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膠人臉面具成作案新手法 部分電商平臺仍有相關產品銷售 律師建議監管部門出臺規范文件
花2萬能買真人臉 商家靠“同意書”難免責
在影視作品中,經常會出現用于“換臉”的硅膠人臉面具,如今這種影視道具卻被“有心之人”盯上——最近多地警方提醒,以硅膠人臉面具偽裝成新面孔實施犯罪,正成為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新手法。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很多電商平臺上,“定制硅膠面具”“硅膠真人面具”“硅膠面具”“人皮面具”等關鍵詞已經被屏蔽,但換個關鍵詞如“面具”,仍然能搜索到相關產品。
有一部分商家宣稱其定制的仿真硅膠人臉面具“可過靈敏度不高的打卡機”,但需要出示定制對象簽署的肖像使用同意書。那么,一紙“同意書”是否能夠解決“臉”被濫用?商家憑著它是否可以免責呢?對此,律師認為“肖像使用同意書”真偽難辨,商家恐仍需承擔相關責任。同時,律師也建議監管部門出臺相應的規范性文件,使這類“小眾產品”的制售有規可依。
多地發生戴面具行竊案件
網購“真人臉”僅需2萬元
日前,在上海市閔行區,一名男子戴上硅膠人臉面具偽裝成老人模樣,潛入同一個小區的4戶居民家中,共偷盜10多萬元財物。接到居民報警后,閔行警方迅速行動,次日在外省市將嫌疑人通某抓獲并追回全部贓物;6月初,徐州市銅山公安分局利國派出所接到報案,轄區有多個農戶家遭遇盜竊,經初步偵查,一男子攜帶網購的硅膠面具,假扮電力檢修人員潛入5戶家庭盜竊,盜走物品價值在3萬元左右,目前已被刑拘……隨著多個案例先后披露,人們發現網上新奇好玩兒的“AI換臉術”真正“落地”后,似乎沒那么好玩兒了。
“我的臉被別人定制冒用怎么辦?”“誰來保護我的臉?”連日來,“硅膠人臉面具”這一新作案手法,引發了社會各界對個人肖像權和個人隱私保護的討論和擔憂。北青報記者瀏覽多個網絡社交媒體平臺發現,“我的臉會不會在不經意間被人定制”是大家最為擔心的事情,而這種擔憂似乎并非杞人憂天,因為這種定制仿真硅膠人臉面具在電商平臺上可以很輕易地購買到。
北青報記者在某知名電商平臺搜索發現,在商家銷售的硅膠人臉面具產品中,“自己發照片可以定制”的價格最高,在兩萬元左右。而半定制仿真硅膠面具,即商家提供的固定款式硅膠面具,因材質和制作周期不同,價格在2400元到14000元不等。進入這些商家的店鋪,逼真的圖片展示和佩戴視頻,無不展示著硅膠人臉面具“仿真”這一賣點,而變裝、3D立體、逼真、柔軟、超薄等描述都在告訴消費者面具的仿真程度很高。此外,“硅膠人臉面具”“人皮面具”等關鍵詞,在店鋪推薦頁也顯示為店鋪的熱搜內容。
定制面具需提供“同意書”
網上可下載固定式模板
那么,消費者提供照片讓商家定制“高定硅膠人臉面具”時,是否需要相關憑證呢?對此,北青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咨詢了多名商家,客服人員均表示需要定制對象本人同意,證明方式則是讓定制對象簽署“肖像使用同意書”,這個同意書的模板可以直接在網絡上下載。同時,個人定制還需要提供多張高清照片,且必須有正面照。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有不少商家在商品詳情介紹中強調,照片定制的仿真硅膠面具“可過靈敏度不高的打卡機”。隨后北青報記者咨詢客服人員,對方表示面具可以通過一些上班類的打卡機,但不保證全都能通過。制作周期方面,照片定制面具通常需要一個月左右,顧客需要先在定金鏈接下單確認定制,之后簽署定制合同,制作期間所有工序都會經過顧客確認后再進行下一步制作。
當北青報記者詢問定制的面具出現“到手不像”“到手不合適”“過不了打卡機”等問題怎么辦時,客服表示:“定制都是不退不換的,我們也沒辦法給你保證什么,我們只能保證產品本身質量。”而在北青報記者與多名客服溝通的全過程中,他們均沒有詢問過購買面具的目的和用途。不過截至發稿時,有兩家可以提供照片定制硅膠人臉面具的商家已經將相關商品下架。
部分店鋪沒有營業執照
銷售硅膠面具無需許可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硅膠面具類商品不屬于需要許可類商品。北青報記者查看多家銷售硅膠面具店鋪的基礎信息時發現,部分店鋪沒有顯示營業執照,僅有個人店鋪申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及《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規定,不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情形包括:個人銷售自產農副產品、家庭手工業產品,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和零星小額交易活動,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不需要進行登記的情形。
在部分銷售半定制硅膠人臉面具店鋪所展示的營業執照中,經營范圍顯示為:互聯網銷售(除銷售需要許可的商品)(除許可業務外,可自主依法經營法律法規非禁止或限制的項目)。對此,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李斌律師在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關于硅膠人臉面具的生產銷售,目前沒有特別的禁止性規定,如果按照市場經濟非禁即入的規則,一般經營者無需取得相關資質許可就可以自主制造、生產、經營。
對話
同意書無法令商家免責 建議出臺相關規范文件
定制硅膠人臉面具有何特殊性?商家定制出售人臉面具存在哪些法律風險?有了肖像使用同意書商家就能免責了嗎?帶著這些問題,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了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斌。
北青報:對于眼下定制硅膠人臉面具引發的爭議,您怎么看?
李斌:這次引發熱議的問題在于,硅膠人臉面具是否反映了特定自然人的面部特征和形象。未經許可擅自使用公開他人肖像,就會構成對肖像權的侵害。同時,如果是定制服務,他一定需要相關特定自然人的面部特征,甚至人臉識別的相關信息,這種情況就會對人臉識別、人臉信息這樣一個敏感個人信息構成侵權。同時,在使用的環節,定制人臉面具究竟是用到什么用途?違法犯罪嗎?作為制售者,是否明知仍然提供幫助呢?這些都是需要關注的。
北青報:一旦出現問題,肖像使用同意書可以為商家免責嗎?
李斌:當消費者想定制某個特定自然人的硅膠人臉面具時,商家要求消費者出具該自然人同意或授權購買定制相關服務的書面文件,但是商家又如何來證明、核實這個授權書的真實性呢?這本身就會存疑。如果你隨意就能夠拿到這個同意書,為特定自然人提供定制化的人臉面具服務,是不是也太草率了?嚴格來說,這種授權應該經過正式的公證,出具公證授權書才能夠進行,但在現實中很少有消費者會這么做,所以商家如果覺得靠所謂的授權書、同意書就能免責,我認為風險是極大的。
北青報:對于制售定制硅膠人臉面具行為的管理,您有什么建議?
李斌:硅膠人臉面具最開始用于影視表演和角色扮演,如果全面禁止,會使一些正當的、合法的用途無法實現,我建議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進行管理。首先要明確制售行為的邊界,比如說,不得侵害他人肖像權,不得侵害他人人臉信息。同時,要明確硅膠人臉面具購買者在購買之后不得使用的場景。如果明知用于違法犯罪,商家仍然提供制售服務,這種行為可能構成幫助行為,成為共犯,要受到治安處罰,或刑法打擊。
對監管機構而言,法無禁止即可為。也就是說,沒有強制性規定不得制造、銷售,監管部門就沒有辦法禁止相關企業關于硅膠人臉面具的經營行為。針對目前定制硅膠人臉面具存在的損害公共利益和社會治安的風險,我建議對這種小眾化產品,監管部門可考慮出臺類似于合規指引,或者加強對硅膠人臉面具生產經營行為管理指導意見等規范性文件,對相關運營者提出明確合法要求,重申現行法律規定的禁止性規定。同時,明確經營者的相關經營行為一旦觸犯法律,可能就要受到相關法律的責任追究。通過這樣的方式保護合法的,制止違法的,才能夠使得這個市場更加規范、有序。
文/記者 王薇 實習生 林樂澄 李晴 余蒙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