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廠和創意街區的“夢幻聯動” !看老舊建筑變身后煥發新生機
城市的老建筑,舊廠房,承載著曾經的記憶,也成為眼下城市發展的掣肘。目前,各地都在對這些老建筑進行更新,或改造成新的消費空間,或為新產業騰出空間,在優化城市布局的同時,也為城市居民提供新鮮的消費場景。首先,跟隨記者一起去天津的老棉紡織廠去看看,那里現在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走進這片紅磚房,筆直矗立的老煙囪似乎還訴說著這里曾經的過往。煙囪旁、博物館、演出劇場、展覽廳以及戶外潮流運動區等一批消費新空間已將這里煥然一新。這片位于天津海河東岸的棉三創意街區,由百年老廠房改造而成,已經成為天津首個新型創意街區。
天津棉三創意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強:當時是一個發電廠,我們把它按照原來的樣子修舊如舊。發電廠是分成五跨,第一跨是展示空間,第二跨是小劇場,第三四跨,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空間,可以做藝術展示、產品發布。
現在棉三創意街區正式列入國家級工業遺產名錄。在這里,記者也體驗到了時下年輕人喜愛的消費新方式。
總臺央視記者 李超:這是一家自助式的照相館,可以看到,整個場景是沒有攝像師的。布置好的燈光、調制好的焦距以及調制好的背景,我只需要坐在相應的位置,同時按動我手上的快門,也可以擺出你想要的不同的姿勢。像這樣自助式的消費方式,已經成為消費者喜愛的一種方式。
消費者 張萍:我覺得非常新穎,不需要別人,自己就可以完成很多動作,讓我在這里體驗了更多的有趣的東西。
此外,水下美人魚表演餐廳、智能AI展、小劇場的演出,越來越多潮流范兒十足的業態落戶這里。同時,天津還將在棉三對面建設游船碼頭,將文旅資源注入園區,不斷豐富消費場景。
天津海河文化旅游節負責人 于清:我們通過一個一個碼頭的打造、人流的導流、微景區的建設,最后實現“海河動起來、人流聚起來、兩岸火起來”的目標和效果。
閑置廠房變身熱門消費地
改造后的老建筑煥發新生機,記者在河南鄭州、四川溫江采訪時發現,閑置的老廠房、更新的老城區,變身文創空間,呈現活力。
在舊廠房集中的河南鄭州,華山路沿線兩側約六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曾經是不少工廠的聚集地。當地充分利用這里閑置的老廠房老辦公樓來打造新的消費業態。晚上六點過后,鄭州磨街文創園開始迎來客流高峰。開業不到半年,這里已經成為不少年輕人的熱門消費地。
鄭州市民 范姝:有一種喧囂之中鬧中取靜的感覺,比較享受這種氛圍感。
煥發新生 老街區因地制宜打造文創空間
賦予老建筑新的文化內涵,以文化元素推動老街區煥發新生。在四川溫江,文廟印巷文創街區是溫江老城的核心區域,位于千年文廟以北,街區因地制宜打造了非遺體驗館、潮流小店等社區文創空間。老城區變成了宜居宜業宜商的文化產業聚集區,曾經在社區里縫縫補補的手工藝小店,已經變成遠近聞名的網紅店鋪。
成都市溫江區社學巷個體戶 楊雅涵:現在更多人知道我們這種傳統的手工補,每天有外地客人寄過來的快遞,我們生意也更好了。
老菜場改造音樂廳
延伸“音樂+”產業鏈
除了舊廠房老建筑外,各地也將閑置的樓宇空間進行新一輪的盤活,引入更多的新產業,進一步拓寬產業發展。成都市武侯區音樂大道,布局有音樂學院以及與音樂相關的店鋪,甚至有菜市場改造而成的音樂廳。在老城區里,一個文化產業與街區共興的“音樂+”全要素產業鏈已經形成。
話劇演出、脫口秀表演、搖擺舞教學,位于成都市武侯區音樂大道的X劇場,這里每天都有不同的文化體驗活動上演。場地面積雖不大,但來參與的市民卻不少。
走出小劇場,從琴行、博物館、各種小劇場,再到四川音樂學院,這條短短900多米的大道上,“樂符”成為最顯著的標志。
成都市武侯區三國創意設計管委會綜合部部長 陳甜婕:我們通過政策的引導,打造了一些音樂消費場景的點位。背后帶有我們音樂產業的賦能,整個街區呈現音樂產業提質升級和音樂消費場景的能級提升。
在這片音樂園區,最核心的當數眼前的這棟四層樓的建筑。沒曾想到,這竟是最早的菜市場改造而成的。在一間琴房里,記者發現了它遺留下來的痕跡。
成都愛樂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燕羽:這樣一個音樂廳,它是利用了原來菜市場面條廠的位置,所以它的空間比較高,原來那種曬面條,利用原來的結構,結合自然光線,同時要滿足音樂廳的一些生產需求,做了這樣的一個項目改造。
如今的音樂產業中心,已經涵蓋了從音樂制作、音樂創作、版權交易,以及包括一些音樂藝術教育培訓在內的音樂產業的全產業鏈。
成都市武侯區三國創意設計管委會綜合部部長 陳甜婕:我們現在片區吸引入駐的企業已經超過了800余家,2023年音樂產業的產值已經突破了70億元,力爭在5年內音樂企業數量突破2000家,產值突破200億元。
(總臺央視記者 岳群 雅妮 李超 陳慶濱 賈立梁)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