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五區共興—人民網全媒體四川10城行”系列報道
四川廣安:“同城融圈”再提速,加快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區
廣安是四川距離重慶中心城區最近的地級市,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區位特殊,4個縣市22個鄉鎮與重慶區縣接壤。
渝廣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經濟相融。搶抓重大歷史機遇,廣安樹立渝廣“一盤棋”思維、“一體化”理念,把“同城融圈”作為首位戰略;如今,從“區域邊緣”邁向“戰略前沿”,從“川東一隅”變成“川渝焦點”,廣安正加快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區。
川渝高竹新區新區。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產業協作深度嵌合
今年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第5年,區位特殊的廣安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地處成渝腹地的廣安市岳池縣,從20年前的醫藥產業“零基礎”到如今業內公認的生物醫藥產業高地,去年該縣醫藥健康產值達175.6億元,居全省前列。
作為落實省委“五區共興”發展戰略的生動實踐,廣安岳池縣與成都共建的“雙飛地”生物醫藥產業園,可謂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產業共融。
岳池創新藥物孵化中心。岳池縣委宣傳部供圖
“‘雙飛地’發展模式有力推動廣蓉兩地構建集研發、孵化、生產、銷售及配套服務于一體的全鏈條產業生態系統,是‘大手牽小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的有益探索,也是貫徹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的具體實踐。”岳池縣委副書記劉永紅講述了依托“雙飛地”發展模式帶來的新變化。
這樣的耀眼成績,還得益于廣安著眼融通全國統一大市場,聚焦在成渝地區有基礎、有配套、有潛力的特色優勢產業上培育壯大。
“廣安50%的工業配套重慶,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產業深度耦合重慶萬億級產業集群,其中汽車零部件產業70%的企業來自重慶,近90%的產品銷往重慶。”廣安市委書記張彤用一組數據解釋了為什么說廣安與重慶在產業協作上實現了深度嵌合。
走進鄰水縣廣安高新區,深度嵌合的敘事寫得很生動。
“我們產品的換熱能力和單位面積的換熱量在同行業是最頂尖的水平。”四川賽特制冷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特)副總經理涂芳說,突破對于賽特來說不是偶然。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研發、生產汽車空調系統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賽特是目前鄰水縣為數不多擁有專業評價檢測實驗室的企業之一,依托與重慶車企在科研技術方面的合作,以及公司獨有的專業評價檢測實驗室,公司在前置蒸發器、頂置蒸發器等技術領域進行了針對性研究并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建立起公司在國內新能源車用空調行業的領先優勢。
“2023年,售出新能源車熱管理系統近2萬套,總產值達1.89億元。公司在園區的大力支持和培育下,正加快轉型升級。"涂芳說,接下來研發團隊將全力攻關,積極推進“智改數轉",推出更多行業領先、成本最優的創新產品。
目前,廣安高新區內已有30%以上的規上企業啟動“智改數轉”。據悉,自2021年實施“同城融圈”戰略以來,鄰水聚焦重慶產業發展趨勢和需求,加快產業持續迭代升級,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條現代化,實現了汽車研發設計,底盤系統、電氣系統、發動機系統、車身系統等汽車零部件配套,汽車整車生產的完整產業鏈條。"我們將全面對接重慶制造業發展布局,謀劃構建了以汽摩制造為主導,清潔能源裝備為新興賽道,先進材料、智能制造為特色的‘112’現代工業產業體系,積極搶抓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智改數轉’行動機遇,一企一策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鄰水縣委書記黃永鴻表示,向“新”而行,以智提質,是鄰水探索的路徑。
共建平臺成勢見效
盛夏時節,華鎣山、銅鑼山兩山之間的一座現代化新城拔節成長。
站在川渝高竹新區新區竹苑平臺遠眺,川渝產業合作雙向賦能、鏈主共建、成果共享的標志性項目——時代長安動力電池的選址地上,機械不停開動,正進行基礎道路建設和場地平整。作為全國首個跨省域共建的新區——川渝高竹新區正蓬勃發展。
四川瑞創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遷至川渝高竹新區的企業,是西南地區最大的民營汽車設計、樣車制造企業。
四川瑞創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展示。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入駐高竹新區后,得益于更好的區位優勢,更低的運營成本,訂單每年增長10%以上,2023年實現年產值2.2億元。”四川瑞創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行政部部長李小飛介紹,公司主要從事汽車造型設計、模型制作、展車和房車生產,服務于長安汽車、一汽紅旗、廣汽集團等大型整車企業。“幾年來,高竹新區變化越來越大,我們享受的更多是好政策、好服務。”
據了解,高竹新區成立后,以“政策高地、價格洼地”吸引企業落地發展,兩省市為川渝高竹新區定制30多條“一體化”政策,幫助企業降本增效。今年1—5月,新區實現工業產值23.2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1億元,創稅收1億元。累計入駐企業201戶,建成投產89戶,規上企業50戶。在川渝高竹新區入駐企業中,投產企業有63戶是汽車的配件制造,主要為長安汽車、長安福特、賽力斯等主機廠配套加工,汽車零配件產業集群初步成型,成為川渝高竹新區的主要工業產業。
如今,川渝高竹新區這塊“先行先試”的試驗田,探索出了一條跨區域協同發展的新路徑。根據規劃,到2035年,川渝高竹新區建設規模將達到38平方公里,集聚人口達到28萬人,完成總投資2200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2020年12月29日,川渝兩省市政府共同批復設立川渝高竹新區,新區囊括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高灘鎮、壇同鎮和重慶市渝北區茨竹鎮、大灣鎮部分行政區域,成為全國首個跨省域共建新區;這里承載著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重大歷史使命。
曾經,受限于行政區劃,兩地無論是在公共服務還是招商引資方面都有不少差距,給當地群眾和企業帶來了諸多不便。川渝高竹新區設立后,看不見的壁壘被打破。四川、重慶兩省市為新區定制的“一體化政策”,實打實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將稅費征管領域的118項川渝差異事項統一了67項,并正在持續推進差異消融。”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累計向川渝兩地納稅人提供線上線下涉稅業務超26萬筆,辦稅時間縮短60%。
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大廳。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進入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大廳,一張普通而特別的增值稅發票存根引人注目。這是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開出的首張發票存根。2023年,這張增值稅發票存根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它的背后,見證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稅收征管一體化改革的成果。
據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打造電子稅務局,率先在全國實現跨省域稅務數據系統歸集、共聯共享,確保納稅人登錄一個系統即可辦理川渝兩省市所有稅費業務,這意味著在新區,納稅人既可以辦理重慶的業務,也可以辦理四川的業務,極大方便了納稅人。“這里智能填單機等智能終端一應俱全,在上面,納稅人可以實現自助辦稅、發票申領、發票代開、智能填表、一體辦稅等體驗。以往需要重慶、四川兩頭跑的納稅業務,現在一個大廳內就能完成。”
扎根新區多年的四川億耐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民成深有感觸:“企業在稅費政策上可以‘從優’適用兩地標準,在土地及水電氣等要素成本上可以適用兩地較低的標準。我們算了一筆賬,新區工業用地成本要比重慶、成都低50%左右,水電氣要素成本要低15%以上。”
“為實現在公共服務上共建共享,我們爭取重慶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廣安延伸,推進公共設施共建共享、政務服務聯通互認、就業服務同城待遇、市場體系同標共建、城鄉居民戶口通遷、社會保險接軌銜接、社會治理聯動協作,公共服務領域基本實現與重慶銜接同軌。”張彤說,目前,311項“川渝通辦”、262項“省內通辦”、190項“跨省通辦”事項已全部落地,拓展實施31項“渝廣通辦”特色事項,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朱虹、王凡、實習生肖斯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