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小團體”刻板印象 課程教學精心設置 女生變得更自信獨立
從很神秘到火出圈 就讀女校體驗如何
近年來,張桂梅老師創辦的麗江華坪女子中學引發熱議,這也讓外界對女校的關注度提升。其實,不只是在山區辦學的華坪女中,北京和上海也有女校的存在。這些曾被男生認為“神秘”、被家長質疑的女校,如今似乎成了教育特色優質的象征。
今年,北師大實驗華夏女子中學新一批初一年級共有8個班,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下稱上海市三)新一批高一年級也有8個班。但這些女校的擴招,卻無法滿足想報名進女校的全部生源。
女校遭“熱捧”只是表面現象,在教育資源相對充沛的都市,這里的女校有著與山區女校不同的生存方式和發展路徑,也更體現出女校在當今兩性平等的社會狀態下獨特的生存價值。
課程動靜兼修
茶藝等特色課程是女校標配
早上8點不到,北京紅蓮北里的居民們就聽到了來自北師大實驗華夏女子中學校園里的歡呼聲。這里剛剛拉開了今年秋季學校運動會的大幕。
運動會的開幕式別開生面,初二年級的女生們打著花式籃球出場,不同于男子籃球的高強度對抗,花式籃球融入了韻律與舞蹈的元素。籃球在女學生們增添了柔順的美感。
雖然是女子中學,運動會的項目并無太大不同:短跑、長跑、跳高、投擲等田徑項目激烈地進行。
為數不多有男性參加的比賽是運動會最后的收尾項目——師生排球賽。幾個身材高挑、穿著運動短褲、一身古銅色皮膚的女學生面對的是由男女老師混合組成的教職工隊。
在學生們一次次的歡呼聲中,排球被女生們扣殺過網,幾個男老師試圖救球攔網,卻都沒擋住女生們的猛烈攻勢。
“誰贏著呢?”有剛過來觀看比賽的老師問。
“那還用說嘛,當然是孩子們。”一直在觀賽的老師開心地回答。
女子排球是華夏女中的傳統優勢項目,這支女排球隊近幾年在北京市初中組的各項大賽中奪冠,女排精神通過她們在女中完美體現。
運動之美的另一面則是女校特有的嫻靜之美。日常教學之外,烘焙、舞蹈、茶藝、紙藝服裝設計等適合女生的特色課程是女校的標配。女學生們可以把自己對于美的感悟通過學校的特色課程展現出來。
“其實除了這些特色課程之外,女校與普通學校在日常教學和生活方面沒有什么區別。”名為“盒子”的視頻博主曾利用網絡記錄下自己在上海市三的讀書經歷。在她的視頻VLOG中,有民國風建筑的典雅校園、綠色的草坪、木制的座椅、雕花的臺階扶手、馬賽克式的教室玻璃以及古樸的圖書館和樂器室。
上海市三開設有系領帶、編花繩、西餐禮儀等特色選修課,但最受大多數女學生歡迎的還是一些社交課程。
目前正在上海市三讀高二的小布說,在一些社交課程上,老師會帶領她們一起完成一個活動項目。通過項目,學生們可以自己策劃活動,自己聯絡實施,同時提出創意,不斷改進活動內容。整個課程的實操性非常強,培養的是女學生們參與社會活動的主動性和工作能力。
打破刻板印象
不會因只有女生陷入封閉狀態
從社交課程課上,小布學到了很多東西,最大的改變是,她的社交能力有了巨大提升。她的想法也因為該課程有所轉變,她開始努力去和同伴溝通、聯絡,必要的時候還要在公眾面前演講。整個人的狀態較之前有了很大改變,變得落落大方。
小布覺得,女校并不會因為只有女生而讓女孩子陷入封閉的狀態,相反對于一些膽小害羞的女生來說,女校的生活和特殊課程反而是一種很好的過渡和歷練。
在上海市三學習了一年多,小布已經打消了自己當初進入女校時的些許顧慮。起初,她選擇女校其實帶著一絲無奈,因為她的中考分數恰好卡在上海市三的分數線上,想上其他重點高中有些勉強,但若放棄進入女中,去一所普通中學又有些浪費。最終,她選擇進入了上海市三。
當時讓小布比較顧慮的是女校的風氣。她之前也認識幾個在上海市三初中部讀書的女生,那幾個女生之間的小團體意識很重。此外,中考招生時也有老師提醒她,女校最大的“缺點”就是女生扎堆。
但高中一年生活下來,小團體問題并沒有,想象中的勾心斗角也沒有出現,這讓她意識到這個問題與性別無關,也與是否是女校無關,而只是發生在某些人身上的個例。在小布看來,身邊的同學都是女生,很多細小的問題都很容易互相理解;老師無論男女都很溫柔,習慣以鼓勵為主;同學們與老師之間的關系也特別融洽,即便是學生們給老師起外號,老師也是笑著接納。
上女校之前,“盒子”也有著和小布同樣的擔心,比如女生不擅長理科、女生聚在一起容易結小團體……但高中三年下來,“盒子”發現這些都是外人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她在學校里認識了很多理科成績很好的同學;理科成績不好的同學尋求幫助時,也會得到很友善的回應。
在女校里,她結識了不少很要好的朋友。因為大家都是女生,班級中的體力勞動會主動一起承擔,像搬桌子、柜子這樣的工作,女生們合力協作也都能輕松應對。這些也在無形中解放了“盒子”對于女性的很多限制性思維。
“我覺得女校的環境很自由,沒有約束。在女校,女生們會用更包容的眼光來審視身邊的同性,誰也不會被異性或社會上一些刻板的思維方式影響。”“盒子”說。
兩性關系發展
女生變得更獨立大方
剛上大一的“盒子”說,當初選擇到上海市三就讀,主要還是想在一個比較單純的環境里學習。
“盒子”并不覺得女校會阻礙男女生之間的正常交往。她在高中時期就通過課外活動認識了一些男同學。由于喜歡跳街舞,通過愛好,她和一些男生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一些在女校就讀的同學也表示,在現代社會的節奏里,學生們有很多課外時間可以認識異性同學或朋友。
小布雖然在學校里較少接觸男同學,但她覺得自己并未因此受到什么影響。初中時,她就與男生交往很少,很多同班男生甚至三年都沒怎么說過話。不過,她也并不缺異性朋友,“課外班、興趣班里我認識很多男生。”
小布記得,她剛上女校時身邊有男生覺得女校很“神秘”,會開玩笑地說:“我要是在你們學校是不是就是一枝花。”現在想來,這也是對女校的誤解,“女校的女生反而更獨立,老師會告訴我們要自強自立,不要總想著依賴別人。”
小布說,老師會引導學生們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教同學們如何與異性相處,老師在課上也會穿插一些兩性關系方面的話題。更有同學因為和老師關系好,將自己的感情問題和老師講,讓老師幫忙解惑。
當然,“盒子”也表示,她周圍的同學也有從女校畢業后發現自己無法與男生正常社交的情況,但在她看來,這些都屬個例。
現在,已經上大學的“盒子”同樣保持著與男性友人良好的關系。雖然到大學后,偶有一些異性會質疑她的長相和穿著,但她依然能自信地展示自我。
“盒子”覺得,女校賦予女生更多的不是保護而是力量,尤其是在上海這樣的城市里,更多的女孩子還是從女校收獲了自信,這份自信讓她們在未來的生活中能更加從容。
存在發展動力
辦優質女校才有可持續生命力
對于現代女校存在的價值,現今不少女校學生都覺得女校以前是賦予女性公平受教育的權利,如今則是賦予女性更多思考的權利,是找到更適合女性教育方式的一種嘗試。
北師大實驗華夏女子中學校長劉海霞認為,在過去的歷史進程中,女校是為了保障女性享受平等的教育機會而創辦的,所以很多女校都有著百年歷史。
現在,女校的存在更多的是歷史積淀下來的產物,是一個城市多元化辦學特色的標志,也是一座城市文化交流的窗口。
華夏女中創辦于1996年,2015年北師大實驗中學根據首都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的宗旨承辦華夏女中,當時華夏女中教學和生源質量都不十分理想。“那個時候壓力很大,特色招生的時候還允許辦校園開放日,我需要在學校現場宣講,但還是門可羅雀。家長和孩子對學校未來辦學發展更多的是質疑與困惑。”劉校長回憶說。
擺在全校教職工面前的是必須努力提升師資、改進生源,優化管理,經過全體教職員工的拼搏和努力,2016年真正自主錄取的首屆華夏女中學生在2019年中考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為華夏女中后面幾年的良性發展打下了基礎,并在此后連續五年將優勢保持下來。這一下,華夏女中“火出圈”了,成了大家擠破腦袋想進的學校。
自2015年劉海霞成為華夏女中的校長后,她便開始研究女校的歷史和發展。“優質女校才具有可持續的生命力。”她認為,從雙性社會的角度來說,單純的女校很難有生命力。在現代社會的環境下,再用封閉管理的方式,讓女生單性別在一起學習生活六年,從學生的身心發育來說,可能并非最好的選擇。所以,家長的疑慮、社會的評價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一些流傳于社會上的關于女校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和兩性關系方面的問題,其實更多的還是社會偏見,這些現象在社會上都是客觀存在的偶發個例,并非女校產物,更與學校的單性別無關。因此,辦女校就應該辦優質女校,讓女生可以在很好的學習氛圍下健康成長,同時挖掘女校的辦學優勢,盡可能地削弱顧慮。
劉校長認為,從孩子的生長發育特點來看,女生的心理和身體發育多數要早于男生,尤其是在初中三年這個階段,女生的心智已經相對成熟了,所以初中階段女生需要一個相對良好的學習環境,這個時候女校對女生來說是有優勢的。
據了解,全國現存的各個女校都非常關注學生們的性別教育,北京的華夏女中、上海市三、沈陽同澤等幾所女校每年都會進行教育交流。這些女校普遍認為,要讓女生們感受到女性自強自立的精神。同時,女校也會與其他學校進行較多的交流,讓女校的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社會、接觸其他學校。
在劉校長看來,所謂的“女校熱潮”其實并不存在,家長和社會對于女校存在的弊端疑慮仍存,只是因為女校自身發展定位指向“優質”二字,有了教學質量的保證,有了好的校風校紀,有了更陽光自信的教育理念,所以家長和孩子不再糾結于女校的特異性,開始愿意接受女校,認可女校。
文/記者 張子淵 實習生 許可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