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得不比外出打工少,還有滿滿成就感”
近日,四川省瀘州市瀘縣海潮鎮(zhèn)王氏水稻種植家庭農場的王凌看著自家水稻豐產,開心地合不攏嘴。
2022年底,王凌放棄打工回了家,決心把家里的農活操持起來。他學習技術、考證和購買植保無人機,解決了勞動力、時間、成本等一系列問題?!白钪匾氖?,我覺得現(xiàn)在賺得不比外出打工少,還有滿滿成就感?!蓖趿枵f。
王凌準備操控植保無人機干農活。楊理攝
因為父親遇到“難題”
他放棄打工返鄉(xiāng)務農
22歲的王凌,是海潮鎮(zhèn)紅合村最年輕也是第一個“植保機飛手”。去年,他在成都錦江區(qū)慧飛天府無人機應用技術培訓中心(四川天府分校)參加培訓后,拿到了《植保無人機操作證》,成為了一名合格的“植保機飛手”。
作為年輕人,王凌感覺自己在某些方面要比老一輩“強”一些。父親有了自購植保無人機的想法后,就由他去“落地實施”。培訓學校是他自己通過網(wǎng)上查詢后找到的,聯(lián)系培訓、參加學習、考證等一氣呵成。家里這臺型號為大疆T60的植保無人機,也是王凌花費6萬元買來的,型號、功能、質量都經(jīng)過精挑細選。這些事情,父親一個人幾乎辦不到。
王凌說,自己讀書不在行,進社會的時間比較早,也曾很“沖闖”。前幾年,他跟著海潮鎮(zhèn)本地的木工師傅學技術,后來跟著師傅去了新疆、江蘇、云南、貴州和山東打工,跑過好多地方,對外面的世界并不陌生。然而,王凌感覺到自己雖然不“社恐”,卻不太喜歡跟太多陌生人打交道。
2022年之前,王凌的父親王定均一直獨自在家務農,那年,父親提到一件事:家里的雜交水稻田需要施肥、施藥,但自己越來越老了,有些吃不消。偶然間聽說外地有人用大型無人機操作農活,可以省去繁重的勞動力。
父親到處打聽詢問,最終從成都租用了一臺植保無人機,請了操作員到自家田地里作業(yè),一番體驗下來,父親連聲說“高科技就是好”。但經(jīng)常租用有些不劃算,而且距離遠,時間也要提前預約,很是麻煩。
父親這么一說,王凌當即有了自己的想法,2022年底,他放棄打工回了家,決心把家里的農活操持起來。
植保機更適合年輕人操作
他說返鄉(xiāng)后悠閑又充實
回家后的王凌,一刻也沒閑著,率先落實的就是學習技術、考證和購買植保無人機,先把父親憂心的事情解決了。
2023年開始,王凌操控植保無人機幫父親務農。植保無人機用處很大,通過正確操作,可以完成施藥、施肥、授粉揚花等農活。更重要的是,家里有了植保無人機,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勞動力、時間、成本等一系列問題。
王定均說,2022年前,家里160畝稻田都是靠人力干活,人手不夠,他就請人,比如揚花授粉,他要抬著6米長的桿子去“抖動”開放后的稻花,搶時間的狀況下,完全不能歇氣,但這樣的授粉方式不算最好,如果用植保無人機授粉會更均勻。打藥的話,120畝的土地,10個人要連續(xù)干兩天,而植保無人機在1個半小時內飛幾圈就完成了,所以,人工和機械操作根本不是一回事。
“他回家后可以睡懶覺。”王定均說,兒子王凌回家后整個人都放松了,壓力不像原來那么大,最明顯的就是可以睡懶覺。
王凌說,父親也可以學著飛植保無人機和考證,但就駕駛技術和熟練度來說,還是年輕人更合適,比如從安全角度考慮,遇到障礙物等緊急情況時需作出反應,年輕人應該比老一輩更勝一籌。現(xiàn)在,父子之間常為生活日常拌嘴,但兩人都感覺很幸福。
兒子回家后,父親又有了干勁,他申請成立了“海潮鎮(zhèn)王氏水稻種植家庭農場”,接下來想把家里的種植稻田再擴大,先增加到300畝。
“現(xiàn)在,海潮鎮(zhèn)應該還有七八個人考了證,大家都嘗到了甜頭,有年輕人也有中年人。”王凌說,返鄉(xiāng)務農后他感覺很充實,家里的農活不在話下,除了操作植保無人機,下田插秧、收種自己都會。鎮(zhèn)上有農戶需要,他也會拿著植保無人機去幫忙,甚至還在宜賓興文縣接了不少單,每天都安排得滿滿當當。最重要的是,他仔細算下來,現(xiàn)在賺得不比外出打工少。
王凌說,飛植保無人機、干農活,以及農戶的需要,給自己帶來了成就感。稻田的收獲也讓人欣喜,關鍵是家里人還能互相照顧。
王凌一直盯著顯示屏,觀察作業(yè)過程。楊理攝
海潮還有不少年輕人
也選擇了返鄉(xiāng)務農
如今在海潮鎮(zhèn)上,返鄉(xiāng)務農的年輕人不止王凌一位。鎮(zhèn)上的瀘縣綠植源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兩位“90后”去年也選擇返鄉(xiāng)務農,在4個“80后”的帶動下學習農技知識和技巧,也正在進行植保無人機的培訓和考證。該專業(yè)合作社現(xiàn)在擁有3臺寬度1.8米左右、載重120斤左右的植保無人機,還有插秧機、收割機、拖拉機等農用機械設備,都是交給年輕人操作。
“他們中,有的人以前在成都打工,有的從事教師行業(yè),甚至還有高級職稱,但都選擇回了家鄉(xiāng),因為他們心里都有家鄉(xiāng)情結。”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龍洪豐說,現(xiàn)在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想法有了變化,他們也想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作出貢獻。以前,用的都是傳統(tǒng)的農耕勞作方式,農戶很是辛苦,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鎮(zhèn)上幾個人開始研究外地先進的機械化耕作方式,一邊學一邊干,一邊購買機械,才漸漸有了現(xiàn)在這種比較成熟的模式。年輕人學習能力強,操控農用機械的技術也更靈活,這些都被農戶們看好。
“我們操作植保無人機幫農戶們揚花授粉,每天至少要完成400畝的農田耕作?!?3歲的武思豪直言,感覺自己比當初想象的還能吃苦,因為得到了農戶們的肯定,工作起來也更有干勁。
“喜歡機械類的東西,上手快,算是我們年輕人的特長,而且植保無人機前景還可以。”22歲的趙武藝也是抱著對農業(yè)機械的喜愛加入了專業(yè)合作社,他說,現(xiàn)在專業(yè)合作社的無人機已經(jīng)“飛到了”鎮(zhèn)外,去了合江還有納溪,遠點還去了隆昌。
在海潮鎮(zhèn),選擇返鄉(xiāng)務工和創(chuàng)業(yè)的年輕人都說,待在家里的感覺很好,守著親人和農田,助力糧食增產、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自己充滿干勁兒。(彭茜、楊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