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數字閱讀如何更有營養
【教育沙龍】
編者按
每逢暑期,關于閱讀的話題都會引發社會關注。隨著數字閱讀的普及,很多孩子閱讀時不再捧起書本,而是拿著平板電腦、手機,看得津津有味。這讓家長們有些不放心:孩子到底是在閱讀,還是在刷視頻、追劇、玩游戲?即便真是在閱讀,數字閱讀這種形式是否適合孩子?其推送的內容健康不健康、深度夠不夠,對孩子的成長是否有益?與此同時,很多學校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創設環境、開設課程,引導學生以正確心態與行動擁抱數字閱讀。本期,我們采訪專家、教師,共同探討這一話題。
隨著人工智能的興起和數字技術的普及,閱讀資源逐漸實現了全域化、全態化、規范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為全民閱讀、書香校園建設等開辟了新賽道。與此同時,閱讀碎片化、淺表化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如何讓數字閱讀走深走遠,向著有利于孩子成長的方向發展?本期特邀請首都師范大學原副校長、國家語委中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周建設,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師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胡慶芳,北京聯合大學語文教育教研室主任韓衛娟,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學生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雷云鶴,一起進行探討。
數字技術不斷拓展閱讀新樣態
記者:隨著數字技術不斷進步,很多新的閱讀形式被開啟,多地多校都進行了積極嘗試,實際效果怎么樣?
周建設: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及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的《關于深入實施“典耀中華”主題讀書行動的指導意見》精神,各地各校紛紛探索建設智能閱讀實驗室,拓展閱讀新樣態,此外還配有名家講壇、閱讀分享、心得講述、感悟筆談、名作推薦等專區。
在北京,首都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將閱讀列入重要建設內容,在全市開通京學通數字閱讀與寫作智能化平臺,推進全體師生閱讀、引導全民閱讀。海淀區提出“提高數字賦能水平”的重點任務,探索完善“導讀寫講評一體化”“智能+”經典閱讀新模式。
在成都,雙流區實驗小學外國語學校依托教育部“導讀寫評一體化”經典閱讀新模式探索項目,進行跨領域閱讀資源建設,結合基礎性課程和拓展性課程開展賦能閱讀,包括“品能”“語能”“體能”“藝能”“創能”“科能”等材料閱讀,形成了具有重大創新價值和顯著成效的閱讀資源和教育體系。
胡慶芳:學生日常的數字閱讀,表現為多渠道的閱讀來源和多形態的閱讀內容,諸如通過搜索引擎查找相關資料,通過互動生成軟件完成作業,通過瀏覽器閱讀網頁信息,通過各種媒體客戶端或自媒體瀏覽資訊,以及收聽網絡有聲讀物等。
上海的一些中小學校,如普陀區的曹楊小學、楊浦區的平涼路第三小學,已嘗試將平板電腦引進課堂教學,學生利用平板電腦閱讀數字教材、聯網查詢資料。閔行區的薔薇小學,則是將數碼點讀筆運用在課堂中。
韓衛娟:聽書、讀電子書、看視頻講書、通過豐富的網絡平臺獲取信息等,這些都被稱為數字閱讀。時代的發展要求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因此,包括數字閱讀、紙媒閱讀等在內的“多媒介閱讀”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一個熱點,很多學校都積極主動地推進數字閱讀,以提升學生閱讀素養。
聽書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通過播放有聲讀物,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促進學生語感的形成。比如山東省青州市宏遠學校,就利用廣播臺針對不同年級播放不同的圖書內容,低年級是童話故事,中高年級是長篇小說。還有一些學校,如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北京海淀石油實驗小學等,把上課鈴聲變成詩詞朗誦,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孩子領略詩詞之美,自然而然地背誦一些經典詩詞。
線上線下閱讀相結合的智慧閱讀系統,既能夠記錄學生閱讀的實際情況,又能對其進行針對性跟蹤指導和評價,使得因材施教的個性化閱讀成為可能。比如山西聞喜城西小學在智慧圖書館的建設中配備了智慧閱讀系統,實時跟蹤學生閱讀狀況并及時給出閱讀書目建議。
不少學校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平臺,引導學生在分享交流中愛上閱讀。華中師范大學蘇州灣實驗小學在網上建設了學校專屬的閱讀社區,引導全校師生線上閱讀、分享、交流,使得全校師生成為一個學習共同體。有的學校專門設置閱讀微信公眾號,如北京市東城區黑芝麻胡同小學織染局校區,通過建設公眾號平臺來推動親子閱讀,加強家校合作。還有一些學校注重聽書與表達相結合,如北京十一學校、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等,引進朗讀亭等設備,通過數字方式提供朗讀示范和指導,同時也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實踐與分享。
深度閱讀面臨新技術挑戰
記者:新技術在為閱讀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給深度閱讀帶來挑戰。很多家長擔心數字閱讀并不能讓孩子進行深入思考并建立邏輯思維。這一問題應該如何面對和解決?
周建設:是的,數字時代閱讀載體的全態化,為閱讀提供了時空的便利。然而,什么樣的內容適合什么樣的閱讀者,卻是一個久而未決的難題。開卷有益向來是勉勵讀書的真言,然而數字時代,由于信息的海量生成,“卷”在何方、何處開卷,卻成為閱讀研究者面臨的新難題。
韓衛娟:數字閱讀能夠實現一屏萬卷,“文、圖、聲”兼有,極大地提升了閱讀效率,豐富了閱讀體驗。然而,不論是個人經驗還是研究成果都表明,紙媒閱讀比數字閱讀更容易讓人集中注意力、進入深度閱讀。這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例如,數字閱讀時,圖畫、聲音、視頻甚至多種選擇的網頁信息等,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讓心境變得相對浮躁。而閱讀,恰恰需要靜下心來感受書籍帶來的美好情感,與書籍產生共鳴,或是沉下心去,不斷理解、反思書籍的要義。此外,當前數字閱讀內容質量高低不一,有時為了賺流量嘩眾取寵,致使推送內容不夠經典,從而導致讀者長期停留在淺表化閱讀,喪失了閱讀經典的興趣與能力。
雷云鶴:算法推薦是當前閱讀消費群體獲取和選擇閱讀材料的主要方式,新技術正在重構與數字閱讀相適應的閱讀行為。不同的算法和平臺可能會有不同的實現方式,但它們的本質都是對信息消費主體興趣和偏好進行分析和預測,它們的目標都是為消費群體提供更加準確、相關和個性化的推薦內容。
胡慶芳:由于算法推薦大行其道,作為閱讀消費者的學生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依賴推薦信息,沉迷于“舒適區”的淺表閱讀,久而久之,漸漸失去了提出問題、主動檢索、產生懷疑、自覺辨別、自主建構等主動閱讀的意識和行為,被動地成為數字化媒體的“投喂者”。
此外,數字閱讀是以數字工具為載體,通過超鏈接等方式提供網狀信息的。這種形式很容易使閱讀者的注意力分散,并對閱讀者的閱讀深度和專注度產生干擾。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學生作為閱讀者沒有擺正與便捷化的數字媒體之間的關系。數字媒體應是為學生主動學習服務的,也就是說,培養學生的深度思考習慣,需要我們為其提供主動閱讀、自我建構的機會和體驗。
科學配置閱讀資源,讓人的能力與技術發展相得益彰
記者:在數字技術大發展的背景下,數字閱讀如何才能成為真正有意義的閱讀?在推進青少年數字閱讀過程中,如何讓孩子們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和效果?
胡慶芳:越來越普及的數智環境,對人的注意力和自律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戰,對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學生更是如此。在學生數字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問題引導,以問題驅動學生進行主動思考;要加強任務設計,以知識生成替代知識搜集;要加強反饋檢查,以解釋表達驅動信息加工,從而讓數字技術賦能高質量閱讀。
韓衛娟:從數字閱讀本身來說,進一步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契合技術優勢,建設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數字閱讀內容,是未來必須應對的挑戰。在推進青少年數字閱讀過程中,我們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培養學生進行經典閱讀的習慣,讓他們具備深度閱讀的能力。當前的語文課程改革十分提倡閱讀經典作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經典閱讀。因為真正的經典作品往往代表著博大、高尚的審美追求,具有深邃、真摯的思想文化內涵,能夠幫助讀者超越平庸和貧乏,遠離虛無與輕浮。深度閱讀經典作品,可以引導學生真正認識到文學與思想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促使他們更為喜好高質量作品,從而具備對低劣數字閱讀內容的辨別力和抵抗力。
第二,要嘗試掌握一定的數字閱讀策略,提升數字閱讀素養。相比紙媒閱讀,數字閱讀給了讀者更多選擇。這就需要讀者掌握應對多種選擇的策略,比如運用批判性思維進行信息篩選、真偽辨別;具備集中注意力的自覺,并嘗試將紙媒的深度閱讀策略遷移運用到數字閱讀中。目前,已經有一些教師在閱讀指導時將數字閱讀納入指導范疇,并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策略,從而進行有效深入的閱讀。
第三,將數字閱讀和紙媒閱讀有機整合,根據不同讀物的特點選擇不同媒介進行閱讀。如歷史故事、成語故事等,本身情節就生動有趣,可以選擇有聲讀物進行聽讀。而對于一些意蘊深厚、思想深刻的作品,如我國的四大名著,就需要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深度思考,不斷比較、挖掘、辨析,才能真正讀懂,這些書籍則可以采取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的紙媒閱讀方式。對于那些主要用于尋求答案、解決問題的書籍,則可以借助視頻講書或者網頁瀏覽的方式,盡快地搜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記者:國家倡導全民閱讀,科學配置閱讀資料是其中重要一環,它在實現人的能力與技術同步發展、相得益彰方面會起到什么作用?
周建設:閱讀資源對于公民素養培養至關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當前語文教學配置的閱讀資源偏窄。語文,通常的理解是“語言+文學”。語言是工具,工具的功能強弱與配置閱讀材料的質量密切相關;文學是藝術,是用語言符號抒寫情感意象,具有與用筆繪畫同樣的作用。如果僅僅將文學性的材料配置為閱讀材料,它的能量就將十分有限,作為工具也將軟綿無力。要增強語言的工具能力,就應從所有學科中篩選內容,而不僅局限于語文學科,這樣,才能使語言所蘊含的人文素養能量強大起來。
胡慶芳:在閱讀的過程中,人際關系情感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閱讀或教育本身,新技術的應用無法替代青少年在社會環境中所需要養成的責任感、團體意識、社會情感。因此,在數字閱讀的過程中,應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互動,進行及時的分享和研討。
雷云鶴:對學生數字閱讀中接觸內容的質量進行規范管理也十分必要。國家標準委于2022年發布中小學數字教材國家標準,使得數字教材資源開發更加規范,有助于保障教材質量,同時加強青少年視力保護。此外,對于數字教材以外的數字閱讀,由于網絡信息涉及范圍廣,難以實現全方位管理,因而存在潛在風險,亟須建立完善未成年人數據使用權限和信息過濾機制,避免網絡不良信息污染,為兒童在數字化時代安全、愉快地學習和成長提供保障。
韓衛娟:數字閱讀是技術進步的體現,未來還會在人工智能技術等的推動下,獲得更加強勢的發展。這也倒逼教育面向未來培養學生必須具備的新型能力,如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判斷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能夠應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挑戰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等。只有當人的能力與技術同步發展、相得益彰,技術才能真正讓人生更精彩。因此,我們要學會擁抱科技,用開放的心態迎接數字閱讀帶來的豐富與美好;學會駕馭數字閱讀,真正享受到閱讀的樂趣。(記者 杜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