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耀新時代 鑄就新輝煌
——網絡文藝與文化強國建設分論壇舉行
會議現場。供圖主辦方
8月28日,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絡文藝與文化強國建設分論壇在四川成都舉行。這是中國網絡文明大會首次設立的以網絡文藝為主題的分論壇。
新時代,廣大文藝工作者如何科學把握網絡條件下文藝創作的特征和規律,如何正確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媒介,主動挖掘文藝領域蘊含的巨大潛能,為網絡文明建設注入更多積極健康、正向有力的內容支撐?與會嘉賓圍繞“炳耀網絡文藝高質量 鑄就文化強國新輝煌”“科技賦能展示網絡文藝新氣象”“思想偉力指引文化強國新作為”等議題進行了主旨發言和嘉賓對談。
炳耀網絡文藝高質量 鑄就文化強國新輝煌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董耀鵬出席論壇并作題為《奮力書寫網絡文藝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主旨發言。他指出,新時代以來,網絡文藝觀照生活、描繪時代、延續文脈、彰顯價值,深刻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賦能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要進一步推動網絡文藝事業從“高原”向“高峰”躍升,需要著力把握好高擎思想旗幟強化責任擔當、聚力網絡文藝精品創作、抓好網絡文藝傳播、建強高素質網絡人才隊伍、強化網絡文藝理論建設、加強網絡文藝組織化建設等六個方面的工作。
中央網信辦副總工程師、秘書局局長吳東在致辭中指出,今年在中國網絡文明大會上首次設立網絡文藝與文化強國建設分論壇意義重大。網絡文藝要抓住信息化迅猛發展帶來的重大契機,實現全面徹底的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和智能化躍升,在提升網絡文化質量、塑造網絡新風正氣、推動網絡有序治理、促進網絡文明互鑒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增強對網絡文明建設的貢獻度。
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菲在致辭中表示,四川作為網絡大省、文藝大省,始終把網絡文藝作為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出臺《四川省重大文藝項目扶持和精品獎勵辦法》等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為網絡文藝創作、傳播和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保障,涌現出《瑯琊榜》《斗破蒼穹》等一批優秀網絡文藝作品,成為傳播中華文明、講好中國故事的優秀代表。
人民網董事長、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葉蓁蓁圍繞“人工智能與網絡文藝的時代交互”主題作主旨發言,他立足于由人民網開發并推廣使用的主流價值語料庫和大模型工具“人民審校”、“寫易”等形成的實踐經驗,建議“用AI治理AI”,確保人工智能文藝創作堅持主流價值,推動人工智能賦能網絡文藝發展,擔負起文化強國建設的時代使命。
青年文藝工作者代表王凱以《藝術家的大江大河就是生活和人民》為題進行了主旨發言。他結合《大江大河》《獵狐》《理想照耀中國》等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創作實際,分享了網絡文藝對其作品賦予的生機和活力。他表示,好的作品才是文藝工作者的核心競爭力,文藝工作者應始終把提高質量作為核心原則,堅定文化自信,緊貼時代脈搏,匯聚創造熱情,以昂揚向上的正能量來推動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思想偉力指引文化強國新作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藝繁榮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要大力發展網絡文藝。這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抓住機遇,推動網絡文藝高質量發展,為網絡文明建設作出新貢獻,提供了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
以“思想偉力指引文化強國新作為”為主題的嘉賓對談由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向云駒主持。向云駒表示,網絡時代及其網絡思維、網絡技術、網絡文藝和網絡傳播,是建設文化強國,構建中華文明標識體系的基礎框架、傳播平臺與重要路徑,是推進文明互鑒的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的交互機制,是建設全球文明倡議踐行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何沐陽曾創作許多優秀音樂作品并在社交平臺廣泛傳播,受到聽眾歡迎。他表示網絡文藝的發展為音樂傳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平臺,也為音樂人的成長提供了機遇,更讓世界看到中國音樂的創新活力。
在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副學部長彭文祥看來,科技賦能給網絡文藝插上騰飛的翅膀,思想偉力則是網絡文藝的靈魂。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網絡文藝成為了新時代文藝發展的新力量、文化強國建設的新載體。立足現實、放眼未來,網絡文藝必將以其豐富實踐、充沛活力和發展潛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當下,云端存儲、5G技術等手段迅猛發展,為網絡文藝工作者提供了高效的信息傳輸和廣泛的傳播渠道,使得文藝作品能夠迅速觸及廣大受眾,實現文化的共享與交流。中國聯通四川省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陳燕芬表示,他們積極探索“文化+科技+AI”的融合模式,基于聯通元景大模型打造的“中華器靈”創作平臺創新性講述文物故事,展現文物形象,讓歷史與現代交融,讓傳統與創新共存。
“作為一名兼職作家,我知道自己的寫作能力非常有限,作品能夠取得一定的成功,完全來自于現實的感染力,是時代造就了作品。”網絡作家(齊橙)、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龔江輝的網絡文學作品《大國重工》將穿越題材和中國重工業發展史相結合,被廣大年輕讀者喜愛,還被收錄至大英圖書館的中文館藏書目中。他表示,真正能夠傳世的作品,一定是具有深刻思想內涵的作品,能夠講好中國故事,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科技賦能展示網絡文藝新氣象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在部署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任務時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培育形成規模宏大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這為廣大文藝工作者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激發創意靈感、豐富文化內涵、表達思想情感,使文藝創作呈現更有內涵、更有潛力的新境界提供了指路明燈。
以“科技賦能展示網絡文藝新氣象”為主題的嘉賓對談由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主持。何弘表示,網絡文藝的發展,正是科技賦能文藝的結果。如何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正確認識網絡文藝的地位、作用、價值,推動網絡文藝更好承擔新的文化使命,需要廣大文藝工作者們做出深入的思考、拿出切實的行動。
為順應網絡文藝發展變化,加強對網絡文藝工作者的組織引領,2018年,全國首家省級網絡文藝家協會內蒙古網絡文藝家協會成立。內蒙古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冀曉青表示,網絡文藝家協會為內蒙古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注入活力,協會積極征求網絡文藝工作者和各方面意見建議,分別制定了入會、扶持、宣傳、獎懲等各方面細則,推動協會工作科學規范、嚴謹有序。同時,對網絡文藝工作者的創作扶持也不斷加強,持續深化人才隊伍建設,作品的傳播方式也得到了創新發展。
根據CNNIC第5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近11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8.0%。在短視頻、直播、人工智能等新時代網絡傳播和生產方式的加持下,戲曲、非遺文化等傳統藝術瑰寶呈現出全新面貌。國家一級演員、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單雯表示,互聯網不僅讓戲曲觀眾爆炸式地增長,大數據帶來的直觀即時的反饋也能夠指導藝術創作,同時還催生了一些有別于傳統舞臺藝術的新的戲曲藝術形態,推動了戲曲藝術的創新發展。
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為網絡文藝大展身手的廣闊空間。上海豫園股份集團首席文化官陳佳執導的河南衛視《2021端午奇妙游》在社交網絡上火熱出圈,豫園燈會“山海奇豫記”也通過AR等新興技術在社交平臺達到數億次觀看。她認為,科技賦能讓大家的創作思維更加開放,從而推動了文藝作品在表達形式和內容上的創新求變,最終讓創作者和觀眾情感達到同頻共振。
去年年底,不少網友在小紅書“種草”豫園燈會,分享游玩攻略,傳統文化借此平臺觸達上億年輕人。小紅書副總裁湯維維表示,近年來,越來越多年輕人聚集在小紅書,通過圖文、視頻、直播等形式記錄生活。平臺不僅通過算法、搜索等方式推動傳統文化在線上不斷被看到、被肯定、被共情,更創新活動策劃,激發年輕人走到線下親身體驗非遺等傳統文化的熱情。
互聯網為文藝創作實踐提供了豐厚土壤、開辟了嶄新空間,也為文藝文聯工作培育了新力量、帶來了新動能。互聯網已經成為文藝工作的重要陣地,網絡文藝日益成為網絡文明建設的主力軍。隨著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為文藝插上科技的翅膀,網絡文藝將持續為共建文明美好的網絡家園、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