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明竹編——
指尖技藝 竹間雅韻(美在鄉村·走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青山掩映、綠水環繞,一半竹林一半田……走在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道明鎮竹藝村的林間小徑上,鄉土中國的詩意撲面而來,建筑內外隨處可見竹編技藝的創造性應用,竹間雅韻滿溢。
房前屋后,一些手藝人正在編制各類竹制品。依靠竹藝,村子走出一條別有新意的鄉村振興之路。
做竹編是道明鎮的傳統。道明自古就是竹編之鄉,千百年來,這里的人們依竹而居,削竹為器,有“山上清泉山下流,家家戶戶編花篼”之說。20世紀80年代,道明竹編產品遠銷國外,有“川西第一竹編市場”之稱。
人人編竹的盛景,今日依舊。往村里走,不遠處,楊隆梅工作室映入眼簾。
設計雅致的茶具、造型優美的提包、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工作室內擺放著各式竹藝品,既富傳統韻味又具現代美感,令人眼前一亮。“與傳統道明竹編不同,我把古老工藝與現代審美結合起來,使其重新融入當代生活。”工作室創始人楊隆梅說,“像項鏈、耳環等首飾設計,重在突出‘工藝美術’特色,燈具、家具等設計則兼顧實用和審美功能,銷量都不錯。”
90后楊隆梅是最年輕的道明竹編傳承人之一。“竹編生產高度依賴手工。一棵竹子,要經過刮青、破竹、開篾、起篾、開絲、拉絲等一系列繁瑣的步驟,才能成為篾絲。竹編技法多種多樣,在經緯編織基礎上,結合疏編、穿、鎖、扎、套等技法,才能編制出造型別致、圖案豐富的竹藝品。”楊隆梅介紹道,“立體的生活類竹編制品是傳統道明竹編的特色產品。隨著工業化不斷推進,竹簍、撮箕等從生活必需品中退出。如何打破常規走出‘破竹’之路并帶動文化和產業發展成了關鍵。”
“親眼看到代代相傳的傳統技藝,我十分感動。”今年7月26日,成都市舉行歡迎晚宴,歡迎來蓉出席成都大運會開幕式的各國駐華使節、領事官員。一位外國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收獲了一枚現場一分鐘編制的竹編戒指,驚喜溢于言表。這枚戒指,正出自楊隆梅之手。
對于這次經歷,楊隆梅感到非常興奮和自豪,既證明了自己,又向世界傳播了中華文化。這是十幾年前她未曾預想過的。雖然出生于道明鎮的竹編世家,從小對這門傳統技藝耳濡目染,但直到2013年一場火災讓爺爺創辦的竹編廠化作灰燼,楊隆梅才意識到自己的責任,產生了回鄉重振家業的想法。
2013年,“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傳統竹編研究實習基地”在道明鎮掛牌成立,楊隆梅抓住契機報名學習,對工藝傳承與品牌發展的思路逐步清晰:“從爺爺那輩的生活必需品到父親這輩的定制手工藝品,再到如今的多元創意產品,道明竹編唯有融入時代尋求創新才能煥發新活力。”
不只是中央美術學院,道明鎮還與國內多所高等院校合作建立道明竹編實踐示范基地,四川美術學院、西南交通大學等紛紛來此開展課外竹編實踐活動。“他們幫助道明竹編提升設計水平,道明竹編產業不斷壯大。”道明鎮發展的見證人、道明鎮黨委委員方科說。
今年,同為90后的張定娟憑借一款竹編手機殼登上微博熱搜榜,贏得許多網友點贊。因喜歡竹編,她從成都大學產品設計系畢業后便投身竹編的學習和推廣。“我希望利用自身所學,探索竹編新的表達形式,讓竹編更加貼近現代人生活。”
“全中國有幾百種竹子,但能用于編織的為數不多,道明竹編常用的陰山慈竹質地細膩有彈性,賦予竹編獨特美感。編織技法尤其考驗手藝人,像最簡單的‘壓一挑一’便有萬千變化,在編織中還要根據器物形狀不斷改變篾絲的粗細。最細的篾絲,直徑不足毫米。”張定娟說。經過不斷探索,她一改傳統竹編素色為主的特點而賦予其色彩美感。在她看來,竹編不止一種可能性,美在千變萬化。
結合市場、打破常規,為竹編藝術注入創新的妙思,年輕的傳承者們“織”就一條連接千年傳統工藝和當代人日常生活的橋梁。如今,楊隆梅成立了“道明巧妹子竹編專業合作社”,免費向當地婦女、老人等群體教技術、送崗位,幫助村民實現居家靈活就業……功夫不負有心人,近年來她帶領團隊逐步打開局面,合作社的竹編技師從10多位增至50多位,年產值達600多萬元,產品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
煥發活力的,不只竹編本身。在道明鎮,依托特色竹編,網紅建筑“竹里”、竹藝村和竹藝公園“三竹共立”的格局已初具形態,吸引成都、四川乃至各地游客前來打卡。
傳統非遺如何實現華麗轉身?
“關鍵還是在‘人’,既要孵化在地的青年人才,也要吸引國內外藝術、人文、營銷等領域的專家學者。”方科表示,“道明竹編是川西特有的生產生活狀態下的產物,能夠代表整個川西林盤的風土文化。努力從研發設計、組織生產和品牌運營等方面去‘搭臺’,是我們的責任。”
為彌補青年人才短缺,竹藝村進行了“新村民”招募計劃。像巴金文學院簽約作家馬嘶,在竹藝村中建造了鄉村公益書院“三徑書院”;村中見外美術館館長劉偉福,每年都會在村里舉辦藝術展……竹編博物館、竹編創意館、青少年工作營地等新場館、新空間的建設,進一步促進村落形成集生態、文化、產業、生活、公益于一體的發展系統。計劃實施的第一年,竹藝村外出人員的返鄉率就達到了50%。
隨著引入優秀人才和新興業態,竹藝村不斷擴展,影響力逐漸擴大至周邊鄉鎮。2022年,道明竹編制品年產值2195萬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萬余元,全年接待游客88.42萬人次。由點及面連片,整村推進鄉村振興的發展格局正在道明鎮逐步形成,“公園城市鄉村表達”的大美鄉村圖景不斷照進現實。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7日 0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