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密慢性病防治網(微觀)
“家門口就能檢查、配藥,再也不用來回跑了!”江西貴溪市高坂村76歲的李大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需要每月復查配藥,自從鎮上有了慢性病管理中心,他看病方便多了。在這里,患者可以享受“篩查—評估—干預—治療—康復”一站式服務,不僅就醫體驗大為改善,看病負擔也有所減輕。
群眾身邊的慢性病管理機構越來越多,是不斷推動醫療資源下沉的結果,也是慢性病防治體系不斷完善的體現。近年來,從完善慢性病監測體系,到推進慢性病分級診療,再到建成數百個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我國全面實施綜合防控策略,逐步建立起覆蓋全國的慢性病防治服務體系,重大慢性病患者過早死亡率穩步下降。
與此同時,我國還針對重大慢性病開展攻堅行動。不久前,繼心腦血管疾病、癌癥之后,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多個部門發布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治行動實施方案。至此,我國對四大慢性病均已出臺專門行動方案。不斷采取有效干預措施,讓防控工作更科學、更精準。
也要看到,慢性病已成為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全國居民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比例超過85%,導致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70%以上。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提升慢性病防治能力,是當務之急,也是艱巨挑戰。
降低慢性病風險最有效的方式,是推動防治關口前移,加強早期篩查、早診早治。實現這一目標,要進一步推動慢性病防治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家庭醫生的慢性病管理能力,并完善醫保和救助政策,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合理就醫秩序。
在四川石棉,當地整合縣鄉村三級醫療資源,依托縣域醫共體的專家和團隊,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慢病管理“醫保服務包”改革,不僅讓慢性病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更高質量的服務,還提高了醫保基金使用效益。以基層為重心,統籌各方資源,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才能把慢性病患者留在基層,讓他們就醫更便捷、負擔也更輕。
慢性病的發生和流行與經濟、社會、人口、行為、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這決定了慢性病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將健康理念融入所有政策。近年來,從深入開展減鹽、減油、減糖和“體重管理年”等專項行動,到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加大血壓、血糖、血脂“三高共管”力度,再到將慢阻肺監測納入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工作內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深入推進,讓群眾健康素養不斷提升,慢性病防控環境顯著改善。從改善生活方式入手,建立層級預防、規范管理模式,就能營造出更有利于慢性病防治的社會環境。
慢性病防治事關家庭幸福、民生福祉,是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據統計,當前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超過78%,其中不少人同時患有兩種以上的慢性疾病,且慢性病患病呈年輕化趨勢。進一步完善慢性病防治工作機制,織密防治服務網絡,調動社會和個人參與積極性,定能不斷提高居民健康預期壽命,有效降低慢性病治療的經濟負擔,更好滿足群眾健康新期待。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12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