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宗師“朋友圈” 感受中華文脈(文化只眼)
每個中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蘇東坡。有人敬佩他“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有人羨慕他“竹杖芒鞋輕勝馬”的灑脫,也有人偏愛他“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邁。最近,大型文化節目《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蘇軾篇里,我又與偶像蘇東坡來了一場“面對面”的交流,可謂快哉!這檔節目通過詳實的史料考證、探訪團的精心探訪以及演員的精彩演繹,呈現出一個立體、豐滿的蘇東坡形象。在我看來,《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實屬大眾走近唐宋八大家、了解宗師的絕佳窗口。
文化節目想要獲得成功,就要激發觀眾的“文心”,讓觀眾被代入、去共情。在這一點上,《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作出了一些創新探索。
一是立意高遠,以經典之美和文化之美來潤澤我們的心靈。唐宋八大家是中國古代文學最負盛名的文學符號之一。以蘇東坡為例,他的名言名篇千古流傳,文字背后是他寧靜淡泊、浪漫自由的可貴品質。他是我們心中的文化英雄,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標識。我們崇拜蘇東坡、共情蘇東坡,是因為我們認同他的態度和品格,這就是中國人刻在骨子里的文化自信。《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讓韓愈、柳宗元、歐陽修、三蘇、王安石、曾鞏等一個個震爍古今的歷史人物,從遙不可及的“精神偶像”,變成近在咫尺的“身邊榜樣”,讓每位觀眾得以領略宗師博大深邃的精神境界,汲取營養,涵養道德。
二是創新表達,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從探訪個體到洞察時代。唐宋八大家代表著唐宋文化的繁盛,節目以文物、名句切入,展現宗師人生的重要節點,為“穿越”提供了最為適宜的時機。在蘇軾篇里,我作為探訪團的一員,循著蘇軾的生平,先從蘇轍、文同、王閏之、秦觀等“親友團”入手,逐漸接近本尊,甚至成為他“朋友圈”的一員,和他交流談心。在徐州府,我們還跟蘇軾、蘇轍兩兄弟一起度過了難忘的中秋夜,月下暢飲。扯酒旗、游蘇堤、玩“神智體”詩……互動感十足的有趣橋段,讓我們在體驗中感受宋代的底蘊風華。北宋文學群星的大聚會令人心馳神往,“西園雅集”名場面的再現,展現了中華文脈的磅礴寬廣。
三是技術賦能,用大片質感呈現名篇意境,帶來視聽震撼。詩詞中的意境大多“妙處難與君說”,但《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通過XR與CG技術等高科技手段,不斷延伸內容表達的邊界,讓觀眾在文化需求及感官體驗上得到雙重滿足。蘇軾篇里,蘇軾與楊世昌月夜泛舟赤壁的一場戲份尤為驚艷,節目畫面在光影流動間勾勒出世易時移、時空轉換之瞬息萬變,將《赤壁賦》中所體現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意境搬上熒屏,讓人感同身受。
一篇詩文,一個“朋友圈”,一個時代。《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通過宗師作品、朋友圈切入,帶觀眾感受古今共振。我們不僅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動于中國文化的弦歌不輟,更尋覓到契合時代要求的一系列價值準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充滿魅力的寶藏,在不斷挖掘其精髓的同時,需要積極尋找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的結合點,從而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這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社會的責任。在這一方面,《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進行了有益嘗試。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