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街道回歸市民生活,成都這樣回答”
在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背景下,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開展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工作,編制《成都市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設計導則》(以下簡稱《導則》),以“建設以人為本、安全、美麗、活力、綠色、共享的公園城市街道場景”為核心目標,有序推進街道一體化規劃建設工作。
示意圖 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承載著成都市井煙火氣的街道有哪些創新的改革舉措?公園城市街道將為市民呈現出怎樣的新面貌呢?
成都的街道空間有哪些獨特之處?
答:街道是成都休閑文化和市井煙火氣的重要載體。成都平原獨特的自然氣候條件,孕育了成都人民安逸閑適的生活態度和熱愛逛街的出行習慣。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成都市非通勤出行比例高達56%,居民出行比例中慢行比例達47.5%。成都街道是最貼近市民日常生活的場所,滿足了市民愛逛街的生活需求,承載了最基本的生活、通勤、休閑與交往——街道和街道生活對于成都來說無比重要。
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設計到底是什么?
答:“街道一體化”是聚焦以街道為中心的“U”形空間,通俗來講,就是從街道兩側的房子到路面所圍合的空間,對這個空間內的交通、設施、景觀環境、建筑界面等各類要素進行一體化的設計,來實現街道整體環境品質的提升、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交往空間。
《導則》出臺的背景和必要性是什么?
答:街道空間關聯著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現代大城市里的街道大多是以服務車行交通為主,導致人的出行需求與感受被弱化,步行安全得不到保障,街道空間也很不宜人,市民與街道生活的關系也在慢慢疏遠。所以,為解決上述的這些問題,《導則》轉變傳統“以車為本”的設計理念,更為關注老百姓日常的出行體驗,以“街道一體化”為理念統籌街道兩側的空間設計,為市民提供更有溫度、更有質感的高品質公共空間。
同時,《導則》是成都公園城市技術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項工作的開展堅持以人為本地從街道人群活動及需求出發,形成“公園+”的街道空間要素體系與建設指引要求,突出市民的可參與性,營造多元化的公園城市街道場景,從而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公園城市理念在街道空間層面的具體落實。
有哪些創新的改革舉措?
答:我們從“五個改革”來實現從規劃管理到空間治理的改革:
一是空間管理邊界從以前僅關注道路紅線拓展到包括街道、地塊公共空間、建筑立面的“U”形空間轉變,實現空間管理邊界從市政道路向公共空間的轉變。
二是倡導慢行優先,重新對街道空間進行分配,增加街道慢行空間、實現車退人進,并將綠道與街道慢行空間融合起來,實現“以車為本”向“以人為本”的轉變。這樣改造后的街道,人行道比以前寬了,沿街亂停放的車輛少了,街道重新變回了老百姓熟悉又親切的日?;顒涌臻g。
三是整體提升街道空間品質,實現由亂到靚的轉變。過去的道路設計往往只關注是否滿足車行交通以及市政工程設計規范標準,對行人的感受與景觀體驗缺乏考慮?!敖值酪惑w化”通過整體空間景觀環境設計,突出體現成都文化意蘊和特色,讓街區人文品質提升了,文化墻和景觀小品增多了,讓市民更能體會到街道的文化氛圍與溫度。
四是將街道空間設計擴展到街區場景營造,結合街區資源稟賦,營造六類各具特色的街區場景。讓街區與社區融合在了一起,通過拆圍透綠、增加綠化景觀、提升沿街店鋪業態,讓街區生活變得安全、溫馨起來。
五是從重視地上空間設計向地上地下并重轉變,結合軌道交通站點TOD一體化開發,對地下公共空間、過街通道等進行統籌設計,形成連續的慢行系統,讓市民可以快速地到達站點周邊商業與公共設施,將城市慢行網絡串聯起來。
這項工作是具體如何推進的?開展了哪些工作?
答:工作推進可總結為“兩個創新”的方法路徑。
一是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作為牽頭部門,建立成都市街道“1+N”的技術管理體系,過去由于街道空間在管理上涉及多個部門,而各部門之間往往各自為政,導致周邊建筑與人行道空間缺乏統籌設計,道路兩側公共空間的整體品質較低。本次工作改革,我們聯合市級相關部門,形成了以《導則》為引領、N項相關標準作為配套的技術體系,指導、統籌街道空間的設計建設。
二是創新“問需于民”的治理機制,在開展街道一體化工作中,充分征求沿線居民及街道社區意見,協同屬地街道和居民形成常態化的街道環境多元共治機制,推進社區共建共治共享。
棗子巷改造前后對比 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導則》適用于哪些街道?下一步,成都將對哪些街道進行打造?
答:“街道一體化”是對全市街道空間的理念指引,主要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街巷在內的城市街道。
街道的實施,首先我們劃定15條城市主要干道和31個重點片區內街道,作為開展街道一體化設計的實施項目。并將天府錦城內重點街道順城街、祠堂街、文殊坊片區,一環路沿線街區、杉板橋路、棗子巷、交子大道、猛追灣濱河路、音樂大道等建設項目作為示范街道先行先試,首批啟動街道一體化規劃設計的編制工作,并指導實施建設。不到3年的時間,成功打造了一大批網紅街道,一來豐富了市民的街道體驗,二來也點亮了城市名片。
相當于是先行先試推動遍地開花,那各區縣的推進情況如何呢?
答:在全市范圍內形成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共識,下一步就是各區縣各顯神通不斷推陳出新了。具體來說就是,各區縣通過制定街道一體化年度建設計劃,每年形成一批示范項目,帶動街道周邊城市街區的功能更新和品質提升。
公眾參與也是本次工作的一大亮點,那么群眾“用腳投票”的實際案例有哪些呢?
答:人民群眾的反饋一直是我們工作中重點關注的。比如金牛區的棗子巷街道一體化改造,在方案和實施階段都充分發揮基層社區作用,通過入戶上門、集體座談、院落壩壩會等方式廣泛征求意見,實施了沿街13個老舊院落整治。作為首個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示范街區,棗子巷通過縮減機動車道寬度、增設綠道和人行步道,從“最差小巷”成為了“最美街區”。居住在棗子巷的市民說,改造后的棗子巷不再是“陰暗角落”,而是寬窄巷子的有機組成部分。
2022年,猛追灣片區城市更新作為“成都市探索全過程一體化推進模式”典型經驗做法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這也是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工作在全國得到的肯定,具體做法是什么呢?
答:猛追灣片區原來是紙箱廠、紡織廠等單位舊址,房屋破損嚴重、綠化質量不高、人們缺乏休息的場所,街區改造十分必要。成華區落實“車退人進”的理念,將2.5公里濱河路車行道優化為“步行+自行車”的慢行道,利用街道公共空間長期設置音樂路演區域,形成了以小店經濟、首店經濟、夜間經濟為主打特色的活力特色街區,成為各地游客來成都必打卡的景點。年均接待游客900萬人次、其中夜間接待游客500萬人次,街區年均旅游綜合收入18.6億元。
在改造實施中,由街道辦及企業相關負責人出任理事,集合猛追灣商家店鋪,成立了追夢灣綜合黨委及聯合商會,從環境治理、居民生活及經營生產等多個維度持續開展工作。改造完成后,帶動項目周邊30余存量商家主動轉型業態提升品質,拉動片區商鋪租金上漲60%-70%。特別到晚上,新的十二月市吸引了很多本地居民和游客,非常熱鬧。
城市新區的街道一體化工作又是如何開展的呢?
答:高新區首批選取了交子大道作為示范街道開展街道一體化改造,通過沿街構建慢行體系及公共服務設施,在街道公共空間打造26個社區商業盒子,打造集觀景、休憩、展覽、街頭表演為一體的城市開放空間,大力發展首店、首發經濟,首店率高達52%。同時,常態化的開展交子市集活動,將節慶活動作為城市IP來打造,目前已成為成都重大節慶市民狂歡的重要目的地,吸引了數十萬人次的線下參與體驗?!敖蛔又h”的特色景觀橋,更是成為聯動天府雙塔的網紅地標,夜間燈光秀打卡觀光人群超百萬人次,抖音相關話題超750萬次,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來感受新成都生活的市井繁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