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思想 爭做教育家——人民網聚焦四川教育強省系列訪談”(八)
扶軍:二十九載扎根古藺教育 讓清雋蘭香縈滿烏蒙腹地
2024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0個教師節,主題是“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根據教育部、人民日報社、全國少工委《關于在全國中小學開展2024“學習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主題活動的通知》,由四川省教育廳指導,人民網四川頻道、四川省教師發展中心、四川省教育學會邀請川內40位教育工作者,開展“學習新思想 爭做教育家——人民網聚焦四川教育強省系列訪談”,全面展現廣大教育工作者堅定“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與抱負,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設教育強省,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四川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
【個人簡介】
扶軍,男,漢族,中共黨員,1975年8月生,四川古藺人,大學學歷,正高級教師,四川省首屆“四有”好教師,四川省卓越校長,四川省教育廳胡霞名校長鼎興工作室成員,四川省陶行知研究會農村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專家組成員,瀘州市“酒城之星·名師之星”,瀘州市人民政府第七、八屆督學,首批瀘州市市級教研員工作站副領銜人,瀘州市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古藺縣領航校長。現任古藺縣金蘭高級中學校黨委書記,兼任古藺縣實驗學校黨總支部書記。
從中師生到高中黨委書記,從村小教師到四川省卓越校長,扶軍二十九載扎根古藺教育,做一名勤懇“栽花人”,讓清雋蘭香縈滿烏蒙腹地。他忠誠于黨,敬業于民,愛教于生,善引于師,為古藺的鄉村振興貢獻了不可忽視的教育力量。
扶軍為學生講解蘭花知識。隆素攝
拔起窮根,鄉村教育換新顏
“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這是那時古藺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真實映證。2007年,扶軍走上了魚化鄉中心校校長的崗位。受經濟水平桎梏,魚化鄉教育相當落后,教育質量常年“穩居”古藺縣29個鄉鎮后三名。當時的魚化鄉教育有兩爛:一是基礎設施爛,二是教師習慣性擺爛。像位于鄉政府所在地的魚化小學,沒有操場圍墻,公路橫穿校園,桌凳不穩用磚頭墊。老師們每天鈴聲響了才從街上姍姍而來。
魚化鄉老百姓們對優質教育的渴望越來越強烈,紛紛將孩子送往市區或鄰鎮。扶軍意識到,要是再不想辦法把學生留下來,魚化教育真要變成一潭死水了。于是,他下定決心,勢必要開啟一場巨大的改革,讓魚化教育“脫貧”。
扶軍對基礎設施建設和隊伍建設進行兩手抓。他將下轄學校的資源進行整合,集中公用經費實行預算制,保證學校運轉,并不斷向上爭取建設項目。
扶軍從魚化小學入手,積極動員當地老百姓捐贈土地,并參與到學校的建設中,又聯系華森制藥等知名企業,幾年間共投入2000多萬元,先后建成了全市唯一的鄉鎮學校400米田徑運動場和全縣最漂亮的鄉鎮小學。在魚化小學爆改成功后,扶軍又依樣畫葫蘆,基本解決了各校的設施陳舊問題。
在隊伍建設上,扶軍實行“加強團結、確保穩定、謀求發展”戰略。針對教師的“軟骨病”制定了詳細的學校3年發展規劃,實施精細化管理:強化思想教育;發掘干部人才重點培養,發展一個,帶動一片;強化師風師德督查,嚴明獎懲,激發教師發展內驅力;為老師創造展示自我的平臺。經過5年改革,魚化鄉中心校脫去了“積貧積弱”的帽子,常年獲評“教育質量綜合評估一等獎”,魚化也一躍成為古藺中部的教育高地。
古藺縣金蘭高級中學校校園一角。古藺縣金蘭高級中學供圖
教育強縣,使命必達戰必勝
莽莽烏蒙,山連著山,谷接著谷,經濟的落后嚴重影響了教育發展。那時的古藺縣城,沒有哪間初中的中考成績可以達到全市平均水平,優質生源嚴重外流。縣委縣政府以“近抓交通,遠抓教育”為思想引領,擬修建西區實驗學校,讓其成為一條“鯰魚”,攪動古藺教育的一潭死水。扶軍因為成績斐然,于2012年調任到縣城,擔任實驗學校的籌建辦主任,并任學校首任黨支部書記、校長。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2015年,學校的建設進入攻堅階段,扶軍帶著年輕男老師吃住在學校,每天早中晚3個碰頭會,確保詳細掌握建設進度,安排后續工作。“當時的西區民風不好,入夜后常有人來工地偷東西,就連已經通了電的電線都有人來偷,我和其他老師就輪流值夜班巡邏。七八月那種酷熱天,只有電扇,連水都沒有通,晚上一張涼席往地上一鋪,放個枕頭,倒頭就睡。白天抓進度,成天在工地上暴曬,每個人曬得黑黝黝的,身上穿的汗衫跟‘花斑蛇’似的。”回憶當年,扶軍忍不住唏噓感嘆,但又掩不住地驕傲。
學校如期建成,但距離成為一所優質學校還有很長的路。扶軍決定從頭做起,努力把自己打磨為一個教育專家。他不停地讀教育專著、參加各級各類培訓、聆聽專家講座……提煉出“成事成人,激發每位師生潛質;心有大我,做最美最好的自己”的辦學理念,以創古藺初中教育改革示范校、辦具有特色的區域性標準化品牌學校為發展目標,打造蘭香校園,圍繞“蘭”文化開展多彩活動,學校每年舉辦的“蘭文化藝術節”都會獲得廣泛的社會贊譽。
扶軍常說,“一名合格的老師,當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我們要把學習當做堅守終生的事業,如饑似渴地讀書,給學生當好榜樣和引路人”。他一路學習、研究、實踐、總結,多篇教育論文在國家、省、市、縣級刊物發表,承擔了多個省市課題主研并獲成果獎。
私下里,扶軍常自掏腰包,購買專業書籍送給干部和老師,在“茶話會”中與老師們交流讀書心得。在他的帶動下,學校的教育質量不斷提升。如今,實驗學校已成為瀘州市優秀學校、四川省文明校園、四川省優秀鄉村少年宮、瀘州市共產黨員示范單位、瀘州市藝術特色學校。
實驗學校成型后,大批優生留了下來。僅2023年,從實驗學校畢業考上雙一流大學的有68人,清北有5人。“一所學校,一片產業,一座新城,教育托起中國夢。”這所學校不僅帶動了古藺初中教育,實現了老百姓享受家門口的優質初中教育的愿望,更留住了人才,為社會民生和經濟發展做好了人力資源保障。
古藺縣金蘭高級中學校球場。古藺縣金蘭高級中學供圖
永不止步,翻山越嶺再探界
2018年,為了推動縣域高中教育發展,縣委縣政府又安排扶軍籌建金蘭高中。籌建前,一些老領導苦口婆心地勸他:“你辦啥子高中哦,就是古藺中學和藺陽中學現在的發展都惱火得很,你還要辦高中,你好好在實驗學校當校長多好嘛,何必找些虱子在頭上爬呀!”
盡管別人都不太看好,但對教育的熱愛還是促使他毅然接下了這個重任。
籌建碰上疫情,建設停工了許久,政策放開后,眼看著8月底就要開學,可距離學校建成還差一大截。為了能按時開學,扶軍起早貪黑,解決拆遷、劃款、設備采購安裝、水電氣路通訊、教師招聘、制度建設、文化設計等問題,工作繁瑣但他卻干得有條不紊。大夏天里,他戴著安全帽,揣著兩瓶水,汗如雨下地來回奔走在塵土飛揚的建筑工地上,一個多月的時間里,他整整瘦了13斤。終于,2020年8月31日,金蘭高中如期開學。
學校剛成立4年,年輕教師多、缺經驗、招生難。面對這樣的情況,扶軍堅持強教先強師。他借助瀘州市教研員工作站副站長身份,致力于培養研究型教師,打造學術型校園。通過外引內研、專業技能比賽,促使年輕教師在短時間內完成新手、老手、能手的蛻變。
扶軍說:“當今時代,圍繞高素質人才和科技制高點的國際競爭空前激烈,更要求我們持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著眼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在教體局的組織領導和扶軍的積極呼吁下,教體局成立了集團辦——以金蘭高中為龍頭,西區實驗學校為領航初中,協同9所農村初中學校聯合辦學。
在他的安排下,金蘭和實驗每學期派遣骨干教師下鄉上示范課、聽評課、開展教學視導和專題講座,并邀請集團學校干部、教師到金蘭和實驗跟崗學習。近兩年,鄉鎮初中的課改方案日趨完善,教師觀念、教學方式有了較大轉變,學生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在縣級教學展評中,集團內8個學科的教師獲得縣級一等獎,部分教師代表古藺參加市級比賽。如今,扶軍更是將一體化的腳步邁進小學,努力朝著建成小初高一體化培養模式不斷探索。
有了“源頭活水”,金蘭高中的教育質量進一步提升。4年來,學校獲得了瀘州市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基地學校、瀘州市“1+1+n”市級教研員工作站、瀘州市科技特色學校、瀘州市“十佳”學校品牌活動、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校、四川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范校等榮譽。在扶軍的帶領下,金蘭高中人敬業樂業,贏得了老百姓們的肯定與選擇!
此生無悔入藺州,來世還做“栽花人”。扶軍說:“一個人,一輩子爭取做成和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干教育。”
情懷不滅,勤而行之,未來,扶軍也將繼續深耕縣中振興,為烏蒙山區的鄉村振興揮灑熱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