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這樣提升(健康焦點)
——走進鄉鎮衛生院
在重慶市墊江縣裴興鎮拱橋村,鎮衛生院家庭簽約醫生上門給村民檢查身體。 |
在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醫共體成員單位群科鎮中心衛生院,醫師為患者把脈。 |
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近日發布的《“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和社區醫院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服務人口超過1萬人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普遍達到能力標準。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讓群眾就近獲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是構建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在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鄉鎮衛生院是承上啟下的樞紐,承擔著維護基層百姓健康的重要職能。近日,記者走進湖南、重慶、四川等地的鄉鎮衛生院,探訪各地如何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集中力量在鄉鎮衛生院培育建設一批基層臨床特色科室,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手伸直,向上舉,過頭頂,隨著身體前傾,劉沛德深呼了一口氣。一大早,他就在鎮衛生院走廊練起了呼吸操。今年76歲的劉沛德家住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黃許鎮廣平村,前陣子突發高燒,被送到了黃許鎮衛生院。
“我這慢性阻塞性肺病是老毛病了,一到冬天就容易反復。”劉沛德邊練邊說,“幸虧鎮衛生院設了呼吸科,有專科醫生診治,醫生還教了我呼吸操。有病在家門口就能看,省得跑十多公里去市里大醫院了。”
2020年,通過專科聯盟,德陽市旌陽區中醫院對口幫扶黃許鎮衛生院共建呼吸科,中醫院專家定期坐診、帶教查房,衛生院開設床位、培養醫護。作為旌陽區中醫院呼吸內科主任,石崇友每周都會到黃許鎮衛生院坐診一天,為當地群眾診治呼吸疾病。
為了提升專業能力,黃許鎮衛生院加大投入,完善科室設備和技術項目,呼吸機、肺功能儀、心電監護儀等配置齊全。結合當地群眾需求,衛生院還開展了肺功能檢測、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電子支氣管鏡檢查及鏡下治療等新項目。呼吸科成立以來,累計診療約9萬人次。
“鄉鎮衛生院主要承擔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工作,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是重點。”中國人民大學衛生政策研究與評價中心主任王俊認為。
近年來,各地通過專科聯盟合作、臨床帶教、項目協作等方式,集中力量在鄉鎮衛生院培育建設一批基層臨床特色科室,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在湖北省宜昌市,一些鄉鎮衛生院有了血透室;在四川省綿竹市,部分鎮衛生院開設口腔特色專科……
湖南省平江縣翁江鎮衛生院有關負責人介紹,鄉鎮衛生院現有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醫療設備,還配備了院前及院內急救設備,包括除顫儀、心電監護儀、心肺復蘇儀等。硬件設備的改善,大大提升了衛生院基本診療能力和急診急救能力。
持續提升醫共體內部精細化管理水平,吸引優秀人才留在基層
69歲的程婆婆在家摔倒,右腕部腫痛難忍,來到重慶市長壽區石堰鎮衛生院。長壽區中醫院骨傷科醫生廖驍勇在石堰鎮衛生院坐診,經他診斷,發現程婆婆右橈骨遠端骨折,很快對其進行了相應復位固定。
廖驍勇是一名“縣聘鄉用”醫生,去年8月派駐到石堰鎮衛生院開展工作,已在衛生院服務半年多。“多虧了廖醫生,現在骨折也能在鄉鎮解決,不需要跑到城區的醫院排隊等治療了。”程婆婆說。
針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面臨的招人難、留人更難的問題,重慶市通過“縣聘鄉用”“鄉聘村用”機制改革,派遣醫師在鄉鎮衛生院工作,并對派遣醫師的經濟待遇和工作經費予以保障,激勵、引導醫療衛生人才向基層流動。
“2022年8月以來,長壽區從區級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下派兩批共63名醫生,其中不乏婦產科、兒科、口腔科等緊缺專業人才。”長壽區衛生健康委組織人事科科長林露說。截至目前,下派人才已累計服務基層群眾2.16萬余人次,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同比增長24%,群眾不出街道、不出社區即可享受專家服務。
“縣聘鄉用”不僅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帶來了人才支持,還幫助基層推廣新技術新項目。“我們以下派醫生為紐帶,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學術講座、技術培訓120余場,帶教基層人才90余人,上派進修60余人,完善制度操作流程90余項,推廣新技術新項目40余項,極大提升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技術水平。”林露說。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必須釋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活力。”王俊說,創新人才管理模式,推進人事薪酬改革,持續提升醫共體內部精細化管理水平,吸引優秀人才留在基層,使其真正成為當地的健康守門人。
在湖南省平江縣,當地中西醫結合總醫院醫共體通過副院長分片包干,以科室幫院的形式,從醫院管理、醫療業務、基本公衛等方面全方位對鄉鎮衛生院進行精準幫扶,為基層衛生發展注入“活水”。
“總醫院專家幫助我們建立完善的管理運營體系,規范科室職責,明確科室質量目標,規范醫療行為,改進了鄉鎮衛生院的各項管理工作。”翁江鎮衛生院有關負責人說,近年來,群眾就醫獲得感不斷增強。
建立科學合理的轉診機制,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
不久前,湖南省平江縣安定鎮村民鄧先生突感胸痛,來到鎮衛生院做心電圖檢查。檢查后,醫生立即上傳數據至縣心電平臺,值班醫生確診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迅速撥打急救電話,并告知急診科和胸痛中心做好準備,同時指導衛生院醫生在救護車到來前進行施救。20分鐘內,急救站便將患者轉診至平江縣第一人民醫院進行手術。
近年來,各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醫療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進一步提高轉診效率,讓更多優質資源下沉基層。例如,平江縣通過建設醫學影像中心、心電中心和超聲診斷中心,形成醫學診斷縣域內信息互認共享。
“過去,全縣24個鄉鎮衛生院的心電、影像、檢驗等專業人員普遍不足。大部分衛生院有DR(數字X線)設備、心電圖機,但往往沒有專門的技術員及診斷醫生。”平江縣衛健局醫改辦主任吳世奇告訴記者,鄉鎮衛生院原來做不了的檢驗檢測項目,如今每天有工作人員上門取樣,縣級醫院醫生通過平臺免費出具報告,實現了醫技服務鄉鎮檢查、縣級診斷、區域共享。
“通過信息共享平臺,有的患者留在鄉鎮衛生院診治,有的患者轉到縣級醫院就診,避免了重復檢查,既節省人力成本、減少漏診,也為搶救危急重癥患者贏得了時間。”湖南省平江縣衛健局有關負責人說,2023年全縣基層就診率達到76.26%,住院量縣域內占比達到86.78%,分級診療取得積極進展。
目前,各地通過創新服務模式,不斷提高轉診效率,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落地。據了解,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通過推廣聯合門診、聯合病房,將部分手術和康復治療服務下沉到基層,打通患者上下轉診綠色通道,并對上下轉診患者產生的醫療業務收入實行共享分配,按月落實,促進雙向轉診工作有序開展。
“建立科學合理的轉診機制,確保患者能夠順利地從基層醫療機構向二級以上醫院轉診,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王俊說,各地要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明確雙向轉診的流程和標準,提高轉診效率,讓患者在各級醫療機構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康復服務。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23日 1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