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文化扮靚中國年
2月18日,觀眾在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益田國際影城選購電影票。 |
2月15日,上海博物館東館,觀眾參觀“星耀中國: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上的金面具。 |
春節是辭舊迎新的“時間之年”,也是內涵豐富的“文化之年”。電影院里看電影,線上線下看演出,非遺大集上買年貨,文博場館里過大年,度假休閑體驗民俗……今年春節期間,文化供給更優質、更富新意,文化和旅游市場潛力進一步釋放。豐富的“文化年貨”烘托著節日的喜慶氣氛,更扮靚了紅火的中國年。
春節檔票房再創新高
國家電影局2月18日發布數據,2024年春節檔電影票房達80.16億元,創造了新的春節檔票房紀錄,觀影人次為1.63億。
這個春節假期,回家鄉過年的資深影迷王俊在當地影院看了《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第二十條》和《我們一起搖太陽》4部電影。觀影后他的印象是:“春節檔影片整體質量不錯。”
觀眾觀影意愿較高,大部分觀眾在檔期內觀看了多部影片,是今年春節檔取得高票房成績的原因之一。貓眼娛樂市場分析師賴力認為,其他原因還有今年春節檔長達8天,頭部電影對大盤也有巨大推動作用,“今年春節檔整體呈現出‘兩超兩強’局面:《熱辣滾燙》和《飛馳人生》票房超過20億元,《熊出沒·逆轉時空》和《第二十條》超過10億元,檔期內破10億元影片數量是歷年春節檔最多的。”
喜劇電影及含有喜劇元素的電影占據今年春節檔的主導地位。首都電影院副總經理于超認為,喜劇片及含有喜劇元素的電影擁有合家歡屬性,更符合春節檔的調性,也是近年來更成功、更適合市場的類型,2021年的《你好,李煥英》、2022年的《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和2023年的《滿江紅》都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績。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認為,今年春節檔名列前茅的影片有一個共性,它們都聚焦于職場和職場心態、個人選擇和奮斗,從而實現與普通人生存狀況和感知感受的互動,達成最大限度的共情、共鳴、共振。其中,《熱辣滾燙》是賈玲自《你好,李煥英》大獲成功后第二部進軍春節檔并自導自演的作品,引人注目,女主角拼搏向上的價值觀具有很強的觀影號召力。《飛馳人生2》有前作打底,主演沈騰很受觀眾歡迎,該片再現了賽車場面,是今年春節檔唯一具有顯著特效元素的影片。《第二十條》是張藝謀導演第三次進軍春節檔,影片演員陣容強大,題材源于現實,后勁很足。《熊出沒·逆轉時空》有動畫類型優勢和扎實的IP基礎,積蓄10年的粉絲黏性較高。
2024年元旦檔和春節檔都取得了好成績,電影市場復蘇又快又穩,讓業內外人士對接下來中國電影的發展充滿期待。賴力認為,接下來業內在內容制作上會愈發精細化,主題和內容也會更加貼近普通觀眾。饒曙光表示:“選擇檔期對影片的票房成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回歸到內容生產和藝術創作本身。保障品質、提升質量是國產電影創作和生產的生命線。”
演出市場顯著增長
不僅是電影市場,春節期間,戲曲、舞臺劇、音樂會等演出市場也“熱辣滾燙”。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1.63萬場,同比增長52.10%;票房收入7.78億元,同比增長80.09%;觀演人數657.65萬人次,同比增長77.71%。
過大年、唱大戲是新春佳節的優秀傳統。2月10日大年初一,上海京劇院就在天蟾逸夫舞臺陪觀眾過年。《普天同慶》展現“神仙聚會”,各路神仙送祝福。《老黃請醫》丑角挑梁,詼諧幽默的表演逗得觀眾喜笑顏開。有觀眾表示:“春節在天蟾看京劇已經是我們家的儀式感。”
作為上海演藝大世界首部賀歲劇,方言話劇《魔都俏佳人》被譽為今年的“滬語”年夜飯大戲。這部具有海派喜劇風的大戲,云集蘇浙滬各劇種名家,還穿插了大熱電視劇《繁花》的元素,博得滿堂彩。據統計,演藝大世界39家演出場所在春節期間共上演80臺劇目380場演出。上海交響樂團迎新春系列室內樂、上海文化廣場舞劇《永和九年》、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火紅中國年》新春賀歲音樂會等一大批精品演出和文藝力作,為市民和游客奉上了甲辰春節美的享受。
在北京,精品演出薈萃春節假期。北京藝術院團帶來話劇《正紅旗下》《我可憐的馬拉特》、戲曲《鎖麟囊》《牡丹亭》、音樂劇《西大鐘下》《威尼斯商人》、兒童劇《卡酷大計劃—許愿龍珠》《口袋神探》等經典劇目;國外團體帶來了芭蕾舞劇《天鵝湖》《胡桃夾子》、愛爾蘭踢踏舞《舞之魂》、交響音樂、鋼琴名曲等精彩表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小型演出場所表現亮眼,舉辦超1000場演出,占北京演出總場次的80%以上。演藝新空間舉辦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演出活動,涵蓋戲曲、話劇、音樂劇、音樂會等藝術門類。“會館有戲”打造古韻新聲,正乙祠戲樓、顏料會館、北京湖廣會館分別上演吉祥昆曲《天官賜福》、沉浸式曲藝劇《南城記憶——“老門神”》和評書專場,展現會館文化活力新場景。
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發布數據顯示,這個春節,北京市97個劇場舉辦營業性演出共計248臺1513場,吸引觀眾約31萬人次,票房收入4927.5萬元。按可比口徑,演出場次、觀眾人數、票房收入同比分別增加24.8%、25.3%、28.2%;與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增加245.7%、41.5%、31.7%。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副會長、秘書長潘燕表示,新春伊始,全國演出市場開局良好。2024年演出市場將為觀眾奉獻更多高質量的演藝產品,以更加多元的演出加新場景、新模式促進新消費。
文旅消費愈加旺盛
春節期間,各地紛紛舉辦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讓節日更喜慶、更歡快,消費更旺盛。據文化和旅游部統計,全國舉辦“村晚”、戲曲進鄉村、新年畫活動、圖書館里過大年等群眾文化活動約15萬場,線上線下約6.69億人次參與。
2月12日正月初三,位于河南南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心廣場上,“福氣滿滿安陽年之‘國潮市集’”火熱開市。廣場兩側一排排大紅燈籠裝點著燈謎墻,廣場中央一個個展位展示著非遺文創與地方美食,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選購。“春節期間來參觀的市民游客很多,不少人選購了文創雪糕、甲骨文冰箱貼等文創產品,今天,我們的文創產品銷售額已突破歷史峰值。”中國文字博物館工作人員劉維說。
在北京,新開放的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迎來龍年首批觀眾。“北京與大運河歷史文化陳列”常設展覽上,講解員帶著觀眾了解大運河的歷史沿革;“五光十色——故宮博物院藏古代顏色釉瓷器展”中,美輪美奐的瓷器引得大家嘖嘖驚嘆;“滄海擷珠——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珍藏文物展”不僅展品豐富,互動設置也趣味十足,在書法體驗互動屏前,許多小朋友排隊臨摹名家字跡。
喜慶的福字,各種“龍”元素裝飾……重慶市沙坪壩書城處處洋溢著新年的氣息。這里的閱讀區座無虛席,還有不少青少年捧著書,或站、或蹲、或席地而坐,在書店過道、書架旁閱讀起來,沉浸在書香中。魏先生抱著一摞科普類圖書準備結賬,他說,這是送給孩子的“文化年貨”。
夜色漸濃,200余組各具特色的彩燈點亮天津楊柳青古鎮,神龍出津、抱魚娃娃、接福納財……各種造型喜慶的彩燈流光溢彩,游客沉醉在如夢如幻的夜色中。今年在這里舉辦的第27屆楊柳青國潮燈展,將楊柳青木版年畫、剪紙等非遺融合在彩燈制作中,還加入了聲、影、光、電等新工藝。期間,特色美食市集、民俗表演、冰雪游樂、漢服巡游等活動疊加燈會,豐富了春節夜間消費市場。
濃濃的年味不僅在身邊,也通過網絡傳遍五湖四海。在湖南長沙“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活動現場,全國各地代表性非遺項目齊聚,魚燈舞、竹馬舞、花鼓戲、踩高蹺、舞龍舞獅等具有南風北韻的節目,不僅收獲了現場觀眾的喝彩,也實現了“云”共享。許多自媒體達人通過現場直播,把年俗文化、特色非遺傳遞給全國觀眾。
逛市集、看展覽、品書香、賞國潮……這個春節“文化過大年”的打開方式越發豐富,新年俗也在不斷醞釀。龍年剛剛開啟,紅紅火火的春節文化旅游消費為新的一年注入了滿滿活力與期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