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上班、晚上學藝”成為新潮流——
各地夜校助力青年自我提升(新生活 新體驗)
作為一種利用晚上非工作時間進行再教育的教學模式,夜校曾經在上世紀80年代受到許多年輕人的歡迎。后來,隨著高校擴招和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各地夜校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近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夜校又得到年輕人的關注。在上海,市民藝術夜校即便“季季擴容”仍是“一課難求”;在杭州,“白天上班、晚上學藝”成為年輕人的新潮流;在長沙,“充電學習”“上興趣班”成為年輕人“夜生活”的新場景……“夜校熱”的出現,反映了目前中青年群體對藝術教育的強烈需求,也折射出當下公共文化服務的高質量發展,更彰顯出我國學習型社會建設正加快推進,“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全民終身學習服務體系正加快構建。
——編 者
華燈初上,在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匯泉南路的成都市文化館新館,老師還沒到,不少年輕面孔已經坐在小提琴教室內,開始練琴。“這次上夜校的機會是我拼手速‘搶’來的,可得好好珍惜。”正在準備練習的覃女士說。
“夜校”,這個聽起來似乎已是“過去時”的教育形式,如今正以新姿態“闖”進年輕人的夜生活。提供夜校培訓課程的文化館、美術館等文化場館也努力升級、擴容,讓人們有機會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找到自我提升的機會。
公益、優質,青年夜校的重要吸引力
夜校為何能在年輕群體中“出圈”?公益、優質,是青年夜校吸引力的重要方面。
在上海市民藝術夜校,一個季度12次課,學費僅需500元,價格不高,質量卻不低;在浙江省杭州市,多家文化場館開設青年夜校,一杯咖啡的價格就能上一堂高質量的興趣班;在湖北省武漢市,青年夜校于2023年11月上線后,“0元學費,滿分體驗”的課程受到年輕人的歡迎。
青年夜校并非個別大城市的專有現象。近年來,隨著《“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等文件出臺,以夜校為代表的優質教育資源加速下沉,將更多公共文化資源帶進普通人的生活。
夜幕降臨,藥店營業員張洛珊走進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文化館古箏教室,坐定后,便熟練地戴上護甲,開始練習指法。2023年6月,安次區首期“藝術夜校”開班,張洛珊第一時間就報名了古箏課。“我從小就喜歡古箏,可是一直沒機會學,這回咱們區開設的夜校還能免費學古箏,彌補了過去的遺憾。”
作為一種社會教育形式,夜校始終承擔著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文化素質的社會職責。隨著社會發展,如今的夜校不斷與時俱進。從非遺制作到短視頻剪輯,從傳統茶道到手沖咖啡,新穎多樣的課程,折射出夜校在創新發展模式、走近年輕群體等方面的努力與嘗試。
2023年7月,廣東省廣州市青年文化宮開辦青年夜校。課程開設前,青年文化宮面向18歲以上青年通過電子問卷的方式開展需求調研,重點調查參加動機、課程偏好、時間要求等,經過一個多月的課程探索和需求調研,青年夜校“發展興趣愛好”“促進人際交往”等功能定位基本確定。
需求的多樣化決定了課程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要靈活、豐富。廣州市青年文化宮副主任歐小媛介紹,在課程類型上,設置了主題公開課和主題進階課。主題公開課側重知識普及,拓寬知識邊界;主題進階課則側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用8節系列課程幫助青年掌握一項技能。不管是公開課還是進階課,都相對固定在每周五晚上7點半到9點,按每周一節(次)的頻次來開展。這也是年輕人“票選”出來的理想上課時間和時長。
在夜校,年輕人既能充實生活、增長技能,還能收獲友誼。香港青年劉芷瑋此前參與過廣州市青年文化宮的活動,這次得知青年夜校開設公開課“嶺南押花藝術”,第一時間報了名。“不少香港同學對傳統文化感興趣,來夜校學習,也是與內地朋友溝通交流的好機會。”劉芷瑋表示。
精準、實效,課程設計著眼時代需求
青年夜校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填補了中青年群體藝術教育的空白,也是各地文化機構從供給側入手,豐富文化供給樣態的重要體現。
安次區文化館館長孟慶偉介紹,文化館常年開設公益培訓班,但由于開班時間都在工作日白天,來的大多是一些退休老人。“我們開設的都是藝術普及課程,很多年輕人也感興趣,但沒時間來。”如何讓上班族也有學習的機會?“在各地‘夜校熱’的啟發下,安次區探索開辦‘藝術夜校’,在晚間時段為18歲以上、55歲以下的中青年提供藝術普及課程,通過錯峰學習的方式更好地滿足年輕人的需求。”廊坊市安次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劉海斌說。
“2017年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施行后,文化館的夜間培訓就已經開始了。2021年,我們正式開設了針對20至45歲的青年班。”成都市文化館藝術普及工作部主任劉礪介紹,“在傳統課程之外,我們還推出課時更短、更能滿足大眾興趣的主題特色班,比如春夏季有針對清明節的課程,冬季則開設年俗文化體驗班。”劉礪說,不久前,文化館總校的夜間培訓課程開始線上報名,27門課程名額瞬間被“秒”光。
青年夜校的開設,拓展了藝術普及空間,也為全民藝術普及工作營造了良好氛圍。“以青年夜校為代表的公共文化空間是一個平臺,為了讓更多人群就近享受、積極參與高品質文化活動,推動全民藝術普及,還需要進一步增強文化服務的精準性、實效性。”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董子銘表示,不只是青年夜校,當下,從家門口的城市書房,到鄉村的農家書屋,從博物館、美術館,到藝術節、戲曲節……在我們身邊蓬勃生長的文化現象,幾乎都是全民藝術普及的碩果。“全民藝術普及的開展、實施,是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具體實踐和有力支撐。各地開設夜校課程的文化機構所倡導的體系化、標準化、建立反饋和評價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服務等內容,正是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所要求的。”董子銘說。
升級、擴容,夜校“長紅”的必由之路
某平臺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夜校”的搜索量同比增長980%。火熱數據,折射出各地青年夜校近年來主動求索、積極作為的成效。但也要看到,目前夜校發展還存在一些亟待補齊的短板,例如,師資力量參差不齊、招生數量規模較小等。針對這些問題,不少夜校通過提升軟硬件條件,提供更優質、更豐富的文化產品。
為確保課程質量,廣州市青年文化宮聘請了一批行業專家擔任青年夜校的專家導師,持續為青年夜校的課程提供專業指導和內容保障。課前,圍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授課導師進行充分溝通;課中,安排工作人員隨堂聽課;課后,組織青年學員進行教學評價,力求對課程質量的全過程把控。
隨著熱度持續攀升,夜校場地和服務時間都接近飽和,“搶課難”的矛盾愈加凸顯。“我們還私下建了群,一有課程放出,誰看到就趕緊轉到群里。”廣東省江門市臺山市的中學教師謝嘉娜透露自己在當地青年夜校的搶課妙招。“成都市文化館總校的夜間培訓課程搶課開始后第一秒,平臺的點擊迸發量就達到每秒26萬次。”劉礪介紹,下一步文化館將會在課程的可選擇性、上課時間等方面做進一步調整,同時也會探索更多元的開課時間段,讓優質公共文化服務惠及更多群眾。
為了進一步解決青年夜校“一課難求”的現狀,多地夜校持續“擴容”。在上海,市民藝術夜校從最早只有1個總校,目前已擴展到143個教學點,覆蓋全市16個區;在廣東,21個地市均已試點開辦至少一所青年夜校,中山、梅州等地在部分街道、區縣開辦青年夜校;在武漢,全市目前已有12個區開設青年夜校。“下一步將不斷完善夜校的服務供給,擴大夜校的地域范圍。”武漢團市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當下,為進一步呵護好這股“夜校熱”,相關部門需要在優化政策環境、整合社會資源、提升利用質效等方面下足功夫。“從總體來看,城市公共文化資源尤其是豐富青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場所平臺仍然比較稀缺。各地應堅持規劃引領,強化資金支持,依托街道、社區等,改擴建更多的活動場地和平臺,同時招募高校退休教師、職校教師等力量,讓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一線,為更多青年提供學習機會。”武漢大學城市安全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表示。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01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