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夢回東坡》再現東坡恣意人生
陳智林領銜主演。
川劇《夢回東坡》劇照。演出方供圖
3月10日晚,觀眾在《夢回東坡》演出前領取節目單。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薛維睿 攝
“僵臥孤村了無痕,詩酒原來可通神。夢回來路尋芳徑,雪泥幾處有鴻痕。”3月10日晚,北京長安大戲院川腔繞梁、座無虛席,隨著舞臺燈亮、唱詞響起,蘇東坡青衣白髯登場,其宦海浮沉、四方奔走的人生故事徐徐展開。
這是第五屆四川文華獎劇目大獎作品、大型新編歷史川劇《夢回東坡》首次進京演出。當晚,不少觀眾早早來到劇場,領取節目單,與劇照立牌拍照“打卡”,選購來自東坡故鄉四川眉山的文創產品。演出中,隨著情節推進,觀眾時而開懷大笑,時而凝神靜聽。當演出落幕,全體演員上臺謝幕,觀眾席響起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
作為四川省川劇院重點劇目,該劇集結了一流主創團隊,由四川省文聯主席、四川省川劇院院長陳智林擔任藝術總監并領銜主演,國家一級導演查麗芳執導,第十七屆文華大獎劇目《草鞋縣令》的編劇楊椽擔任編劇,國家一級作曲李天鑫擔任作曲,國家一級舞美設計葉建擔任舞美設計,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潘健華擔任服裝設計。
此次演出也正式拉開《夢回東坡》2024春季全國巡演大幕。“目前,《夢回東坡》已演出16場,我們將沿著東坡足跡,到他待過的地方都走一走。”蘇東坡的扮演者陳智林表示,接下來,《夢回東坡》還將在上海、徐州、杭州、嘉興、黃岡、蘇州、常州等城市上演,“希望在前進路上不斷探索,沉下心來精雕細琢,打磨出能夠立得住、傳得下的文藝精品力作。”
創新“夢回”敘事
打破時空桎梏展現東坡人生
“人生何必到百歲?一坡自有一歌隨。吾生不惡死不墜,再把清歡賦幾回。”樂聲響起,故事從“夢回”開篇,在常州的一個風雨之夜,年老遲暮的蘇東坡在夢中與蘇父蘇母重逢,開始追溯過往一生。
超越時空的表現方式,在文藝作品中并不少見。在3月11日舉行的川劇《夢回東坡》專家研討會上,不少戲曲理論評論專家評價該劇“夢回”結構新穎創新。《中國戲劇》原主編、著名戲劇評論家姜志濤認為,時下常用的“穿越”容易顯得簡單幼稚,該劇“夢回”的模式恰到好處,結構現代、前衛,不像命題作文般束手束腳,通過史實和虛構的合理結合,既展現了蘇東坡的性格特點,又讓整出戲更加具有可看性。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蘇軾曾創作過大量關于“夢”的詩詞,常發出“人生如夢”的慨嘆,但并未因此失去信心,始終保持超脫釋然的人生態度。在不少評論家看來,《夢回東坡》以夢為架構,也正符合蘇軾對人生命運的哲思。
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兩個多小時的戲曲舞臺,應該選取哪些事件呈現東坡形象?在中國劇協副主席季國平看來,與其他劇寫蘇東坡的角度不同,該劇打破時間秩序,選取他人生中的幾次重要經歷,以此展現他的人生態度。
在《自題金山畫像》中,蘇軾曾總結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川劇《夢回東坡》打破時空,通過散文式敘事手法,在8幕戲中重點講述他在黃州、惠州、儋州的經歷,選取了惠州造橋、黃州悟道、修建雪堂、壯賦赤壁、烏臺詩案、儋州化民等重要事件。
在蘇軾的三任妻子中,《夢回東坡》重點呈現了王閏之的形象。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戲曲研究所所長王馗看來,王閏之也許是蘇軾妻子中最不被大家看重的一位,她沒有太多文化修養,是典型的傳統家庭婦女,但正是因為這些特性,二人的感情故事更能展現蘇東坡生活化、接地氣的一面。而王閏之從燒詩稿到搜集詩詞的故事脈絡,也串聯起蘇東坡“烏臺詩案”的經歷。
“文藝劇目創作要對傳統文化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加以繼承,《夢回東坡》正是這樣一部遵循藝術規律創作的作品。”中國文聯原副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評價,《夢回東坡》立意高遠、題旨鮮明,沒有聚焦歷史上的政治爭端,也不爭辯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斗爭是非,而是緊緊圍繞蘇東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創作出觀照當今文化需求的作品。
川人川話演繹
展現詼諧幽默的巴蜀文化
“嘶聲哇氣地唱歌”“爆眼子老漢兒蘇東坡”“衣裳褲兒打得來焦濕”“到處麻麻雜雜黑咕隆咚”……演出中,地道的四川方言頻出,充滿煙火氣的“川味”東坡形象撲面而來,觀眾席不時爆發出一陣陣笑聲。
蘇軾不僅在文學上享有巨大聲譽,更是以其樂觀曠達、開放幽默的個性,成為最受老百姓喜愛的歷史人物之一,以他為題材創作的文藝作品更是不勝枚舉。“蘇東坡是四川人,川劇是四川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用川劇演繹蘇東坡稱得上是‘原汁原味’。”在導演查麗芳看來,盡管不少藝術形式都塑造過蘇東坡的形象,她也曾執導過話劇《蘇東坡》,但川劇版的蘇東坡仍然不可或缺。
為了更加鮮活地呈現蘇東坡,創作團隊在劇情、臺詞等方面下足功夫,將厚重曲折的歷史消解在詼諧的語言和事件中,在呈現蘇東坡的生活情趣和個人魅力的同時,也展現了川劇來源于巴蜀文化之中的幽默風趣。
劇中,蘇東坡蘸酒寫作,酒干后詩作不復痕跡,旁人嘆可惜,蘇東坡說:“來自于天地,還歸于天地,這文章江水看過了,明月讀過了,還有啥子可惜的,喝酒,喝酒!”初貶黃州時,面對生活窘境,“竹筒裝銅錢,每天用一串,要是用超了,月底吃鏟鏟。”“君子固窮,不算兒童。安貧樂道,肚子在叫。”這些臺詞充滿笑對生活的姿態。
對《赤壁賦》的演繹更是成為該劇亮點,通過王閏之“大白話”詩作——“七月的一天,正是擦黑擦黑的時候,霉撲爛榨的蘇東坡和幾個鬼眉鬼眼的朋友,坐船來到赤壁,到處麻麻雜雜、黑咕隆咚,一陣微風吹來,水面上起了好多漩漩”,蘇東坡作出千古名篇。“這段戲處理得特別好,在大雅大俗之間,通過戲劇性和幽默性,強化了劇目風格和可看度,更見人物個性。”季國平評價道。
“喜劇創作很難,一不小心容易寫成鬧劇,這出戲中的喜劇是意味深長的,在幽默中給人帶來深刻的思考。”《中國戲劇》原主編、著名評論家賡續華認為,《夢回東坡》特別具有川劇特色,也特別能展現川人風貌,在川劇喜劇化的演繹中,呈現蘇東坡在逆境中樂觀豁達的精神,沒有耳提面命教育觀眾,反而時常讓人會心一笑,展現了戲曲中少有的開放、自由、快樂的“游戲精神”。
“《夢回東坡》好玩好看、有趣有味,川劇外的其他劇種難以展現蘇東坡這樣亦莊亦諧的人生姿態。”王馗評價,蘇東坡一生在宦海中浮沉輾轉,面對人生遭遇卻展現出精神上的豁達通透,《夢回東坡》把握了蘇東坡這一核心人文精神,將其注入川劇內里,舞臺上的蘇東坡似乎從巴蜀文化之中走了出來。
新老演員碰撞
促進川劇藝術的傳承發展
兩個多小時的演出中,陳智林更換黑、麻、白三色髯口,再現了蘇東坡四十多歲到六十多歲的人生。折扇、髯口功、川劇水袖等傳統技法極富觀賞性,高腔唱段更是蒼勁激越、功力深厚,展現了《赤壁賦》《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江城子·密州出獵》等蘇軾名作的浩蕩氣勢。
“這是我演過最累的戲,也是演完感到最難以走出的一部戲。”陳智林坦言,每每演出,仿佛又跟隨蘇東坡經歷了他的艱難坎坷,但也一次次從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中汲取到了寶貴財富,“創作演繹蘇東坡的過程,也讓我自己的人生態度得到提升。”
“蘇軾經歷人生的跌宕起伏,在一次又一次的低谷中坦然相對,正是因為這些人生中的大起大落,蘇軾才得以成為‘蘇東坡’。”談及對角色的理解,陳智林說。這種歷經挫折后的樂觀豁達,也正是他最想通過《夢回東坡》展現給觀眾的。“希望通過舞臺展現出蘇東坡的人格魅力,讓觀眾感受到蘇東坡的人格在曲折經歷中的逐漸升華,從蘇東坡的人生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陳智林看來,在打造精品劇目的同時,為川劇培養后備人才也尤其重要。此次《夢回東坡》的演員中,不少“90后”“00后”扮演了重要角色。
“00后”青年演員劉詠涵,在劇中飾演王閏之。“對我來說,演繹這個角色有很大的挑戰。”劉詠涵說,王閏之性格外向,但她本人個性內斂,在剛開始表演時“放不開”,“陳智林院長在舞臺上特別認真,在他表演的帶動下,我逐漸跟隨他一步步入戲,也隨之慢慢進入角色,演繹出王閏之開朗活潑的一面。”
飾演蘇東坡的姐姐“八娘”的李雨潔,同樣是“00后”演員。“排練初期,得知我要在舞臺上表演3米多長的水袖,壓力特別大,在老師們的悉心教導中,逐漸克服了困難。”李雨潔說,除了業務上的幫助,前輩們對待舞臺的敬業精神也讓她獲益匪淺。
“年輕演員的舞臺表演能力不容小覷,他們為《夢回東坡》帶來新生力量。”在查麗芳看來,采用年輕演員演繹重要角色,正是《夢回東坡》的亮點之一,新老演員的磨合碰撞,帶來更具創新性的表演,也煥發了舞臺的青春活力。
“很欣慰能通過《夢回東坡》帶出了一批優秀的青年演員,年輕人需要更多的舞臺和機會。”陳智林說,人才培養是戲曲傳承的根本保障,通過舞臺上的“傳幫帶”,才能走出戲曲藝術演員斷層、后繼無人的困境,真正促進川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薛維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