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保護發展珍稀藥材雅連
雅連“重生”記(道地藥材巡禮·四川篇)
“佑我雅連,一切平安,風調雨順……”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黑山村,隨著藥農們聲聲呼喊,雅連栽種習俗“開秧門”開啟了,預示著新一輪的雅連栽種拉開序幕。
根據現代藥典的分類,黃連在中國主要有三個品種,分別是味連、云連和雅連。雅連也叫三角葉黃連,以根莖入藥,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在我國已有兩千年的運用歷史。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黃連今雖吳、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為良。”這里的眉州就是今天的洪雅縣。可見,產自洪雅的雅連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黃連中的上品,曾被歷朝作為貢品送往朝廷太醫院,因此又被稱為“貢連”。
2008年,雅連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成為洪雅縣獨有的川產道地藥材珍稀品種,主要分布在瓦屋山區的黑山村、黑林村。可誰能想到,這么好的一味藥材,就在20年前,一度瀕臨滅絕。
雅連有“三挑”
雅連不好種。據洪雅縣黑山村黨支部書記張和軍介紹,雅連有“三挑”。
第一,挑生長環境——要求海拔高度在1800米到2600米之間,最適宜的是2100米。離開這樣的海拔,雅連即便存活也不會長根,而雅連的藥效主要來自根部的成分。同時,要求種植地區常年降雨量在1500至2000毫米,得終年潮濕多霧。但擰巴的是,雅連雖喜陰濕卻怕水漬,因此,為了便于排水,需種植在坡度15度到60度之間的陰坡地帶。
第二,挑土壤條件——種植雅連的土地要選擇生荒地,表土層應有黑色腐殖質土或肥土20厘米以上,土壤酸堿度(pH值)要在5.5至6.5為宜。“在選地時,藥農會將竹子插入土中15厘米左右,取出土壤品嘗,苦的不行,麻的不行。這個土我們嘗起來,細嚼起來,有一點甜絲絲的感覺就好。”張和軍說,“選好地后,須在4月到5月間開荒整地,并在7月底前完工,以免影響栽秧。”
讓人驚嘆的是,雅連要經過5年的精心栽培,才能進入收獲期。收獲過后,這片土地需丟荒30—60年方可復種。
第三,挑種植和管理技術。如今的雅連,已失去有性繁殖的功能,只能通過扦插進行栽培。而雅連根莖不是向下生長,而是向上生長,所以種上雅連秧子后,每年要人工培土一指厚。雅連根莖會伴隨著培土厚度向上生長。因此,一般來說,適宜栽種雅連的地方,土層厚度不得低于1米。
對于雅連的“挑剔”,有人精煉地總結為——“享一方甜土培育,得二千海拔生根,擁三十坡度透水,有四季陰涼養性,栽五年成藥出林”。
隨著雅連的栽種、炮制,一代又一代的洪雅藥農順應自然,不斷摸索、積累,從栽種選地、整地、作廂、栽秧、培土,到采收、烘干,形成了一套特殊的種植技藝和生產習俗,并以群體方式在種植區域沿襲、傳承。
藥用價值高
雖然栽培難度大,但雅連的藥用價值很高。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雅連具有很好的抗微生物作用,被譽為“綠色抗生素”,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如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等,尤其對糖尿病和消瘡毒有明顯療效,被歷代醫書記載。
唐代《新修本草》中說道:“黃連,蜀道者粗大節平,味極濃苦,療渴為最。”這里的渴,指的是消渴癥,也就是糖尿病。“我們研究發現,1.5克的雅連在降血糖方面就可以起到作用,而普通黃連則需要30克以上。”洪雅縣瓦屋山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光玉說,“由于雅連很‘嬌氣’,栽種不易,產量極低,畝產最高也只有50公斤,但價值很高,因此,1公斤雅連價格能賣到兩三萬元。”
雖然雅連的市場需求很大,常常供不應求,但為什么一度瀕臨滅絕呢?這里有一段曲折的經過。
史料顯示,洪雅雅連銷量曾長期占全國黃連銷售市場總額的四成以上。據1939年縣政府史志記載,當年雅連年產2500公斤,次年產量達5000公斤。新中國成立前夕,民生凋敝,雅連產量降到1000公斤。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視雅連生產,將適宜雅連生長的黑林村和黑山村劃為雅連種植區,給藥農許多優惠政策,使雅連產量逐年上升,到1978年產量達2.9萬公斤。
由于雅連生長海拔要求高、土壤要求嚴、輪作年限長、在地時間長、病蟲害防治難度大等因素,藥農的種植意愿持續降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洪雅開始試種味連。由于味連種植條件要求較低、收獲期短、產量高,于是藥農紛紛改種味連。自1985年以后長達20年時間,在洪雅地區,雅連幾乎無人栽種。
這時,雅連迎來了貴人——嚴光玉、張和軍。
藥苦日子甜
嚴光玉出身中藥世家,父親是一位“老藥工”。她從小就常聽父親說起老一輩人上山“采連”的故事,對雅連有特殊感情。“父親曾說,雅連是一味非常好的藥材,可惜種雅連的藥農越來越少了。父親生前每每提及雅連,臉上總有一絲憂傷。”嚴光玉說。
2005年,嚴光玉和丈夫成立了瓦屋山藥業有限公司,要把雅連“救回來”。
“就在這一年,我們組織專家和藥農深入到瓦屋山區,搜尋野生雅連,建起0.3畝苗地;隔年,把經過林下栽培成活的6000多株野生雅連秧苗,移植到0.5畝適宜種植雅連的陰坡甜土上,開始種植并進行繁殖;2007年,在黑林村建起了180平方米的雅連繁殖種苗基地,開始搶救性栽種;2008年,在黑林村和黑山村建起兩個180平方米的對比研究搶救性栽培基地,同年11月雅連秧苗下地栽培成功。”時隔多年,嚴光玉仍清晰地記得雅連“重生”的各個時間節點。
2013年,張和軍被選為黑山村黨支部書記。“當時的黑山村很窮,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我琢磨我們村要發展,需要抓住一個產業,而我們的祖輩是種雅連的,就決定從雅連著手。”張和軍說。
張和軍上任后,找到嚴光玉商談打造黑山雅連種植基地的事。經過雙方商議和廣泛征詢村民意見,從2013年起,瓦屋山藥業牽頭與黑山村十多戶藥農注冊成立了雅連專業合作社。公司以最低保護價收購村民的全部產品,按雅連在地面積預付訂金,采獲時若市場價高則隨行就市結算。同時,公司以種苗補貼名義先行兌現最低“利潤分享”,一次性給予藥農每畝數千元補貼。這些措施大大提升了藥農種植雅連的積極性。
“最開始種植時,上山需要花兩個多小時,一路荒草叢生,幾乎可以說是無路可循,全靠手中的鐮刀鋤頭,開辟一條能下腳的小路。而且還需要背生活生產工具,每次上山走到一半,都想跟自己發火。”張和軍說,現在他們借助一種帶履帶的工具“爬山虎”,上山時間能節省約1個小時。
就這樣,經過近20年的搶救,雅連從瀕危滅絕狀態,發展到現有種植面積達1000余畝,產量達5000公斤的規模,并開發出牙膏、面膜等系列衍生品。2021年,四川省藥監局發布雅連中藥標準。雅連基地也被認定為林下經濟示范基地。而張和軍不僅帶著村民種雅連、開民居致富,自己也成了雅連種植生產習俗非遺傳承人。雅連這味苦藥,正帶著瓦屋山的村民走向幸福的甜日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