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成都兩會,不能忽視這三個關鍵詞
成都市“兩會時間”開啟,會場內外都在密切關注著這一時間窗口。這是市民與城市之間的互動最直接、最緊密的時刻之一。兩會串起了地方發展的“大圖景”和每個人的“小目標”,從一個個關鍵詞里,也可洞見一座城市的氣質、目標和愿景。
第一個關鍵詞,是人民。
今年成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三個難以忘記”,指向了很多普通市民群體。
從成都大運會的“小青椒”志愿者到環衛工人、外賣小哥,再到夜市炒面攤上堅強樂觀的“90后斷臂爸爸”,幫助聾啞父親當“翻譯官”的6歲小女孩……一個個普通人交替出現,讓我們重溫了過去一年一幕幕或激動、或感人的場景,也從細節處凸顯出“人民城市為人民”這一重要理念。
“地鐵可適當設置無座車廂以緩解高峰擁擠”“推進一卡(碼)暢通就醫”“健全鄉村人才評價體系”……代表委員的一份份“履職答卷”,政府工作報告里的一個個目標,緊扣民生中的關鍵小事,將“人民”二字一以貫之。
第二個關鍵詞,是創新。
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了三個“一號工程”——堅定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技創新“一號工程”,堅定把工業立市、制造強市作為實體經濟發展“一號工程”,堅定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深化改革“一號工程”。
會場上,“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智慧治理”等成為不少代表委員討論的熱詞。三個“一號工程”與這些熱詞,均與創新密切相關,也與城市的發展動能緊密相連。
緊跟時代脈搏,匯聚眾人智慧。創造與新意,來自基層一線、田間地頭,帶著溫度與熱氣,是代表委員一趟趟“跑”出來的,也是深入群眾一句句“傾聽”來的。激發所有人的創新力,才能讓一座城市不斷逐新而行,這也是兩會的題中之義。
第三個關鍵詞,是發展。
殷實的物質生活、富足的文化生活,歸根到底要靠高質量發展托舉。
聚焦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始終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出臺更多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
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成都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和數據——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80.5%,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
這些數字,對應到2100萬市民的每一個個體,都將是滿滿的獲得感,它意味著:工作機會越來越多,消費場景越來越多,家門口就有好學校,過個馬路就有博物館,街口轉角就能就醫,步行幾分鐘就有足球場、圖書館、咖啡店……
兩會匯集眾智、反映民聲,釋放的是拼搏實干的強烈信號。讓幸福成都質量更高底色更亮成色更足,這是發展的方向,也是面向未來的方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