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揭榜掛帥”
用最少的糧食產最多的肉蛋奶
“我們找到了一種新的菌酶協同發酵方案,白酒糟發酵后的蛋白質含量提升20%。”7月25日,拿到最新實驗數據后,鐵騎力士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技術總監周建川興奮地向團隊分享好消息。
2021年起,鐵騎力士參與實施兩個“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開始與時間賽跑。早日攻關成功,就能早日實現飼用豆粕減量替代,用最少的糧食產最多的肉蛋奶。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
在政策支持下,像鐵騎力士這樣的民營企業,正在科技創新中嶄露頭角。
企業如何唱主角?
既發揮所長,又協同作戰
“最新一批白酒糟發酵情況如何?”“營養成分評價結果出來了嗎?”……7月24日,剛從安徽出差回來,周建川就一頭扎進研發中心,詢問實驗進展。
在鐵騎力士成都雙流研發中心,科研人員正在開展一項重大科技攻關——利用微生物菌種,把白酒糟中的纖維素轉化為蛋白質,用在飼料中,替代一部分豆粕。
難點在于篩選菌種。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數以百萬計,如何才能找到優勢菌種?為此,科研團隊已嘗試過上百種方案。周建川說:“四川白酒糟產量很大,如果能‘無中生有’,將纖維素轉化為蛋白質,意義重大。”
周建川所說的“意義重大”關乎國家糧食安全。我國是全球第一大大豆進口國,2023年進口大豆達9941萬噸,比上年增長11.4%,占全部糧食進口量的六成以上。大豆榨油后的副產品豆粕是重要的飼料蛋白來源,隨著國內肉蛋奶消費增加,大豆需求持續走高。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減豆”刻不容緩。
2021年,大北農、新希望、鐵騎力士等10家單位組隊,合力揭榜“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蛋白飼料生物工程制造前沿技術及新產品創制”。簡單來說,該項目將利用微生物等多種手段,創制出豆粕的替代蛋白。與此同時,鐵騎力士還參與了另一項“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非糧飼料資源開發利用關鍵技術”,希望讓原本未被開發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糧食類飼料資源,比如花椒葉、蔬菜渣、火鍋渣等,進入飼料配方體系,實現豆粕減量替代。
由政府搭臺,建立聯合攻關機制,相當于組建了一個“國家隊”,把行業內最頂尖的技術力量匯聚在一起,合力辦大事。
鐵騎力士在其中發揮所長。該公司擁有深厚的飼料研發基礎,此前已對棉粕、花生粕、菜粕等多種雜糧雜粕進行營養價值評價,形成飼料原料營養價值數據庫,并在養殖環節推行了豆粕減量技術。此外,公司還建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馮光德實驗室,并成立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與知名農業科研院校長期合作,可以很好地鏈接各方資源,合力攻關。
“既發揮所長,各單位又協同作戰。”周建川介紹,“國家隊”成立了專家指導委員會和創新聯盟,不僅能與其他單位開展技術交流,還在生物發酵的工作方法思路上、菌種篩選的方向上,得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譙仕彥等專家的長期指導,解決了關鍵性技術難題。“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參與國家重大技術攻關,最大的收獲是科研能力的提升。”
為何讓企業唱主角?
讓科技創新離需求更近、離產業更近
取得實驗室成果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讓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邁向產業化。這也是讓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的深意所在。
“企業更貼近市場,也更懂行業的需求和痛點。”周建川舉例,早在2022年,豆粕市場行情就一路飆升,從3500元/噸飆升到5100元/噸,企業有更緊迫的科研需求和動力,每年都保持充足的研發投入。
企業也有產業化的優勢。鐵騎力士在全國多地建有30余個現代化生豬繁育養殖基地和17個蛋雞養殖基地。依托這些生豬、蛋雞養殖基地,鐵騎力士在全國布局了10個生物發酵飼料工廠。“我們在加大科研力度的同時,同步推進應用。”周建川說,協同研發,也可以讓其他科研單位在公司的養殖基地進行成果轉化。
目前,鐵騎力士已開發應用非糧資源新型生物飼料32個,在飼用豆粕減量替代上初見成效。今年上半年,豬全程配方豆粕平均用量5.3%,較2021年前降低10.2個百分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讓鐵騎力士更加充滿信心和期待。“國家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信號很鮮明。下一步,我們要圍繞飼用豆粕減量替代持續攻關,同時積極申報其他重大科技項目,展現更多民企擔當。”周建川表示。
鐵騎力士的創新故事不是個例。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四川積極推動民營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2023年度,支持企業牽頭承擔的科技項目1300余項、資金7.27億元;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科技創新項目資金3940萬元,支持12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史曉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