽和,二跑道東側主要為三跑道的預留土地,西側的土地成為稀缺資源。胡勁松說,跑道兩側的土地,因為限高、噪音等因素,長期沒有得到有效開發,曾經很難產生價值。
基于此,雙流區將機場二跑道西側一塊4.98平方公里的土地打造成成都國際空港經濟區。2022年8月,雙流區舉行了“高質量建設成都國際空港經濟區動員部署會”。胡勁松說,成都國際空港經濟區是成都市“三個做優做強”重點片區之一,圍繞地塊的特殊屬性,已有詳盡的產業規劃。
隨著頂層設計的明確,成都國際空港經濟區的藍圖也逐漸清晰:空客項目外,中國商飛民機示范產業園的一期、二期項目已建成投運,還有20余家航空維修企業。值得一提的是,民航機載航電適航審定中心、航油航化適航審定中心、飛行校驗中心、航空醫學中心等4大功能性平臺也落戶這一片區。這是全國繼北京后,民航功能性平臺最全的地區。其中,在適航審定方面,全國8個審定中心有2個布局在雙流區;飛行校驗方面,將建成全國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飛行校驗基地。
根據計劃,到2025年,成都國際空港經濟區將實現航空運營70億元、航空物流70億元、航空維修20億元,帶動航空金融、航空文旅、航空培訓等關聯產業40億元,力爭成都國際空港經濟區航空產業規模突破200億元。到2027年,力爭航空產業規模突破300億元,推動航空制造業與航空服務業深度融合。
在成都國際空港經濟區內,大卡車來往不絕,一派火熱的建設場景。“隨著高能級項目陸續建成投運,當年的‘無用’土地將產出規模可觀的產值,進而成為雙流區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胡勁松說。
打通城市和機場的邊界
當下,一個以機場為驅動力的現代城市形態——“空港都市區”正成為熱詞。對標新加坡樟宜、上海虹橋,雙流區以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為標準,打造功能聚集的高端商務目的地——成都國際空港商務區(以下簡稱“空港商務區”)。
在“一市兩場”的格局下,雙流機場將空出的時刻資源和空域空間支持精品航線。目前,雙流機場已布局“北上廣深拉烏”等精品快線,加大寬體機投放,聚焦打造精品商務航線樞紐,力爭用5年時間實現商務旅客比例由31%提升至60%。
通過空港商務區,雙流區打通城市和機場的邊界,承接機場帶來的流量。那么,空港商務區如何服務機場和旅客?怎樣跟機場進行聯動?成都雙流國際空港產業促進中心主任何敏介紹:“我們的設想是,最快只需要5分鐘,從雙流機場出來,游客就可以在這里享受各類商務、購物體驗。”
澳康達集團商務拓展總監朱洪偉很早就注意到雙流機場附近綜合體發展的商機。通過自購土地、自建物業、自有品牌、自主經營等方式,他們將在空港商務區打造高端文創綜合體。
面對“一市兩場”的機遇和挑戰,空港商務區如何布局產業發展?中國民航大學教授曹允春建議,應以空港服務、國際貿易、跨域總部、特色會展、臨空生活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產業方向。基于成都的特點,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匡曉明提出:“把航空港經濟和公園城市這兩個概念結合起來是特色之一。”
這些構想如何實現?雙楠大道時尚走廊、成雙大道商務走廊、凌云灣、成都環城生態公園(雙流段)、空港中央公園、空港體育公園構成空港商務區“兩廊一灣三公園”空間布局。
位于空港商務區核心項目的“空港云”,是該片區的首個標志性建筑和名片。這里展示著雙流區的發展歷程:從茶馬古道、南絲綢之路、水運碼頭到空港樞紐,從古蜀時期的廣都到如今航空經濟之都,開放的基因賦予雙流區生生不息的活力,也明確了雙流區發展的根本所在——航空。在這個超過1.2萬平方米的“云朵”里,有展廳、空中庭院、景觀平臺、書吧、會議室……
“以前這個區域是城鄉接合部,位于機場噪音控制區,環境衛生臟亂差。現在完全變了樣,環境美了,配套功能也多。”附近小區居民李先生說。
何敏介紹,空港商務區一手抓城市更新,對機場噪音區農戶、老舊廠房、散亂商鋪等實施整體搬遷;一手抓新場景營造,建成空港云,打造集規劃展示、場景體驗、公服配套于一體的城市會客廳。
發揮機場的連接力
重新審視雙流區,可以從空港云觀景臺窺見一斑:一側是國際空港經濟區,空客項目、民航功能性平臺等即將建成投運;一側是空港商務區,會議中心、星級酒店正拔地而起。連接兩個區域的是一條以公園為主的環機場生態帶。雙流區將這一布局命名為“兩核一帶”,被賦予集中承載航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任。
這一源于航空的“連接線”,在雙流區域內還在延伸,并勾勒出“機場的城市”輪廓。
“先進制造業,對科技、思想、智力的要求很高,滿足這些條件的人才或團隊時間極為有限。這時,距離機場近的區位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何敏說,空港商務區正好滿足這一人群的需求,為雙流區與世界先進技術和高科技人才搭建起一座時空之橋。
依靠雙流機場以及獲得智力提供的便利,雙流區展現出更大的雄心:對航空運輸依賴較高的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產業圈逐步構建。
在位于雙流區的成都芯谷展示中心,裸眼3D沉浸式總規沙盤直觀地將成都芯谷的發展規劃展示在調研組成員眼前。一個建在“芯片”之上的產業生態新城,正隨著一個個重大項目落地悄然崛起。
作為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極核,成都芯谷是國家“芯火”雙創基地,雙流區打造的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創新策源地。
“我們來的時候,這里是一片荒地。經過5年建設,目前城市形象、產業規模初具雛形,我們非常自豪。”中電光谷副總裁、成都芯谷公司總經理賀海華感慨萬千。
成都芯谷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對標新加坡緯壹科技城、深圳灣科技生態園,以高品質科創空間示范帶動產業功能區發展,將成都芯谷建設成為科創人才首選地、公園城市新典范和中國集成電路創新策源地。
生物醫藥產業也是雙流區發展的適航產業之一。繁茂的植被,清澈的湖水,走進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仿佛走進一個大公園。從遠處看,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文化中心的建筑線條大氣簡約,整體建筑色彩明亮、充滿活力。“建筑平面提取飛鳥展翅的意象,寓意生物城‘筑巢引鳳’。”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6年,陳博和王常玉來到生物城創辦康諾亞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專注于創新抗體藥物自主研發、生產,致力于為患者提供更多高質量、可負擔的創新療法的高科技生物醫藥企業。2021年,該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目前,康諾亞已自主研發一類創新藥30余款。其中,9款新藥進入臨床試驗,多項產品研發進度位于國內領先地位。2023年2月,康諾亞的一款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產品、世界首創的靶向治療腫瘤藥物實現出海,創下早期臨床階段抗體偶聯藥物出海授權合作新紀錄。
目前,生物城累計落戶項目300個,總投資超1200億元,聚集諾獎團隊5個,院士團隊4個,高層次人才團隊51個,累計引進各類功能性平臺109個。
從作為通道“城市的機場”,到將機場作為核心驅動力的“機場的城市”,這座因機場而興的城市,不斷調整機場和城市的關系。
“在制造強國、制造強省、制造強市大局下,雙流區堅定不移推進產業建圈強鏈,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區,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雙流區委書記歐昭說,“我們的目標,是加快建設中國航空經濟之都。”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鵬 王懷 李秋怡 王國平 雷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