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民歌、看皮影、做印染,走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展陳接地氣 非遺聚人氣(遼闊的大地 多彩的非遺)
圖為在中國非遺館內,非遺傳承人現場表演北京皮影戲。 |
核心閱讀
不僅能欣賞展覽,還能體驗互動、與非遺傳承人面對面交流、參加非遺研學……走進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立體多樣的展覽形式讓觀眾充分感受非遺的魅力。自建成并對外開放以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注重非遺項目的活態展示,營造接地氣、有活力、生活化的文化空間,讓更多人認識非遺、了解非遺、愛上非遺。
“色彩明麗”“構圖高級”“工藝精湛”……“花開敦煌——常沙娜從藝八十年藝術與設計展”正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以下簡稱“中國非遺館”)舉辦,現場參觀者眾多,一條依據敦煌藻井圖案設計的絲巾展品前,觀眾連連贊嘆。
借鑒了故宮太和殿的尺度比例,立面呈三段式,外立面造型提煉自傳統建筑中花窗紋樣和博古架元素……在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上,坐落于湖景東路16號的中國非遺館造型莊重典雅,別具一格。走進其中,門類多樣、特色鮮明的非遺展品令人目不暇接,豐富多彩的活動受到觀眾歡迎。
非遺不僅能看能聽,還能體驗互動
上午10點,市民宋文嘉來到中國非遺館,“聽說有個特別不一樣的陜北民歌展,今天過來看看。”
在講解員帶領下,宋文嘉對陜北民歌的歷史和特色有了大致了解。之后,在精心布置的展廳內,她進入陜北高原的“崖洼洼”。黃土地、山崖、溝壑造型的展臺間,陜北民歌手邊走邊唱。沉浸其中還沒回過神,鑼鼓一響、扇子打開,陜北秧歌又跳起來。
“在這里,非遺不僅能看能聽,還能體驗互動,怪不得展覽這么火。”宋文嘉說。
不只陜北民歌,在昆曲、古琴、皮影戲等展覽中,中國非遺館都將講解、展示、互動體驗融為一體,讓觀眾認識非遺、了解非遺、愛上非遺。
獨特的音樂和唱腔、典雅的造型、細膩傳神的展示……在遇見非遺:“京”彩皮影——北京皮影戲社教活動現場,國家級非遺北京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的表演讓觀眾看得入神,引來陣陣掌聲。
不僅有實物展覽、文獻資料、多媒體動畫、裝置藝術,還能動手體驗傳統印染工藝中的“漏漿刷印”環節——走進“青出于藍”藍印花布主題展覽,豐富多樣的展覽方式讓觀眾與中國傳統染織“零距離”。
中國非遺館黨委書記王晨陽認為,非遺“活”在當下,與每個人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 “非遺項目的展示,是將無形的、長期的文化傳統、認知方式等,以可理解、可感知的方式呈現出來。”
“與博物館不同,非遺館不僅要展示非遺的歷史和發展歷程,還要展示非遺的存續狀態。展覽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內容和形式上注重活態呈現,體現非遺傳承人的重要性。”王晨陽說。
搭建平臺,提升非遺的可見度和影響力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即將到來,中國非遺館舉辦的“氣象萬千——中國非遺保護實踐主題展”也將于6月7日與觀眾見面。展覽涵蓋十大門類,共計100余項非遺項目、600多件/套展品,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實景+多媒體互動”的展示形式,呈現非遺的時代風貌。展覽期間,將有100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帶徒現場展演,觀眾可參與體驗互動,感受非遺之美。
說起中國非遺館的建設初衷,王晨陽說,“非遺項目門類多、項目多、地域廣,建立常態化的展示展陳空間和平臺,將有利于提升非遺的可見度和影響力。”中國非遺館對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4級非遺項目敞開大門,搭建傳承、展示、傳播的平臺。
《“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提出,要建設20個國家級非遺館。2021年8月,《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在現有基礎上,統籌建設利用好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推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配套改建新建傳承體驗中心。在此背景下,中國非遺館于2022年2月5日建成并對外開放。
目前,中國非遺館正在研究非遺館的建設和服務標準,并加強與其他非遺館的合作。王晨陽說:“我們要把非遺人的智慧凝聚起來,讓非遺與人們產生更密切的互動,推動非遺項目融入當代生活,激發非遺保護傳承的活力。”
營造接地氣、有活力、生活化的文化空間
從上海到北京出差的李少麗,特意利用空閑時間參觀了中國非遺館。“種類繁多的非遺作品讓我大開眼界,太驚艷了。”在非遺館內,李少麗覺得時間過得很快,“有機會我還要帶孩子來瞧瞧。”
為了讓更多青少年了解非遺、接觸非遺,中國非遺館面向青少年群體開展“中國巧手”美育系列社會教育活動,讓青少年體驗工藝之美。截至目前,“中國巧手”美育系列社教活動已舉辦20期,線上線下觀眾達40余萬人。
非遺館的研學活動很受歡迎。為了讓觀眾更全面、充分地了解非遺,中國非遺館與傳承人一起研發“教學包”。“傳承譜系是怎樣的,歷史上的代表性傳承人有哪些,項目有什么特色……在中國非遺館,傳承人會手把手、面對面教學,將地地道道的非遺知識普及給廣大參與者。”王晨陽說。
“希望未來能夠與全國的非遺館合作,讓傳承人的‘教學包’、研學課程形成體系,在各大非遺館交流,讓各地觀眾都能受益。”王晨陽說。
王晨陽表示,中國非遺館力圖營造接地氣、有活力、生活化的文化空間,讓走進中國非遺館的觀眾,都能夠充分體驗、參與、交流,領略非遺的魅力。
制圖: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06日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