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種糧也能夠致富
——從春耕一線看農業強國建設之三
3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要建設好高標準農田,推行適度規模經營,加強政策支持和示范引領”“讓種糧也能夠致富,進而吸引更多農戶參與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真正把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之路走穩走扎實”。
黃淮海平原,拔節期小麥春管有良方。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種糧大戶李君業說:“今年的小麥,農技員根據土壤墑情早早制定了田管方案,幫我們省了不少心。”
東北黑土地,備耕期水稻迎來新訂單。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六分公司副總經理沈國春說:“12萬余畝稻田,收購方每畝預付150元訂金,秋收后按合同價收購,種植戶心里踏實。”
經營體系強是農業強國的重要特征。放眼春耕一線,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展身手。400萬個家庭農場、220萬多家農民合作社聯農帶農,超過107萬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全鏈條服務,推廣良種、綠色統防統治,推進標準化生產,帶動農民多種糧種好糧,廣袤田疇生機勃勃。
活力足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速成長,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顯優勢
農業現代化,離不開生產經營方式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是現代農業的方向”“使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始終充滿活力,不斷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創造有利條件”。
把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解答好“誰來種地”問題,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為推進農業強國建設夯實了基礎。
春管春耕忙,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糧食生產提質增效。
適度規模經營,種糧效益提升。
“我家以3畝地作價出資參加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一年保底收入1500元,年底有分紅,還不耽誤外出務工。”山東省沂南縣蒲汪鎮張家汪湖村村民張現峰說。
“小麥返青后,我們及時保墑,現在苗齊根壯,預計今年是個豐收年。”張家汪湖村黨支部書記張勝祥說,合作社集中采購農資,每畝成本降低142元。對合作社的226畝河灘地進行深翻改良,低產河灘地成了高效良田。
創新經營體系,田間活力倍增。從主體數量看,全國種糧合作社達54.2萬家、種糧家庭農場176.5萬個,合作社成員中普通農戶占比超過95%。從經營成效看,合作社年經營收入超過6300億元,為成員提供的經營服務總值超過8700億元。
政策及時到位,放大經營優勢。
江西省豐城市淘沙鎮豐洲種植專業合作社育秧中心里,負責人莫海平細心查看給農戶代育秧苗的生長情況。“政策給力,托管業務越來越紅火。”莫海平說,近兩年當地加大對集中育秧設施、烘干中心等農業設施建設扶持力度,今年該合作社育秧社會化服務面積達5000畝。
春耕備耕,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加強政策支持和指導服務,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專業化優勢。浙江省寧波市對種植50畝以上稻麥或20畝以上油菜的規模生產主體,給予每畝400元左右補貼。山東省陽谷縣支持99個種植規模在100畝以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購置自走式鎮壓機,實施“一噴三防”社會化服務28萬畝次,推動春管關鍵技術落地落實。
經營方式調整,生產優化升級。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城西鎮高莊村,一條條尺許寬的田埂被推平,小麥田成方連片。“土地流轉后進行了統一整理,有效解決了耕地碎片化問題。現在大型旋耕機、收割機都能開進大田,機械化作業效率顯著提升。”城西鎮農業農村和社會事業局副局長仲崇玉說。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立足春耕生產實際需求,各地因地制宜加快培育糧油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智慧農業,應用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和北斗導航、作業質量監測等智能終端,引導糧油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糧食+”復合種植、循環種養等耕作制度。
強保障
多層次服務帶動,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重點要以解決好地怎么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把小農戶服務好、帶動好”。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小農戶數量占農業經營主體98%以上,戶均經營規模約7.8畝,“大國小農”仍是我國基本農情。
春耕一線,聚焦農業生產關鍵薄弱環節和小農戶生產實際,各地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服務領域,讓農民種糧更省心省力。
——支持保護體系持續完善。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水池村,小麥病蟲害防治正值關鍵節點。“農業保險為咱減輕了后顧之憂。”跟土地打了8年交道,種糧戶范琨越來越有底氣,“今年我給兩季糧食都買了完全成本保險,政府補貼75%,一畝小麥只要自繳4.76元,保額700元。”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價格+補貼+保險”的一攬子支持政策,確保農民種糧有錢掙、能得利。適當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繼續實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實施范圍實現全國覆蓋……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出臺落地,不斷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社會化服務提質擴面。
“老張,秧苗和測土配方肥,還得你幫俺張羅。”河南省淮濱縣臺頭鄉何莊村種糧戶謝實營,一大早就來到淮濱錦繡江淮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簽訂機插秧水稻秧苗訂單協議。公司負責人張鋒說:“我們的服務不斷向產前、產后延伸,今年服務面積近30萬畝,算下來農戶每畝農資投入能節省16%左右。”
春耕大忙,多元化的社會化服務為糧食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服務面積超過19.7億畝次,其中服務糧食作物面積14.7億畝次、占比75%,覆蓋小農戶9100多萬戶。
——新技術直通小農戶。
“有縣農技推廣中心專家現場支招,從選種、用肥到病蟲害防治都明明白白,今年種的4畝小麥長勢好于去年。”四川省旺蒼縣龍鳳鎮龍鳳村種糧戶方成聯說。
“課堂上講的米豆間作模式、全生育期科學管理技術,對玉米大豆增產太有用了。”備耕閑暇,在吉林省四平市農教中心,一場高素質農民后續跟蹤培訓讓四平市家家樂農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周金玲收獲頗豐。
提升種糧主體的科學素養,關乎糧食生產的成色。信息技術廣泛運用,有效打通春耕農技服務“最后一公里”。年初以來,中國農技推廣信息服務平臺累計在線解答春耕備耕生產問題4.6萬個。針對不同區域的技術需求,平臺分區域、分時間、分行業為農民推送個性化技術指導和服務,助力春管春耕有序推進。
增效益
糧食生產效益和競爭力持續提升,確保種糧農民持續獲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協同推進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要探索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長效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鄉親們持續獲益”。
行走春耕一線,記者發現各地正加快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從田間到工廠、再到餐桌,越來越多“大糧倉”變身“大廚房”,糧食產業鏈條韌性不斷增強。
瞄準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
“品種跟著市場走。”四川省中江縣東北鎮喜勝村種糧戶陳波說,種了45畝訂單小麥,都是抗銹病能力強、豐產性好的品種。“按照綠色種植規范種植的二級及以上小麥,公司以每噸高于市場價100元的價格收購,收入有保證。”
種植結構跟著市場調,有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短生育期油菜,適宜制作面包、糕點等的加工型優質強筋、弱筋小麥,綠色優質糯稻……伴隨春耕有序推進,一系列適應加工、消費需求的新品種落地田間,既有助于提升糧食產量和品質,也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選擇。
產業融合賦能,打造現代化大產業。
江蘇省溧陽市南渡鎮慶豐村田里,麥浪隨風起伏,油菜花成片盛開,不遠處矗立著一座新落成的稻香文化館。“糧食產業發展空間潛力很大。”歲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林松介紹,公司稻米加工設備、成品冷庫建設已完成,目前正加快完善文化館內部科普陳設,在油菜盛花期和水稻育秧旺季,將開展休閑旅游、農業研學項目,預計可帶動村集體增收200萬元。
春耕一線,各地區各部門加緊夯實糧食產業基礎,培育全產業鏈條。億萬農民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扎實推進春季農業生產,讓農業根基更穩,讓飯碗端得更牢。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02日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