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五區共興—人民網全媒體四川10城行”系列報道
優勢優先、特色發展 瀘州全力推動川南經濟區共榮共興
走進位于四川瀘州白酒產業園區的瀘州老窖智能包裝中心生產車間,只見一個個機械手臂上下翻飛,實現了包材入庫、貼標噴碼、裝盒裝箱、質量檢測、五碼關聯等全環節自動化。“就拿整個入庫過程來說,現在3到5分鐘就能完成,以前沒有半個小時搞不下來。”瀘州老窖包材采供中心總經理趙丙坤介紹。
這只是瀘州有序推進“智改數轉”,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助力“五區共興”,協同推動“川南一體化”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節點城市、川南經濟區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瀘州聚焦“攜手宜賓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聯合川南各市高水平建設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目標定位,堅持優勢優先、特色發展,深入實施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行動、成長型支柱產業突破發展行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引育壯大行動“三大行動”,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和現代物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高質量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
數智賦能 建設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
今年初,被稱為白酒行業首家“燈塔工廠”的瀘州老窖智能包裝中心在四川瀘州白酒產業園區正式啟用,中心實現了5個行業之“最”,即灌裝速度最快、質量檢測最嚴、智能化水平最高、數字化水平最高和技術創新最多。
走進該中心一層的包材緩存車間,4萬多平方米的車間內空無一人,只有近百臺智能運載機器人正在運行。當它們接到系統指令后,就會自動將包材運送到指定位置,由機械臂把箱子提升到二層進行組裝。
“我們基地年包裝能力在10萬噸左右,過去用傳統方式來灌裝的話,起碼要六七千人,現在整個工廠不到兩百人,而且這些工人只需要看看有沒有異常,操作工控機和平板即可。”趙丙坤說,目前車間內有5條高速自動化灌裝生產線,平均1小時可以生產15000瓶,最多可達18000瓶,在減少能耗消耗、用工成本的同時,提升了灌裝速度。
瀘州老窖智能包裝中心。人民網 趙祖樂攝
趙丙坤透露,他們最早從2017年啟動全自動包裝研發,花費3年時間試驗出2條包裝線,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運用新一代智能制造技術,整合生產控制系統、采購管理系統、物流管理系統等6大信息系統,實現了年包裝能力10萬噸,成品酒儲存能力500萬件。“目前,我們已經取得30余項授權專利,正在申報發明專利30余項。下一步,將繼續基于機器視覺的柔性灌裝技術及人工智能自學習檢測技術的深度研發,繼續提升在包裝工藝環節的創新水平。”
四川省委、省政府《關于支持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意見》提出,推動白酒生產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對于全國首個以白酒制造為主導的專業化、集群化、全產業鏈園區——四川瀘州白酒產業園區而言,這是重要發展路徑之一。
“瀘州老窖智能釀造技改、蜀臺酒莊、小糊涂仙酒業等總投資十億、百億級的重大產能項目先后落地,瀘州老窖智能化包裝中心建成投運,將帶動園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實施技改提升,推進園區產業鏈‘智改數轉’。”該園區黨工委書記劉淑蘭坦言,未來將進一步提升園區產能和規模效應,幾何放大瀘酒產業的獨特優勢,助力四川建設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
變廢為寶 助力世界領先短流程鋼鐵基地打造
6月初的瀘州市合江縣,溫度逼近30攝氏度。在四川冶控集團瀘州基地——瀘州鑫陽釩鈦鋼鐵有限公司電爐車間,“火熱”的氣息更甚。來自瀘州、成都、重慶等城市的廢鋼材不斷被運來,經過高溫熔煉以及各條生產線的加工后,“變廢為寶”,成為連鑄鋼坯等優質建筑鋼,而后又輸往全國各地。
行進在長長的生產線參觀通道內,可以清晰看到,通紅的鋼坯被送到生產線上,通過多個程序被剪切成長條狀的螺紋鋼。整個過程,高效、快捷。
這是典型的電爐短流程煉鋼工藝。“100噸電爐冶煉時間低于35分鐘,噸鋼綜合能耗低至45.6千克標準煤,能耗比行業標桿水平還低。”瀘州鑫陽釩鈦鋼鐵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義騰介紹,由于省去了另一種煉鋼工藝——長流程煉鋼中鐵礦石燒結還原的過程,電爐短流程煉鋼可節約能源近60%,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80%左右。
瀘州鑫陽釩鈦鋼鐵有限公司電爐車間。人民網 趙祖樂攝
劉義騰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瀘州“一體兩翼”特色發展戰略,讓他看到了重大機遇。“大戰略之下,伴隨基建而來的是綠色鋼材需求量大幅增長。”如此一來,劉義騰對電爐短流程煉鋼更有信心,準備推動公司生產角鋼、槽鋼、型鋼等產品,以適應市場變化。
近年來,合江縣堅持工業為重、制造當先,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立足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緊緊抓住最具特色的產業、最具活力的企業,推動綠色建材產業做大規模、做優質效、做強動能。
“一方面,是強化龍頭帶動,建圈強鏈。”合江縣委書記王波說,以鑫陽鋼鐵為鏈主企業,合江引進培育報廢汽車拆解、新型微礦粉、優特鋼、耐火材料等配套產業,不斷夯實產業鏈條,打造全省領先的綠色建材產業集群,實現“引進一個龍頭、帶來一串項目、建設一個集群”。2023年,綠色建材產業產值達117.2億元。
在推動向“綠”轉身、向“智”先行方面,合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爭取4300萬元中省資金、縣級工業扶持金1.05億元,支持鑫陽鋼鐵“智改數轉”,成功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
合江縣鑫陽鋼鐵的綠色發展之路,正是瀘州市鋼鐵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當前,瀘州正加快構建綠色循環、質量安全、富有競爭力和瀘州特色的短流程煉鋼體系,為四川打造世界領先短流程鋼鐵基地作出瀘州貢獻。
雙輪驅動 加速形成區域性醫藥健康產業高地
醫藥健康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四川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提出,培育形成醫藥健康等六大萬億級產業。在這個賽道上,瀘州如何發力?
為把握發展機遇,實現醫藥健康產業突破提升,瀘州市編制了《瀘州市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4—2035年)》,確定了“一核引領、三極協同、多點支撐”的發展新格局,為瀘州市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核引領”,即壯大瀘州國家高新區醫藥產業園先發優勢,推動瀘縣醫藥制造產業集聚集優集約發展,釋放引領示范帶動效益。“三極協同”,即推動江陽區、龍馬潭區和納溪區協同發展,共同打造醫藥制造研發創新體、醫療服務示范體和醫藥流通聚集體。“多點支撐”,即堅持優勢優先,因地制宜全面布局康養服務、健康產品、運動賽事等健康服務業態,形成一二三次產業融合互促的良好態勢,實現多極次序突破、全域競相發展。
航拍:瀘州國家高新區醫藥產業園區。受訪者供圖
“就在上個月,我們園區建成了全市首個積雪草種植基地,并成功通過了GACP(藥用植物種植和采集質量管理規范)認證。這也是全國首家通過GACP認證的積雪草種植基地。”瀘州國家高新區醫藥產業園區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棟梁自豪地說,通過GACP認證,證明該園區的積雪草種植、采收、加工符合世衛組織的要求,意味著園區生產的積雪草可以作為藥用原料走向世界各地,為瀘州積雪草全產業鏈建設與發展走出了第一步,也為瀘州打造從種植、提取、制劑到銷售符合國際標準的一體化現代中藥產業鏈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據劉棟梁介紹,目前,該園區已入駐科瑞德制藥、步長制藥、百家燕保化品等重點企業132家,其中上市公司控股企業5家,創成國家火炬醫療器械特色產業基地、四川首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已建成精神類藥品制備、骨科植入器械領域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3個,擁有新藥評價中心、檢驗檢測中心、中試制劑中心、實驗動物資源中心4個公共服務平臺,藥物研究基地和藥物臨床研究基地20個,高端人才加快集聚。
“近年來,瀘縣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關于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堅持把發展醫藥健康產業作為‘工業強縣’的重要支撐,聚焦生物醫藥、醫療器械、保化品等‘3+N’產業體系,全力推動縣域發展能級跨越提升。”瀘縣縣委書記李仁軍透露,未來將同步提升“一園兩區”承載能力,用好全省新藥評價中心等創新平臺,深化科技成果轉換利用,推動價值鏈向兩端延伸、產業鏈向中高端邁進。
怎樣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優勢,搶抓建設國家區域醫藥健康中心重大機遇,打造醫藥健康千億產業?瀘州選擇的方式是——醫藥健康產業和醫療健康事業“雙輪驅動”。
核醫療是目前核技術應用較為活躍的領域之一,也是前沿技術的應用場景,市場空間巨大。自2019年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科在國內率先開展镥-177治療,越來越多的患者感受到核素治療的優越性,“核醫學治療,不用去國外”。
患者用核醫療設備進行檢查。人民網 趙祖樂攝
“核醫學科的‘核’,是安全劑量的核元素。在核醫學成像出現以前,很難精確定位隱藏在患者體內的腫瘤塊的位置及大小。如今,醫生利用核技術‘人體照相機’,就能打開微觀世界,洞察多種疾病。”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科主任陳躍解釋道,隨著更多新型治療用放射性核素的發展應用,核醫學以其“診療一體化”的優勢,在一些特殊腫瘤的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他所在的科室及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則承擔著基礎研究與人才培養的重任。
“我們把核醫療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賽道,在發展核醫學的同時,聚力推進自主創新放射性藥物科技成果研發制造和產業化應用,加快形成集核藥物創制、核醫學診療、核醫療設備生產為一體的核醫療產業體系,努力建設世界核醫學高地,做優做強做大核醫療產業,更好服務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瀘州市委書記楊林興表示。
就在6月6日,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中心、核醫療中心揭牌。“雙中心”的成立,將為瀘州推動醫療衛生事業和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優勢疊加 高質量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
“企業在瀘州生產自行車,在俄羅斯設立海外倉,兩三天就能將貨送到客戶手中。”四川聚港跨境電商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志平說,“以前我們從國內發貨,預計需要20天左右才能到貨。現在產品以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模式出口國外,通過亞馬遜、沃爾瑪等線上平臺進行銷售,配送壓力大大減輕。”
“跨境電商‘保稅速配’進口消費模式”和“跨境電商本地品牌海外倉出海案例”的創新,是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以下簡稱“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據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蔡宗煒介紹,瀘州地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位于“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交匯處。自2017年掛牌成立以來,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在這片僅占瀘州全市面積萬分之十六的土地上,累計新增注冊企業1.88萬戶,2023年實現進出口貿易額140.45億元、同比增長11%,占瀘州全市外貿比重達63.58%,持續助力瀘州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為瀘州連續兩屆獲評“四川省開放發展示范市”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受訪者供圖
7年前,個體經營戶申請開辦餐飲企業需到多個部門辦理事項,并提交29項資料,耗時超30個工作日;現在,只需提交14項資料,到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綜合服務大廳一窗受理,最快可當天證照同領,及時合法開展經營活動。“創”出了一批新經驗、新制度的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正在從一塊“試驗田”成長為一片“高產地”。
掛牌7年來,開放平臺持續做好。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成功聚集綜保區、跨境電商綜試區、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國家臨時水運開放口岸等六大國家級開放功能平臺,開放平臺的輻射力、影響力、帶動力成倍增長。
開放通道持續做優。瀘州港搶抓瀘州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機遇,穩定運行從瀘州開行的中歐班列,成功開行四川西部陸海新通道江鐵海聯運班列。目前,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已初步構建起東向經長江出海、西向北向經瀘州中歐班列融入絲綢之路、南向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四向開放”格局。
“目前,瀘州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已入選2023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下一步,我們將從狠抓開放通道建設、狠抓平臺能級提升、狠抓開放型經濟發展這3個方面著手,高質量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楊林興說。
全力推動川南經濟區共榮共興,瀘州有優勢、有底氣。楊林興表示,將攜手宜賓,進一步嫁接優勢、疊加優勢,雙向奔赴、雙向賦能,在產業發展協同互補、擴大對外開放合作、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防聯治上持續發力,加快形成更多可觀可感、有形有態的組團建設成果,合力打造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活躍增長極和強勁動力源,為全省發展大局作出應有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