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委員馬樹海:建議出臺新式小店提質支持計劃 加快釋放新消費潛力
人民網成都2月2日電 (記者王洪江、朱虹)1月3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六屆成都市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金牛賓館開幕。大會期間,市政協常委、成都新聯會副會長馬樹海帶來了關于“加快出臺新式小店提質支持計劃,做優城市有機更新‘后半篇’文章”的建議。
市政協常委、成都新聯會副會長馬樹海 受訪者供圖
馬樹海介紹,2023年,成都市民政局印發了《百家社會組織助力產業建圈強鏈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鼓勵支持聚焦重點產業鏈調研,撰寫高質量建言資政報告。基于此,他們組建課題組聚焦城市有機更新后街巷中自然生長的各類新業態、新場景,前往少城、玉林、東門市井、望平街、幸福公社等片區開展了新式小店發展情況的實地調查研究,以期更精確地為新式小店畫像,更為精準聚焦出臺“小店支持計劃”等系列政策提供參考。
“從實地調研看,新式小店因覆蓋面廣、行業多元、功能疊加、涉及部門多,因而目前還沒有針對新式小店制定的專項政策,而小店對政策的知曉度偏低,一個巨大且支持成本相對較低‘創新庫’‘人才庫’‘資源庫’亟待激活。”馬樹海表示,盡管成都市圍繞減稅降費、創業就業、減免租金等生產要素出臺了一攬子政策,但系統性、針對性不強,呈碎片化分布,“政策找人”點對點可操作性不強,降低了政策的落地性,小店主理人對政策的知曉度偏低。
據課題組的問卷分析結果顯示,有54.4%的小店對政府出臺的支持政策“完全不了解”,而“完全了解”的僅有15.2%,遠低于中小微企業。政出多門,也導致同一事項支持政策多、文件長,申請流程復雜,缺乏對應的操作細則和流程,也降低了小店對了解掌握政策的積極性。
馬樹海認為,對于成都市的小店而言,目前最需要支持的前三項是宣傳引流(81.6%)、街區氛圍營造(62.4%)和減免租金(47.2%)。分析發現,實際得到宣傳推廣支持的小店占樣本總量的28.8%;得到租金見面支持的僅占2成(21.6%);市場拓展得到支持的比例最低,僅為4.8%;未享受任何政策支持的小店占比達64%。
馬樹海介紹,小店大都生長在老街巷里,經營場所為歷史上遺留的“破墻開店”,面臨辦證難,或證照與經營場所不一致等問題,導致小店無法借力平臺獲取客流。
為此,針對以上問題,馬樹海希望政府支持政策要有系統性,更要可及可感,可借鑒南京經驗,結合產業建圈強鏈工作部署,制定支持小店發展的“組合拳”政策,包括放寬小店經營條件、宣傳推廣、數字賦能、平臺支持、品牌建設和租金減免等。同時,馬樹海建議在服務工作要有力度更要有溫度,要轉變對小店承載功能的認知,要“跳出稅收看小店”,借鑒上海、杭州等地經驗用心做好小店支持服務工作,做好組織引領和招才引智工作。
“我們要總結‘大城市帶動大農村’成都城鄉融合經驗,特別是岷江村、竹藝村、分水村等做法,推出‘鄉村小店支持計劃’,推廣‘政府支持+平臺孵化+市場運作’的城鄉合伙人機制。”馬樹海說。
此外,馬樹海還建議優化發展環境,要有效率更要公平,回應小店關切,提高政務服務覆蓋面。緊扣智慧蓉城建設要求,以數字政務為牽引,運用信息化手段優化小店服務體系,推進“蓉E辦”擴容提質,實施制度供給效率、資源配置效率、政府審批效率、公共服務效率整體提升行動,全面提高服務的針對性、便利度,確保事項辦理有結果有效果。
“少城、玉林、猛追灣等重點片區的管委會、街道要主動作為,編制轄區小店發展服務支持計劃,修訂完善現有政策的責任清單、業務指引、流程簡圖等,推進政策執行標準化建設,特別是外擺場景、小店氛圍營造等,全面提升小店標準化服務能力。”馬樹海建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