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李哲——
我為長城建“檔案”(為夢想奔跑)
李哲不是在野外“尋秘”,就是在工作室里“解密”。
地上撿的碎石料、空中飛的改造航模、電腦里保存的200多萬張圖像,都是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李哲這20年來積攢的“無價之寶”。
2003年的一次偶然發現,讓李哲與長城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天津大學建筑學院讀研期間,李哲跟著張玉坤教授一起研究中國北方堡寨聚落。一次野外勘探,團隊意外發現很多古村古堡都是明長城的防御單位,此后,張玉坤決定帶著團隊研究長城建筑遺產保護與信息技術應用。
“以前勘測主要靠手工繪圖,但明長城長達8000多公里,工作量太大了?!币婚_始沒有能用的低空飛行民用無人機,李哲就找到航模愛好者,給航模安上攝影設備,同時又找到專業機構,提升設備的飛行穩定性。隨著無人機低空信息采集技術的普及,團隊研究進度加快。
2011年,團隊建立起明長城的防御體系數據庫,“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開始探索矢量化、數字化整理數據。”2018年底,已經成為老師的李哲又帶著學生啟動了“長城全線實景三維圖像”采集工程。
歷經近6年時間,日均采集五六公里城墻,跨越13個省區市……團隊對明長城全線超九成人工墻體進行“掃描式”連續圖像采集,“圖像可精細到厘米級,連磚縫都可以看到?!崩钫苷f。
在調研過程中,李哲和團隊也發現了長城的許多“秘密”。比如,引發學界關注的發現——暗門。
長城的暗門與關、口類似,是一種為通行提供便利的通關設施。通過數據庫比對和實地踏勘,團隊甄別出130多處長城暗門實物遺存,結合輿圖,共確認220余處長城暗門,并為暗門構建了譜系。
2023年底,團隊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明長城段首次發現了史書中記載的暗門中最為隱秘的突門實物?!巴婚T的外側封堵層結構因脆弱難于保存,偶有遺跡也極易被誤認為是墻體破損而被忽視?!崩钫苷f,“這也提醒我們必須加快調研和數字化進程,助力做好長城保護傳承工作?!?/P>
“未來,我們將繼續推進長城的數字化工作,為長城全線做好數字化存檔工作,讓人們更全面地認識長城、了解長城。”李哲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23日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