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新玩法 “圈粉”年輕人
艾草花束火爆“出圈”,龍舟競渡激發文旅消費,“露營過端午”成為年輕人度假新選擇……這個端午假期,顯時尚潮流、重文化底蘊、求鮮明個性成為消費的重要特征。
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4年端午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1.1億人次,同比增長6.3%;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403.5億元,同比增長8.1%。
專家建議,進一步找準文旅產業融合的契合點,運用現代美學為傳統民俗產品注入新活力,瞄準年輕消費群體打造更多“小而美”的文旅精品,讓傳統節日煥發新生機。
創意迭出,傳統民俗產品火爆“出圈”
傳統艾草加上菖蒲、香樟葉,搭配上鈴鐺、寓意福祿的干葫蘆與精心設計的端午安康卡,一束時尚而別具特色的艾草花束,在這個端午節成為最火的產品之一,多次登上社交媒體平臺熱搜。
在重慶市解放碑商圈記者看到,艾草花束被掛在了不少商鋪最顯眼的位置,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前來選購。來自四川的消費者張冰寧說,掛艾草一直是端午節的習俗,但現在的艾草花束既保留了傳統寓意,又結合了潮流元素,讓她和身邊的朋友有耳目一新之感。
一些商鋪經營者告訴記者,艾草花束“火”得非常快,最早是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上有不少網友因新奇而分享照片,隨后線下前來購買的人越來越多,有時甚至要在店門口排起長隊。他們也經常認真去看網友們的留言,每天分析大家喜歡的“爆款”有什么特點,緊跟大眾最新審美口味。
在湖南,作為省級非遺項目“汨羅香囊制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戴蕓伊和團隊成員在端午節推出的創意產品“楚辭香囊”迎來了一波銷售熱潮,源源不斷地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
“我們將相關詩句、植物紋樣繡制在香囊上,并使用《楚辭》中提及的、具有芬芳香氣且寓意美好的植物作為香料,以此來傳遞屈原文化和《楚辭》之美。”戴蕓伊說。
“過去一些商家會覺得,‘網紅產品’一定要標新立異,傳統民俗節日的產品大家已司空見慣,似乎沒有‘出圈’的潛質。但這次艾草花束的火爆啟示我們,要在善用線上平臺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美學為傳統產品注入新活力,讓‘老樹’開出‘新花’。”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說。
文化賦能,促節日消費潛力釋放
今年端午假期首日恰逢“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各類文博場所成為不少年輕人“打卡”的首選。在重慶湖廣會館禹王宮大戲臺上,重慶市話劇院的演員們身著華服,誦讀著著名劇作家郭沫若創作的歷史題材話劇《屈原》,臺下傳來陣陣掌聲。
湖廣會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假期他們在演出形式上進行了創新,準備了融合詩歌誦讀與戲劇于一體的文化賞演、《醉巴渝》非遺文化演出、端午粽子擬人化NPC表演等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
假期中,群眾賽龍舟、吃粽子、唱山歌、賞古曲,傳統文化內涵與節日消費深度融合。
廣東、湖南、浙江、貴州、云南等地舉辦龍舟競渡。攜程數據顯示,舉辦2024年中國汨羅江龍舟超級聯賽的湖南岳陽端午節旅游訂單同比上漲52%;中國·桃花潭第十一屆龍舟賽帶動安徽宣城假期旅游訂單增長32%。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加強文博、旅游等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讓傳統文化的濃厚底蘊與旅游發展進一步深度融合,將有利于促進消費回升和潛力釋放。
盤和林表示,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所在,找準文旅產業融合的契合點非常關鍵。要進一步做好專業文化工作隊伍建設,活化相關資源的使用效益,把端午等傳統民俗節日的旅游市場進一步做大做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個性出游,設計更多“小而美”精品
在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露營過端午”成為一些當地年輕人度假的新選擇。端午節當天,一些游客自駕來到郊區村鎮,白天和家人一起在戶外包粽子、體驗制作漆扇,傍晚在露營基地附近玩飛盤、品茶飲。
寧海一家露營基地負責人周耀輝告訴記者,假期他和同事開發了“民俗+生態游”的露營服務,把端午民俗與農事、藝術、運動元素相結合,全力讓游客過一個相對小眾但特別的節日。
不少游客越來越偏愛選擇靈活化、個性化的出游方式,在慢節奏旅行、深入體驗、放松休閑中享受生活。
文旅部微信公眾號“文旅之聲”發布信息稱,端午假期,云南、青海、甘肅、內蒙古、貴州等地成為年輕人自駕游、避暑游的熱門選擇。“影視+文旅”雙向賦能,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的熱播帶動以新疆阿勒泰地區、伊犁州尼勒克縣等為代表的自駕游目的地持續火熱。
長沙新消費研究院產業研究負責人黃偲表示,靈活化、個性化的假期出游特點,對商家和相關部門的假日旅游產品供給能力提出新要求。建議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需求的消費者,設計更多“小而美”的文旅精品。
“‘小而美’的精品并不意味著追求奢侈和昂貴,而是要進一步提升服務消費的內容品質與創新能力,做到服務精細化、個性化、特色化。相信更多消費者可以在未來獲得高質量、定制化的旅行體驗。”黃偲說。
(據新華社電 記者顧小立、李曉婷、張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