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TA青春 | 畢需努:因為中國因為義烏 我的青春異常閃亮
畢需努(左一)和朋友。受訪者提供
“我最早知道中國是在小學的歷史課上,那是一個地大物博、處處是美景、人也很好客的地方。”在浙江省義烏市做了22年生意的尼泊爾人畢需努,如今扎根在中國,娶妻生子,他見證著義烏、中國的發展,也為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10月14日,由中央網信辦、教育部、人民日報社、共青團中央、四川省委網信委主辦,四川大學、成都市委網信委、四川省委網信辦、人民網、中國青年報社承辦的“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在四川大學舉行。活動邀請了尼泊爾商人畢需努,分享他的青春故事。
1999年,畢需努開始在中國和尼泊爾邊境做生意。他說,最開始他跟著表哥來到西藏日喀則樟木鎮,采購保溫瓶、碗等日用品,拿到尼泊爾銷售,生意很好。隨著生意做大,只在樟木采購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我也去過其他城市的批發市場尋找日用品,但一圈找下來,總感覺品種不齊全,性價比也不高。”
這時,有個合作商提到,要批發日用品,為什么不去浙江義烏看看。說者無意,聽者有心。2002年6月,畢需努帶著期待來到義烏篁園市場,瞬間被眼前琳瑯滿目的貨物震驚了,“我當即決定,留在中國,留在義烏”。
“到今天,我來到義烏已經22年了。”畢需努說,22年對于一個城市來說只是短短的一瞬間,但就在這短短的一瞬間里,義烏實現了從“中國小商品城”到“世界小商品之都”的飛躍發展。“22年對于人的一生來說,是長長的歲月,對于我來說,是閃耀的青春。我的青春因為中國、因為義烏而異常閃亮。”
“現在有60多名尼泊爾商人在義烏,最多的時候有200多人,每年往來的尼泊爾商人有6000多人次,在義烏設立的企業超過70家。”畢需努介紹,他現在主要做針對尼泊爾的外貿和運輸一條龍服務,“今年,隨著貿易渠道暢通、集裝箱資源充沛,貨品通過公鐵聯運,只要8到12天就能從義烏運到尼泊爾。”
作為在中國扎根的尼泊爾人,畢需努對中國充滿信心,他希望將來能擴大在中國的貿易,為促進中尼兩國人民友好交流貢獻自己的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