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飽含愛國情懷的“南海長歌”
——大型歷史川劇《南海李準》演出印象
“李準亮劍南海上,廣東水師衛家幫,重振國威蕩倭寇,東沙島上龍旗揚!”舞臺上,廣東水師提督李準要求日本人西澤吉次向死在他槍下的亡魂謝罪,并降下日本國旗。拍案叫絕的臺詞,激昂澎湃的伴唱,點燃臺下觀眾的愛國熱情,掌聲、喝彩聲經久不息,向民族英雄李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8月26日、28日,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局、市文聯及鄰水縣委、縣政府聯合打造,鄰水縣文化館和四川藝術職業學院擔綱演出的大型歷史川劇《南海李準》在廣東省江門市和海南省海口市展演,受到兩地觀眾熱烈歡迎。本報記者直擊該劇臺前幕后,深入采訪主創人員、演員、觀眾,探訪大家對《南海李準》的印象。
一曲贊揚護島英雄的頌歌
廣東水師提督李準,一百多年前為維護南海諸島主權,率水師驅逐英、葡、法等國軍艦,羈押日本走私軍火船,訂造兵艦,收復東沙島,率兵艦巡視南海,重申主權,并得到國際社會公認。李準所著《廣東水師國防要塞圖說》,成為中國對東沙、西沙等南海諸島擁有無可辯駁主權的明證,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獻資料。
傳頌英雄事跡,激蕩愛國情懷。大型歷史川劇《南海李準》,在尊重戲曲本體、重視戲曲傳統文化底蘊表達的基礎上,以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為觀眾呈現民族英雄保家衛國的故事。
“紫禁城頭烽火涌,庚子賠款家國窮。山河變赤地,遍野是哀鴻……”燈光漸熄,鑼聲鏜鏜,伴隨著高亢有力的唱腔,時間被拉回到鴉片戰爭后那個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屈辱年代。
東沙島上,藍天白云下,海浪聲與海鷗聲交雜,漁民載歌載舞,日本人西澤吉次突然毀我媽祖廟,掠奪東沙。第一場“失島”,便揪緊了觀眾的心。
第二場,失職后的李準歸隱家鄉,卻仍心系祖國山河,心系南海。
第三場,復職后的李準與兩廣總督張人駿商議制定收島計劃。
第四場,西澤吉次帶人闖入東沙、毆打平民、辱我民族,李準率師開入東沙。
第五場,日本議島代表賴川與西澤吉次在日本領事館密謀,妄圖再次控制我南海島嶼……
失島、念島、議島、闖島、謀島、爭島、收島……整部劇,故事情節環環緊扣,引人入勝。
“家國情懷是民眾最基本最深沉的情感本色,特別能喚起現場觀眾情感共鳴。”《南海李準》編劇張志剛說,就當時歷史環境而言,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之下,李準從日本人的手里收復東沙島,這是讓中國人熱血沸騰的一件事,“打造這部劇,就是想通過李準的故事,激發人們的愛國情懷。”
而《南海李準》作為新編歷史劇,沒有照搬歷史人物,而是把歷史人物的故事投射到戲劇人物上,在尊重史料背景的基礎上,不拘泥于歷史事實,既遵循戲曲藝術的創作規律,又大膽發揮想象,豐富故事細節,塑造了一個具有藝術感染力的民族英雄形象。
“《南海李準》的推出與上演,譜寫了一曲贊揚護島英雄的頌歌,令人感動、令人震感。”江門觀眾萬芬說。
一臺好聽好看的川劇
好聽、好看,是《南海李準》帶給觀眾最直觀的感受。
作為一出精彩絕倫的大戲,《南海李準》燈光、節奏配合得恰到好處。例如,第六場“爭島”的結尾處,張人駿、李準與賴川、西澤吉次就東沙島的歸屬權問題針鋒相對,兩個日本人沒討到半點便宜,兩束追光合著音樂“狠狠”地打在兩人身上,將兩人惱怒、無奈、憋屈、驚恐等情態一一展現,贏得滿堂喝彩。
《南海李準》的音樂也讓人耳目一新。該劇由重慶川劇院國家一級演奏員、作曲劉楓執棒,在創作過程中,考慮到李準抗倭衛國的經歷與岳飛抗金的故事頗為相似,就選定了《滿江紅》與古曲《十面埋伏》的一些特殊音調進行重組、再創作,作為該劇及人物的音樂主調。“作為弘揚愛國主義的主旋律作品,劇本唱詞要展現出慷慨激昂的特點,讓整部戲無論是抒情或敘事都傳達出傳統川劇的聲腔美,又感受到當代川劇音樂發展的時代活力。”劉楓說。
劇本是一部劇的靈魂。縱觀《南海李準》全劇,還原了真實細膩的歷史細節,既有宏大敘事的表達,又有家常小事的描述,以深邃宏闊的思想,奏響了愛國主義主旋律,將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進行了藝術化的表達,尤其在人物塑造上,該劇編劇張志剛可謂下足了功夫。
“劇本從構思到完稿歷時兩年,其間經過多次打磨,易稿數十次。”張志剛說,為了還原最真實的李準,他率領主創團隊深入李準家鄉鄰水縣柑子鎮考察學習,并查閱大量書籍、資料,塑造出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英雄的力量,也深深感染并鼓舞著整個團隊。
“作為一名鄰水人,能出演自己家鄉的英雄,是我的榮幸。”《南海李準》主創人員、李準扮演者、國家一級演員蔣曉明以深厚功底和精湛技藝,把一個儒雅、果敢、鐵骨錚錚的英雄形象完美呈現在舞臺之上。
“這是《南海李準》首次走出四川赴省外演出,尤其是來到廣東、海南當年李準戰斗過的地方,更是意義非凡。”蔣曉明說,雖然他已飾演李準30多次,但每次登臺,他都會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之中,希望通過自己的演繹讓更多人了解李準,把廣安文化帶向全國,進行文化藝術交流,也希望《南海李準》這個劇目走得更高更遠。
扮演兩廣總督張人駿的李喬松,唱腔鏗鏘有力、念白聲如洪鐘、形象氣宇軒昂,與四猛虎將之間的調侃和與日本人的斗智斗勇都表演得戲趣盎然。“作為演員,要拼盡全力把這個角色扮演好,發自內心地去崇敬我們的英雄,崇敬他所做的一切,這也是我想要向觀眾傳達的。”李喬松說。
在劇中飾演大反派西澤吉次的溫益懷,一拿到劇本就在揣摩如何使這個角色讓人恨得牙癢癢。“走進人物內心世界,不僅要模仿他的語言、形體等,更要把他的思想、靈魂活生生地展現給觀眾。”張弛有度的表演,也讓溫益懷贏得觀眾一致稱贊。
海南省四川商會黨支部書記漆橋斌20多年前從四川樂山老家前往海口打拼,早已融入海南當地生活的他,仍然保持著對家鄉川劇的熱愛。“能夠在異鄉看到家鄉的川劇,帶給我視覺的沖擊、心靈的震撼和家國的情懷,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家鄉優秀文藝作品走進海南,促進兩地文化交流。”漆橋斌說。
一段弘揚愛國主義的旋律
以川劇為媒,把一名保衛海疆的歷史人物以藝術的方式形象地立在舞臺中央,為觀眾和新時代的年輕人創造了一個與民族英雄面對面對話、心與心交流的舞臺藝術形象。《南海李準》的成功演出,大家紛紛點贊:“這是一曲飽含愛國情懷的‘南海長歌’!”
“全劇抒的是愛國情,言的是報國志,講的是衛國事,在真實關照歷史的大前提下,合理地藝術虛構,寫人、抒情、闡理,賦予歷史以現實精神和時代氣息。”《四川話劇》副主編周娟認為,《南海李準》以一個全新的川劇舞臺藝術形象,構筑了與時代共鳴的美學品格和審美體現。
“更值得稱道的是,全劇塑造的李準這個民族英雄,還特別注意表現他作為英雄的價值和力量源泉在于他同人民的聯系。”周娟說,劇中多次展現了他同南海東沙島漁民劉海、霞姑等人的深厚情誼,而最終能夠收復失島、成功宣示主權也與當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積極參與密不可分,深刻彰顯了“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論斷。
“《南海李準》這部劇,劇本有文學性、呈現有觀賞性、題旨有啟示性,是一部有戲有藝有思想的藝術作品!”四川省川劇院創編室主任樊明君認為,用四川人講故事的方式表現南海海疆的風情,是《南海李準》的一大創新,“它創造、豐富和增添了新的川劇表演手段和程式,拓展了川劇藝術表現‘海疆’題材的外延,挖掘了川劇表現‘海域’故事的內涵。”
“《南海李準》洋溢著濃濃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國人進一步了解、向世界宣傳中國在歷史上對南海諸島的領土主權。”四川大學副教授吳民說,同時,它又向世人傳遞出一種令人動容的堅守精神。
“戲里的李準,在外有強寇、內有賣國妥協之賊的背景下,經歷失島、念島、議島、闖島、謀島、爭島,最終實現收島,靠的是堅守的精神。而在戲外,為了綿延川劇余脈,地方藝術院團穩扎穩打,結合國家形勢,生產出優秀的藝術作品,這也屬于一種堅守。”吳民說,“劇中濃郁的川劇味,濃郁的地方特色、風情,這也是一種對川劇的堅守、對文化藝術的堅守!”(鄰水融媒 張天文 見習記者 劉琴 廣安日報記者 劉定春 龍俊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