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傳播手段 以網為媒連通世界
一身優雅的漢服,一口流利的中文,來自俄羅斯的留學生麗娜,是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上一道靚麗的風景。面對媒體的“包圍”,她侃侃而談,分享了許多自己對中國文化的感悟和加強文化交流的看法。
如今,透過網絡的窗口,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用不同的語言參與構建和諧舒適的輿論氛圍,這也為網絡文明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次大會上,與會嘉賓紛紛圍繞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網絡文明國際交流等話題分享經驗、發表觀點。
數字化助力傳統文化傳承保護
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是前提。
“云岡石窟開鑿于侏羅紀的砂巖體上,經歷了1500多年的歲月洗禮,數字化保護成為我們新的課題。”云岡研究院院長杭侃分享了相關的探索經驗:云岡石窟建成“數字云岡先進計算中心”一期,是全國文物系統首個先進計算中心。
“數字化技術的運用,使得我們可以不斷創新保護與傳播的手段。”杭侃說,依托高精度石窟數據,應用3D打印、XR、H5等技術,許多新場景得以出現。比如等比例復制的云岡石窟第12窟,豐富了云岡石窟藝術“行走”世界的手段。“第12窟展示了當年西涼、龜茲、高麗、天竺以及中原地區的樂舞形象,最近‘搬到’鄭州博物館進行展出,新聞一出吸引了各界關注,僅‘新浪河南’上的閱讀量就達1500萬。”
數字化既是熱詞,也是不少嘉賓心中的關鍵詞。
“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中國國家版本館黨委書記、館長劉成勇也作了經驗分享。
“我們打造了‘國家版本數據中心’,聚焦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了國家版本數字資源總庫。”劉成勇介紹,截至目前,國家版本館已經匯聚各類數據資源7億余條,數字版本入藏超3億種/冊/件,其中文獻類達33億余頁,涵蓋了從漢代到清代的古籍數字版本、近現代文獻、當代各類數字資源。“在此基礎上,我們開展了文創開發和研學活動,讓更多社會公眾都能感受‘版本文化’的獨特魅力。”
交流互鑒助中國故事傳播更廣
央企是國際傳播工作大局的一支特殊重要力量。網絡文明國際交流互鑒分論壇上,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劉啟宏登臺,分享了央企如何在深入參與國際傳播、講好中國故事中扛起政治擔當,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故事。
“近年來,我們開通并高質量運營海外各類社交媒體賬號,持續發布一系列展示中國企業科技創新、社會責任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內容。”劉啟宏介紹,企業還積極融入國際傳播主流輿論場,推動湄公河五國、拉美國家的主流媒體高層到南方電網調研,參與第五屆世界媒體峰會,向世界媒體推介中國式現代化南網實踐案例,“以科技力量促文明交流是我們的切入點,我們正持續傳播和共享中國的直流輸電技術和管理經驗。”
強化交流、攜手同行,這樣的觀點也得到國際友人的高度認同。
“在未來,我希望能更好地了解四川的歷史文化底蘊,向世界分享更多的四川故事。”穿著一身旗袍的中國外文局中東歐與中南亞傳播中心《愛看中國》欄目主編愛麗克斯·波茲達耶娃,絲毫不掩飾對成都的喜愛。
“去年我第一次來到成都,采訪世界科幻大會,這里開放的氛圍讓我印象深刻,對中國人常說的‘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有了更深的認識。”波茲達耶娃說,加強交流才能消除隔閡,才能攜手共建美好的精神家園,“我會站在外國人的視角去記錄中國偉大的發展歷程,講述更多有溫度、有深度的中國故事,把中國介紹給更多的人。”(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浩 劉春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