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四川公司總經理馬奎:推動縣域工業數字化轉型 助力打造新質生產力
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 (記者李平、王洪江)縣域經濟是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縣域工業的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對于新時代新征程中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大局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如何進一步緊跟全國新型工業化的步伐,推動縣域工業數字化轉型助力打造新質生產力,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四川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馬奎圍繞“激活企業技改需求、加強技術研發創新、提升企業數字化升級、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調研和思考,并提出建議。
推動縣域工業數字化轉型已成共識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明確要促進縣城產業配套設施提質增效,培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穩定擴大縣城就業崗位。
據了解,四川、貴州、河南等省份先后印發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重點培育壯大縣(市、區)優勢特色產業,加快打造一批工業經濟強縣,并且多個省份制造業智改數轉已邁出堅實步伐。四川省2024年啟動全面實施制造業“智改數轉”行動,重點從推進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制造工程、夯實數字基礎設施、提升數字化服務商能力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在應用方面,縣域領軍工業企業已啟動數字化轉型步伐,如四川省的攀枝花鋼鐵、德陽中江縣的亞度家居等企業,已建立5G全連接工廠,發揮5G高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優勢推動智能制造應用場景落地。
攀枝花鋼鐵建成5G全連接工廠。四川移動供圖
三大問題制約縣域工業數字化轉型
馬奎介紹,調研發現,當前縣域工業經濟存在投資偏弱、產業鏈資源流動弱、科創能力較弱三大問題,導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資金鏈、供應鏈、創新鏈均存在不完善之處,亟需通過國家政策牽引推動縣域工業數字化轉型。
一是縣域工業結構偏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和投資意愿低。從在四川、云南走訪情況看,縣域工業主要以傳統產業為主,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的企業少,大多數企業集中在初加工或貼牌代工生產等產業鏈的中低端價值環節。因考慮到企業利潤率較低、技術改造投入高、數字化轉型前景不明朗等因素,傳統產業的企業家對持續擴大投資的意愿降低。
二是縣域工業資源集聚能力弱、要素流動效能不高。受限于地理位置、城市發展能級、創新創業環境、消費娛樂資源、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差距,縣域工業企業對高素質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吸引能力較差,制約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國內縣城的勞動力市場相對成熟,但資本、技術、數據等數字化轉型要素交易條件不成熟,要素流動效率、資源有效配置水平不高,導致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的協同效率較低。
三是縣域工業企業創新資源不高、科創能力較弱。我國中西部縣(市)地區缺乏高水平的科教資源,僅部分毗鄰省會城市的縣(市、區)擁有一定的高校科研機構資源,缺少基礎技術研發平臺、技術成果轉化等創新服務能力。
5G無人電鏟作業。四川移動供圖
“五鏈”深度融合形成新質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當前新型工業化正在成為新質生產力形成的主陣地。”針對上述問題,馬奎建議,聚焦縣域工業經濟,加強數字化轉型和技術改造升級的政策支持,進一步實現政策鏈、資金鏈、創新鏈、供應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助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一是建議加大資金牽引,激活企業技改需求。政府適度加大政策支持方面。建議對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的專項資金支持,降低企業投入成本。在基礎設施方面,加大對網絡設備、自動化設備等智能裝備改造的資金扶持,采用前置補貼的方式,降低企業的硬件投入成本。深化應用場景推廣方面。建議繼續加大對5G全連接工廠、智能制造、數字化診斷等示范工作的資金支持力度,推動縣域內數字基礎設施較好的產業集群率先建設5G全連接工廠,打造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標桿,提升引領效能。
二是建議圍繞主導產業加強相關生產技術研發創新。推動縣域領軍企業積極承擔省市重大科技項目,持續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的立項和實施,促進技術突破;推動縣(市、區)科技、工信等部門做好科技創新頂層設計,降低民營企業的市場和技術準入門檻,鼓勵、支持和引導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擴大技術創新主體基數,完善創新機制體制;提升產品技術檢驗測試,發揮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和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倒逼升級的作用,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發揮專利、商標審查綠色通道作用,推動新技術、新產品高效獲取知識產權保護,強化技術質量建設
三是建議著力提升企業供應鏈數字化升級,提升集群化競爭力。助推企業供應鏈管理升級。繼續支持縣域傳統的鋼鐵、中草藥、農產品等支柱行業企業進行新工藝改造和供應鏈管理系統改造,推動中小微企業納入龍頭企業供應鏈體系。完善產業發展生態。強化產業與產業之間的開放互融,推動生產性服務產業發展如制造業產品的信息服務等。健全集群培育機制。號召各地區制定本地區新興、特色產業集群專項扶持政策,建立產業集群監測機制,及時掌握產業集群發展情況,對集群培育任務執行情況、工作經驗、問題與改進措施做好信息匯總。
四是建議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增強企業和高校人才資源共享流動。一方面,提高數字化服務資源整合能力。圍繞各縣(市、區)重點培育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動各省省會城市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服務商,在縣域設立服務觸點和團隊,完善縣(市、區)的數字化轉型支撐服務體系。另一方面,推進人力資源流動。聚焦分布于市區及縣域的職業院校的專家、技術人才和創新基礎設施,搭建與企業的人才交流通道和成本共擔機制,推動學校專家和研發檢驗設施能力服務縣域工業企業發展,全方位提升人力資源和存量設備資源利用效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