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李世民的盛世長歌”展覽在京開展
穿越千年 感受大唐氣象
“貞觀——李世民的盛世長歌”展覽展出的藍彩女立俑。 |
來自陜西昭陵博物館的尉遲敬德墓志、微笑仕女圖,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的石刻胡旋舞墓門……日前,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等單位共同主辦的“貞觀——李世民的盛世長歌”展覽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展,240余件珍貴文物與公眾見面。
該展覽是北京地區首次大規模貞觀主題文物展,呈現了唐代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成長之路和大唐氣象,讓觀眾穿越千年時空,感受歷史風貌。
匯集249件精品文物
在中國歷史上,唐代國力強盛,威名遠揚。李世民為唐代開國與王朝穩定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安定。
據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孫小兵介紹,本次展覽匯聚來自昭陵博物館、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等15家文博單位的140組249件展品,涵蓋陶俑、金銀器、琉璃器、石造像、墓志等,多角度展現了唐代的風貌。
“此次展覽中的文物超過半數來自昭陵博物館,而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昭陵陪葬墓分布于主陵南偏東方向,共有200多座,陪葬者有皇室宗親、嬪妃、功臣等。昭陵考古調查發掘部分陪葬墓,出土陶俑、壁畫、碑石和墓志等珍貴文物。”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外聯處處長、本次展覽的策展人馮雪說。
對本次展覽的策展團隊成員宋崢嶸來說,15家博物館的文物協調是一大挑戰。“前兩天我翻閱微信聊天記錄發現,從去年4月開始提出本次展覽的動議,到現在約1年了。”
關于展品的遴選標準,馮雪告訴記者,首先看文物的年代是否符合展覽主題。“展出文物既有初唐時期的,還有北周時期和中晚唐時期的。之所以如此選擇,是希望觀眾關注李世民出生前后的時代背景以及貞觀年間一些政策對后世的影響。其次,我們盡可能地把精品文物帶到觀眾面前。比如尉遲敬德墓志,是第一次離開昭陵博物館展出。”
展示初唐人生活樣貌
本次展覽分為“沙場戰神·少秦王”“不世雄才·唐太宗”“萬民之王·天可汗”“凡夫一面·李世民”四個部分,以初唐時期唐太宗開啟貞觀之治為主題和邏輯脈絡,通過重點文物展陳、數字光影展示、唐風場景復原、手冊互動玩法、多種研學課程、熱點活動打卡等方式,帶領觀眾多角度了解李世民的非凡一生并讓觀眾深入了解初唐歷史文化。
“看著這些陶俑、壁畫中的人物,感受到了初唐時期人們的生活樣貌。這些人物形象眉宇間有著從容與朝氣,體現了那個時代的獨有風貌。”觀眾李女士說。
李女士在藍彩女立俑前駐足良久。透過展柜,可見女俑梳高髻,面容豐滿,墨描眉目,朱紅點唇。身穿小領窄袖長袍,束腰,雙手交于腹前。長袍施深藍彩,遍灑白花團,花團中又略點淡棕色。衣褶清晰,自然流暢,婉麗華貴,氣韻生動。
“藍彩女立俑最珍貴的地方就在于藍彩,在早期唐三彩中極為罕見。”宋崢嶸說。
在藍彩女立俑旁的展板上,敷鉛粉、抹胭脂……一組展示唐代女子化妝順序的示意圖也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感覺她們的生活很精致,很鮮活。”李女士說。
展廳中,一對彩繪釉陶男騎馬長嘯俑的姿態讓人印象深刻——均頭戴紅風帽,身穿淡綠色長袍,束黑色腰帶,足蹬黑尖靴。一俑左手捂嘴,右手揚起,仰天長嘯。另一俑左手揚起,仰天長嘯。
據工作人員介紹,在唐代,嘯是一種專業技能,指的是在手指、口型及舌尖的配合下發出不同的歌嘯,用于儀式表演。
和這對彩繪釉陶男騎馬長嘯俑相鄰的白陶抬蹄馬同樣與當時的娛樂生活有關。只見白陶舞馬三足立于平板上,肌肉健碩,姿態優雅。右前蹄抬起,身體重心落在左前腿和兩條后腿上,揚頸低頭,鬃毛呈波浪狀披在頸部左側,似乎正隨著樂曲有韻律地踩著舞步。
“唐人以喜樂琴、善歌舞為榮。唐代文人舉辦宴會活動,也常以歌舞相伴。從這些文物可看出,當時唐代社會的開放包容。”馮雪說。
讓觀眾離歷史更近
公元627年,時年28歲的李世民開啟貞觀之治,造就出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燦爛的大唐初影。
在本次展覽中,尉遲敬德墓志也被搬進了展廳。觀眾可以辨別出蓋面上的題刻——“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國鄂國忠武公尉遲府君墓志之銘”以及四周的花紋。該墓志體量豐碩,石色晶瑩,雕刻細膩,文字優美。
據宋崢嶸介紹,尉遲敬德墓志是昭陵陪葬墓出土的45合墓志中體量最大者。難得的是,志蓋所刻書體筆畫只有高低之別,并無顏色差別,若書于紙上,則絲絲露白,因此叫飛白書,“這是很獨特的”。
“以前對尉遲敬德的了解是他的形象在過年時以年畫的形式,被當作門神貼在千家萬戶的門上,祈福祛災。看到墓志,覺得人物豐富起來,也更想了解尉遲敬德和李世民之間以及李世民和那個時代其他名臣良將之間的故事。”一位觀眾如是說。
讓觀眾將之前對貞觀之治的認識進一步延伸的還有國家圖書館選取的珍品館藏——明洪武三年(1370)王氏勤有堂刻本《貞觀政要》。據介紹,《貞觀政要》是記載唐太宗李世民政績及君臣論政的史書,書中以君道、政體、任賢、納諫、君臣鑒戒等為篇目,分別摘錄了唐朝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同大臣的政論、奏疏以及重大政治措施等內容。
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張志清表示,觀眾理解貞觀之治,應該將看文物與讀典籍結合起來,讓考古發現與傳世典籍相印證,從而更好地體會貞觀大唐精神。
在展廳中,被不少觀眾描述為“驚艷”“哪個角度看都很美”“終于知道那時候的武官穿什么了”的貼金彩繪武官俑蹙眉瞪眼,身穿紅色戰袍,著明光鎧,雙臂飾虎頭披膊,足蹬黑色圓頭靴,通體有精心設計的圖案花飾,多處貼金,雙手握拳作持兵械狀。神情嚴肅,儀態英武威嚴。
“這次策展讓我感覺,策展者像廚師,參展文物則像廚師手中有限的食材。策展是在有限的場地內,把這些文物融合起來。”宋崢嶸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