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市多措并舉持續加強陸生野生動植物保護
樂山市地處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全市有脊椎動物37目112科599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82種;全市高等植物達3700種以上,有中國特有種植物925種、四川特有種植物338種、峨眉山特有種植物107種;現已建成以保護大熊貓、四川山鷓鴣等珍稀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森林生態系統為目的的4個自然保護區、12個自然公園及2個自然遺產地為主體的陸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網絡體系。
聚焦宣傳引導。利用“世界濕地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愛鳥周”等契機,積極聯合各部門、社會團體及志愿者等,加大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名錄、三有名錄》等相關法律法規普法宣傳力度,提升公眾野生動植物保護法治意識。強化正確輿論導向,規范、及時正面回應社會對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的關注,引導公眾自覺支持和參與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全社會參與保護野生動植物、抵制非法交易、摒棄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的良好氛圍。今年以來,全市開展相關主題宣傳活動50余次,張貼標語、橫幅300余條(幅),發放宣傳單(資料、公告)5萬余份。
強化野外巡護。切實加強對野生動植物野外一線巡護,強化對鄉鎮林業員、天保工程管護員、生態護林員(護濕員)等人員管理,明確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巡護職責,督促履職盡責、巡護到位,確保第一時間發現、制止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行為并及時報告。對珍貴、瀕危野生動植物富集區、候鳥集中分布區和野生動物遷徙通道等重要區域和野生動物遷徙等重要時段,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巡山、清網、清夾、清套等行動,消除棲息地隱患,為野生動植物種群生存繁衍創造良好生境。
加強日常監管。強化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對用途為科研、藥用、觀賞等非食用性的人工繁育野生動物機構,健全臺賬制度,全面掌握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種類、數量、來源、去向等基本情況。對野生動物獵捕和珍稀植物采集實行嚴格行政許可。抓好野生動物救助收容和珍稀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遷地保護工作,2023年共救助、收容各類野生動物300余只(頭、條),放歸自然230余只(頭、條),對受樂西高速公路等國家、省重點工程影響的珍稀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珙桐、桫欏等實施遷地保護1000余株。
完善保護制度。印發《野生動植物保護“村村聯保、社區共護”機制》,在野生動植物資源富集區建立聯合保護組和社區共護組48個,涉及285個村、9個自然保護地和國有林場林區;印發《樂山市野生動植物保護“七大行動”實施方案》和《陸生野生動植物保護“七項制度”通知》;與市檢察院、法院等部門共同制定《關于建立野生動物活體物證“訴放分離”機制的工作辦法(試行)》;按照《四川省陸生野生動物致害補償辦法》,各縣(市、區)分別制定出臺《陸生野生動物致害補償實施細則》;馬邊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中心牽頭,會同美姑縣、雷波縣、馬邊縣等相關部門聯合制定《大風頂及毗鄰區域聯合保護管理制度》。
提升執法效能。持續開展“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違法犯罪”“清風行動”“七大行動”等專項行動,建立樂山市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違法犯罪聯席會議制度,強化涉野生動植物執法工作,推進“府院”“府檢”聯動,做好“行刑銜接”,形成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高壓態勢。2023年,全市各地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共計146次,出動執法車次1000余次、執法人員3000余人次,查處涉野生動植物案件36起,移交刑事案件21起。建立涉野生動植物違法犯罪有獎舉報機制,形成涉野生動植物違法犯罪行為人人喊打氛圍。
抓好監測防控。制定《樂山市林業和園林局突發野生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強化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依托五通橋區、四川黑竹溝保護區、四川馬邊大風頂保護區等3個國家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開展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預警工作,做到“勤監測、早發現、嚴控制”。完成全市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形成風險評估報告并制定相關防控措施。
開展科學研究。積極開展陸生野生動植物科研項目工作,與浙江大學、四川大學、樂山師院、西華大學、桃花源基金會等科研院校機構合作,成立四川涼山山系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沐川朱鹮繁育中心等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機構。持續推進極小種群珍稀瀕危物種培育和回歸野外項目,峨眉擬單性木蘭已回歸野外3000余株,峨眉槽舌蘭回歸野外1000余株,野外成活率達90%以上。加快推進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朱鹮野化放飛項目,全市儲備人工繁育朱鹮300余只,預計2024年底實現第一批次野化放歸。實施大熊貓、四川山鷓鴣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修復項目建設,完成峨眉山藏酋猴種群、數量及承載能力調查評估項目。(陳俐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