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俺来也俺啦最新官网无码,青草青草视频在线观看2,在线看黄av免费观看不用下载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南口戰役爆發87周年之際 昌平區“民族記憶”禾子澗村史二館開啟試運行

他將廢棄的長城磚壘進村史館

2024年08月08日10:06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他將廢棄的長城磚壘進村史館

楊國慶利用長城磚壘砌的展臺

《北京青年報》2019年5月16日報道

在黃樓院長城附近發現的印章

在戰地遺址發現的防毒面具

被子彈擊穿的日軍鋼盔,發現于黃樓院長城附近

8月8日,在南口戰役爆發87周年之際,位于北京市昌平區流村鎮禾子澗村的“民族記憶”禾子澗村史二館開啟試運行,該館展出上百件與南口戰役相關的遺存,全部由南口戰役民間研究者楊國慶提供。在建館過程中,楊國慶還從黃樓院附近搶救下上百塊長城磚,并將其用于壘砌村史館的展臺。在南口戰役中,中國軍隊曾在黃樓院長城一帶阻擊日軍。

市民路遇施工現場 搶救上百塊長城磚

“民族記憶”禾子澗村史二館,位于昌平區的西部深山區,展廳面積約90平方米,展覽分為“戰爭烽火”“平西平北抗日斗爭”“禾子澗往事”三個章節。展廳內有10個展柜,陳列著百余件南口戰役的歷史遺存,全部是由楊國慶在田野考察中所采集。

在展室內,兩座由青磚碼砌的展臺十分顯眼。“這些青磚出自明代黃樓院長城,距離禾子澗村不遠。”展館策展人楊國慶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今年6月的一天,他開車經過黃樓院口,見路邊有工人在拆除廢棄房屋時,清理出多塊長城磚,擔心這些城磚被當成建筑垃圾,于是他下車與工人交涉,對方同意他將城磚運走。

長城磚為何會出現在施工現場?據楊國慶了解,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公眾對古跡遺址的保護意識相對薄弱,長城附近村民拆長城磚蓋房的情況屢有發生。此次楊國慶搶救的黃樓院口城磚,就是當地村民從附近長城拆下后用于建房的。歷經五十多年,隨著建筑物的荒廢、被拆除,這些老城磚就此流落到山谷中。

楊國慶親手將這些散磚收集起來,其中整磚約80塊、殘磚約20塊。他駕車將上百塊城磚運回禾子澗村,碰巧村史館需要壘砌展臺,讓這些城磚得到再次利用。瓦工使用白灰、沙子和水攪拌成黏合劑,兩座具有長城古韻的展臺很快壘砌完成。

城磚出自明代長城 見證南口戰役山地戰

楊國慶認為,在黃樓院口發現的城磚,與南口戰役存在一定關聯,從而賦予這些城磚獨特的人文價值。

時間回到1937年,日軍侵占平津后,調集7萬余兵力向南口進攻,妄圖入侵山西、綏遠等地。為阻止日軍向西北擴張,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三軍等奉命搶防南口,在上百華里的地域布防6萬多官兵,南口戰役于8月8日打響。經過20多天的鏖戰,中國軍隊傷亡36942人,斃傷日軍15000余人,在傷亡過大、后援不繼的情況下只得撤出南口,南口抗戰以失利告終。

1937年8月31日的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周刊發表評論:“不管南口陣地事實上的失卻,然而這一頁光榮的戰史,將永久與長城各口抗戰、淞滬兩次戰役鼎足而三,長久活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

“在南口戰役中,黃樓院的山地戰非常激烈,兩軍圍繞長城展開交火,城墻上至今遺存有多處彈坑。”據楊國慶介紹,從2005年至今,他已探訪黃樓院戰地遺址達30余次,收集到比較豐富的戰場遺物,如子彈頭、炮彈皮、刀鞘、日軍防毒面具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楊國慶在黃樓院長城附近發現多件人體骨骼,其中包括兩具頭骨,這些遺骨總重12公斤。在發現骨骸的地點,楊國慶還找到兩枚日軍身份牌、一頂被子彈擊穿的日式鋼盔、數枚日本國硬幣,以及刻有“荒木”的印章等,這些實物證明遺骨的身份極有可能是日軍軍人。北青報記者看到,在村史館的展柜中,這些出自黃樓院的戰爭遺存多有展出。

楊國慶談到,能夠在黃樓院發現這些遺物,證明當時戰斗的激烈程度。黃樓院的明代長城,恰恰是兩軍的交戰地點,因此壘砌展臺所用城磚,都是抗戰歷史的“見證者”。這兩座獨特的展臺,將用來陳列與長城有關的歷史遺存。

民間學者的數千件藏品 如何來到禾子澗村史館

楊國慶是如何積累下豐富的戰地遺存?眾多遺物又是如何來到村史館?這還要從楊國慶與南口戰役結緣說起。

1963年4月22日,楊國慶出生在昌平下口村,曾就職于十三陵糧管所,1999年在昌平城區開始經營一家熟食店,其租用的門臉房分為上下兩層,一層經營熟食,地下室堆放雜物。

2005年,楊國慶到昌平區長峪城登山,發現長城磚上彈孔密布,后經證實系南口戰役留下的遺跡,這給楊國慶的內心帶來極大震撼。自此,他經常游走在長城周邊,結合南口戰役相關史料,開展田野考察和口述史調查。

在過去的十九年里,楊國慶數次走訪昌平、延慶、懷柔、門頭溝、懷來等地的上百個獨立陣地“打掃戰場”,并奔赴山東、湖南、湖北、貴州、云南、內蒙古、新疆等地,尋訪南口戰役參戰老兵及其后代。

隨著收集實物數量不斷增多,2010年,楊國慶將自家熟食店的地下室辟為“南口抗戰紀念展室”,用來陳列戰地遺存和調查成果。次年,昌平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展室“北京市昌平區市民素質教育基地”稱號。

在地下展室開放的十一年里,楊國慶接待抗戰老兵十余名、接待抗戰將士后代近百人。觀眾中有學生、教師、企業職員、政府人員、公安干警、部隊官兵,還有日本、法國、德國、瑞士、新西蘭的觀眾慕名而來。因在保護長城、調查戰地遺址方面的貢獻,楊國慶還被北京市文物局授予“北京最美文物守護人”的稱號。

而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楊國慶措手不及。2021年,展室所在的鋪面房停租,展室面臨關閉。十余年的田野考察,楊國慶收集的戰地遺存眾多,僅廢棄的子彈殼、炮彈皮、彈夾等就多達3000件,加上相關歷史資料和書籍,楊國慶的藏品裝滿了161個紙箱。正當他為藏品無處安放而發愁時,昌平區流村鎮禾子澗村支部委員會表示,愿為其藏品免費提供存放場地。這不僅解了楊國慶的燃眉之急,也為當地村史館的擴建奠定了展陳基礎。

對話

對話人:懷來南口戰役紀念館榮譽館長楊國慶

館址曾建有侵華日軍炮樓 建村史館得到多方支持

北青報:村史館選址的禾子澗村,與南口戰役存在哪些關聯?

楊國慶:在南口戰役中,日軍從正面進攻南口、居庸關防線的同時,從南口西側群山的各條溝谷迂回推進,位于昌平西部深山區的禾子澗村,成為南口戰役右翼戰場的核心。中國軍隊在禾子澗村附近的鍋頂山等地抵抗日軍且傷亡慘重。隨著南口戰役失利,禾子澗村落入敵手。今天禾子澗村史二館的所在地,正是當年日軍建造炮樓的地點。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還曾在禾子澗村開采石棉礦,當地至今還遺存有礦洞。

北青報:調查成果能在村史館展出,得到了哪些幫助?

楊國慶:我在昌平城區開辦展室期間,禾子澗村的盧全利書記曾先后來展館參觀10余次,對我的歷史調查表現出濃厚興趣。在展室面臨搬家,也是我最困難的時候,盧書記為我收集的實物提供存放地,同時積極擴建村史館,讓這些歷史遺存有了展出平臺。此外,我還得到了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基金”項目的10萬元資助,這筆錢用于制作展板、添置展柜、購買辦公設備等。

針對南口戰役的歷史調查,我已經持續了十九年,其間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與鼓勵,如抗戰老兵后代高愛華女士,2021年聽說展室搬家的消息后,她向我資助5萬元,這筆錢我用于搬家,以及購買和南口戰役相關的歷史資料等;劉佳穎是一位“80后”,她在一家外企工作,資助我2萬元用于歷史調查,為還原南口戰役的歷史,她還根據我的田野調查,制作了16集的視頻短片;宋曉峰先生是一位自由攝影人,他搜集到大量日軍的史料,陸續贈送給我用于歷史研究。

北青報:禾子澗村史二館能為公眾提供哪些服務?

楊國慶:禾子澗村史二館從8月8日開始試運行,8月15日將正式開放。由于禾子澗村地處深山區,公共交通不是很便利,建議觀眾參觀前提前與禾子澗村委會(電話:80192790)聯系,確定參觀時間。在展陳方面,希望公眾通過村史館,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了解南口戰役,以客觀、理性、平和的心態看待歷史。我也會以此館為新的起點,繼續開展田野考察,讓南口戰役的歷史更加清晰,并不斷完善村史館的展陳內容。在此基礎上,我也希望能更多接觸參加南口戰役的老兵后代,利用我所掌握到的歷史信息,幫助他們找到先輩戰斗過的地方,并組織相關的田野考察活動,讓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群體,在親近大自然的同時走近歷史。

文并攝/記者 崔毅飛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