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探索城鄉融合發展新路——
宜居宜業鄉村興
從巴萬高速清江收費站駛出,巾字村便躍入視野,青瓦白墻的巴山新居錯落有致,寬闊平坦的道路通向家家戶戶。
“以前下雨,在羊腸小道上走一趟,鞋子就糊成了泥巴坨。如今水泥路穿村而過,村民住新樓,家門口就業,日子越過越好。”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清江鎮巾字村黨總支書記李國軍感慨。
從一村,觀全域。2016年,巴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區同建”,即在城市實行產業園區、旅游景區、城市新區“三區同建”,在農村實行產業園區、田園景區、新型社區“三區同建”,積極探索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助力鄉村振興。
改善人居環境 建設美麗鄉村
平昌縣駟馬鎮雙城村,一輛輛汽車駛過,游客絡繹不絕。
“一到節假日,我們村的民宿床位幾乎都是滿的。”雙城村黨支部書記周銀平說。
雙城村是著名油畫家羅中立的寫生創作地。平昌縣規劃實施“巴山美村·父親原鄉”項目,把雙城村打造成集民宿、藝術、民俗、美食、娛樂于一體的鄉村旅游集散地。
山還是原來的山,水還是原來的水,但生活在山水間的人,靠著村莊變景區、農房變客房,過上了更美好的生活,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示范村”,也成為巴中有效推進“三區同建”的一個縮影。
金秋時節,在柳林鎮海山村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沃野處處豐收忙。海山村不僅是現代農業園區,還配套打造了各種景觀,通過無軌觀光小火車將一系列田園景觀串點成線、連線成片。
巴中先后與浙江麗水、金華建立東西部協作關系,認真學習借鑒兩地“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經驗做法,統籌生產、生態、生活空間布局,推動園區、景區、社區同步規劃和建設。
目前,巴中累計建成巴山田園綜合體86個,帶動建成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1個、省星級園區5個。
產業融合發展 助力村民致富
通江銀耳(食用菌)現代農業園區,一排排整齊的菌棒上盛開著一朵朵潔白的銀耳。種植大戶龍方榮和工人們一起,正小心翼翼地將銀耳從菌棒上摘下,放入籃中。
“今年銀耳的長勢非常好,我們已經摘了六七次,預計年收入10萬元左右。”龍方榮現年43歲,是通江縣陳河鎮陳家壩村有名的種植大戶。
據介紹,園區以通江銀耳、羊肚菌為主,實施“糧+菌”輪作,種植面積12萬畝,2022年入選四川省四星級現代農業園區。
巴中在產業園區植入休閑觀光、農耕體驗、生態采摘等業態,依托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等資源舉辦活動,引導農民發展主題民宿等,帶動2萬余戶群眾吃上旅游飯。
走進南江縣赤溪鎮西廂村,村居墻上一幅幅色彩絢麗的畫作栩栩如生。半山腰上,一棟棟透明玻璃頂的尖頂小木屋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里正是遠近聞名的星空民宿。目前,村里年旅游營業額已突破2000萬元,村民就近就業150余人,戶年均增收萬余元。
“西廂村還在探索研學旅新型農業發展模式,種植以青錢柳為主的中藥材3000畝,建成茶葉優質原材料供應基地500余畝,實現年產值1500萬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50余萬元。”西廂村黨支部書記張培軍介紹。
改善鄉村治理 提升鄉風文明
雨后的巴州區化成鎮趙家灣村,10余名老年人正在日間照料中心看書寫字;隔壁房間,七八名小朋友正在拼搭積木。
趙家灣村是化成水庫移民重點安置村,在過去,社區管理一直是困擾當地的一大難題。村里加快建設新型社區、配套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機構。“我們開展‘美麗村莊’清潔行動,整村推進‘廁所革命’,并修建了便民服務站、日間照料中心、文化衛生室等公共設施。”化成鎮黨委書記周理君表示,如今民房變民宿、庭院變花園,村民們的日子更舒坦了。
前不久,在恩陽區下八廟鎮石橋村,村規民約修訂討論會召開。村兩委干部、村民代表暢所欲言,分別從環境衛生、遵紀守法、移風易俗等方面,提出具體意見和建議。
“鄉風文明建設是我們村努力的重要方向。通過走訪村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等,村里制定了符合發展實際的村規民約。”石橋村黨支部書記李毅介紹。
文明新風也吹到了平昌縣金寶街道。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張堋介紹,金寶街道完善新型社區治理機制,實施“網格管理”,推行“黨支部+村民說事會”,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改善鄉村治理,提升鄉風文明,巴中各地不斷探索。巴州區成立宣講團,以宣傳法律法規、講解惠民政策、倡導文明新風等為主要內容,說身邊人、講身邊事;南江縣率先探索實施“鄉村道德銀行”,將律己守法、移風易俗、清潔衛生、創業創富、敬老愛親等作為考評量化依據;平昌縣開展“星級文明戶”創評、道德模范選樹,推進移風易俗,匯聚向善向上正能量。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31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