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雨城區探索“國有林場+集體林”森林可持續經營新機制
素有“天漏”之稱的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位于四川盆地西緣、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過渡帶,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地帶、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區。
由于雨城區森林類別、林種結構、幼中林資源比重、優勢樹種等在四川省和我國南方集體林區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015年,國家林業局將其納入跟蹤蒙特利爾進程“中國森林可持續經營”改革試點。2023年2月,雅安雨城區國有林場被列入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單位。
雨城是雅安森林可持續經營工作的典范。為進一步推進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工作,雨城區積極探索“國有林場+集體林”森林可持續經營新機制。
大手牽小手
高效建立森林經營機制
“再不進行撫育林子就長爛了,林下沒有植被,長成頭頂是綠色的荒漠了。”雅安市雨城區資源科負責人代永剛感嘆道。
雅安雨城區86%的林地所有權歸集體所有,幼中林資源比重大,由于缺乏科學撫育,近七成的林子成了“黑森林”。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有林場和林業大戶的林子每隔四五年就會開展一次透光伐,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撫育管理和森林經營技術。
在雅安市雨城區國有林場洛皇寺作業區,筆直的柳杉沿山坡錯落有致排列,光影斑駁透過蔥蘢的林梢。這里的柳杉中齡林通過科學撫育間伐,林分郁閉度和疏密度達到合理范圍,林木蓄積凈增優勢得到快速提升,5個監測樣地科學設計布局,以精準分析最適合的林分密度。
如何解決集體林地分散、林農經營理念落后、應對市場能力弱等問題?
“國有帶集體,就像大手牽小手。只有大手牽著小手走,小手才不會落伍。”四川省森林和草原資源總站高級工程師、森林經營專家李裕給出了答案。
基于國有林管護管理優勢,雨城區從2020年便開始探索“國有林場+集體林”試點機制。試點由“國有”向“集體”鋪開,在自愿參與、產權明晰的前提下,簽訂承諾書,將有積極性的農戶、林業大戶納入試點范圍,國有林場就試點任務統一牽頭設計、指導及驗收。
國有林場科學系統的森林可持續經營技術支撐彌補了集體林管理粗放隨意的短板,集約經營能力又擴大試點范圍,讓國有林場有了施展空間,推進森林質量、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穩步提升。
為精準落實試點中的具體工作,雨城區國有林場在雅安市林業局的支持和指導下組建了森林可持續經營專項工作組,負責試點各項工作的具體落實與實施,同時整合雨城區林業局與雨城區林業有限責任公司的技術力量,委托四川省林業和調查規劃院作為技術支撐單位全程提供經營技術咨詢和指導。
小山變大山
“一體化”推進林農增收
“兩個月,掙了6955元!”臨近黃昏,在雅安雨城區望魚鎮四方村,一群村民正聚在院壩內依次領取務工費。
曾經,四方村由于偏遠落后、觀念陳舊、農村勞動力流失,資源富集與經濟落后反差較大。如今這些“靠山吃山”的留守老人華麗變身為從事森林撫育的“藍領”,嘗到了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的“甜頭”。
“國有+集體”模式讓林地由分散變集中、零碎變連片,促“小山”變“大山”。通過引導村民與社會資本合作,創新實施“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林業企業”“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等聯營模式,逐步實現“林地增效、林農增收、集體收益、公司發展”的多贏局面,村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村集體經濟進一步強筋壯骨。
為一體化推進林農增收,雨城區將有勞動力的村民投工投勞,受聘為專業的森林撫育施工隊,包括伐木工、標記員、集材人等,每天收入近200元;而孤寡老人、無勞動能力和外出人員群體,除沒有務工收入外,也可通過國有林場聯系公司統一收售木材與補助資金實現增收。
代永剛算了一筆賬:國家補助費用為每畝400多元,務工費用為每天200元,再加上售賣伐木每立方米220—380元,村民平均年增收達1萬元。
此外,“三級考核”驗收制度也調動了林農積極性,根據采伐面積、采伐強度、跡地清理、安全施工、輿論宣傳等內容進行評分,制定“好、中、差”三級差異化補助標準,通過獎優懲差靈活使用中財補助資金。
雨城區國有林場積極整合林地資源,并全程“保姆式”跟蹤服務,由于能顯著增加木材銷售收入、節約采伐成本,受到試點區林農普遍歡迎,試點面積已從最初的5370畝增至1.8萬畝。
造林人成營林人
漸進式顛覆傳統理念
“與招投標找施工隊來撫育不同,我們讓林農從培訓到撫育間伐全程參與、切身體會,雖然花費精力較大,但能顛覆性轉變林農的思想觀念。”在代永剛看來,轉變老百姓“重栽輕管”的傳統理念,鼓勵大家從造林人轉為營林人,將為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產生深遠影響。
通過“國有+集體”機制逐步轉變林農森林經營理念,雨城區奏響了“四部曲”。
一是“看”。帶林農去森林經營效益顯著的地方參觀考察,通過示范林、示范片(點)的輻射帶動作用,讓林農直觀感受試點成效,從而自發參與試點。
二是“聽”。舉辦專題培訓,多方位宣傳森林可持續經營工作情況,提高林農參與意識和開展試點工作的能力。
三是“做”。村民通過就近務工,全面參與項目實施,在專業化的指導下開展森林生產經營活動,實踐新發展理念、新技術。
四是“算”。在傳統經營中,多數林農受短期利益影響,培育木材多以中小材為主,價值不高,短期內也造成水土流失。在試點中,通過與林農算經濟賬,引導林農積極轉向培育高價值大徑級木材。
“下一步,將把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與國家儲備林、碳匯開發等一批重大項目有效結合,樹牢‘多功能、近自然、全周期、高質量、可持續’經營理念,扎實推進森林可持續試點工作。”雨城區國有林場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國有帶集體機制的深入推進、提檔升級,進一步促進國有林與集體林取長補短、融合發展,從政策支持、機制創新、管理精細等方面著力,從更科學、更規范、更安全等方面積極探索,高效推動林區“綠水青山”變富民增效的“金山銀山”。(王意迦、 楊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