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安岳:“興產業 強鄉鎮” 農業產業強鎮可圈可點
日前,在《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公布農業產業強鎮項目通過評估名單(第二批)的通知》中,安岳縣合義鄉、元壩鎮雙雙通過農業產業強鎮項目評估(第二批)。這是安岳農業獲得的又一項國家級殊榮。
合義鄉、元壩鎮憑借什么特色產業獲得殊榮?四川省安岳縣在近年的農業產業強鎮項目中,都取得了哪些成效?金秋時節,我們走進安岳一探究竟。
新晉農業產業強鎮 “糧油+”產業風生水起
金秋時節,安岳縣合義鄉大安村十二組農戶唐其海,種植的中藥材白芷喜獲豐收。這段時間,他正抓緊晴好天氣晾曬白芷。
“這兩年我開始搞‘玉米+白芷’,從1畝多地發展到了8畝地。”唐其海高興地說,“因為,白芷套種玉米有搞頭。每畝可收獲3500斤,以單價2元/斤計,鮮貨的產值就達7000元左右;另外,套種的玉米還可收200多斤,產值又是兩三百元。而1畝投入總共就4000元,這樣,1畝的純收入就有3000多元!下一季,我準備把‘玉米+白芷’擴大到10多畝。”
與唐其海不同的是,重慶業主陳國近年來則在大安村發展起了“水稻+小龍蝦”產業,從130畝擴展到了530畝。他說:“我的稻蝦田,不打農藥、少用化肥,今年水稻大豐收,畝產達到了1500-1900斤,交售糧庫,售價比市場上的其他稻谷每斤高了2分錢;1畝還可養3季小龍蝦,共收獲2000斤,其中,早蝦賣到南京、上海等地,1斤高達150元!”
“2021年以前,合義鄉只有零星種植中藥材的,養殖小龍蝦的也很少,全鄉幾乎沒有主導產業。”安岳縣合義鄉鄉長丁飛鷹介紹,“自合義鄉被批準2021—2022年農業產業強鎮項目后,我們的‘稻+蝦’‘糧+藥’產業開始走規模化產業之路,引進業主先后建成稻蝦基地6000畝、稻藥基地2000畝、中藥材基地1500畝,老百姓把土地流轉給業主,一方面有了土地流轉費收入,另一方面有了打工收入。全鄉按照‘補齊短板、完善鏈條’的總體規劃,以及‘龍頭企業+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推動水稻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下一步,我們將把這些模式向鄉外推廣,同時加強稻米品牌化營銷。”
無獨有偶,在另一個被批準為2021—2022年農業產業強鎮項目的安岳縣元壩鎮,也探索出了“糧油+”的產業發展模式。
安岳縣元壩鎮副鎮長劉超介紹:“我們鎮是傳統的農業鄉鎮,過去主打糧油產業。2021年后,主要發展‘糧油+’產業,相繼有了‘糧油+藥材’‘稻+蝦’‘糧食+蔬菜’等產業發展模式。全鎮糧油的年播種面積已達5萬余畝。同時,我們還大力發展生豬、肉兔等產業。總之,我們聚力抓好耕地面積基本盤,逐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耕地耕種潛力。”
安岳縣元壩鎮黨委副書記凡利琴還介紹,在農業產業強鎮項目建設中,元壩鎮還通過實地考察,積極借鑒崇州的“農業共營制”模式,探索聯農帶農機制,讓農戶參與到產業發展中去。“比如,我們的獅子村,主打‘糧油+檸檬’,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就突破了100萬元,每年發給老百姓的務工工資都有三四十萬元!”
“2023年,全鎮主導產業種植面積1.75萬畝,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產值1.656億元,主導產業從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30元。”凡利琴說。
建設農業產業強鎮6年間 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據了解,為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2018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批準建設了一批農業產業強鎮,指導各地立足鄉鎮壯大縣域富民產業,豐富多元化食物供給,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打造主導產業突出、業態發展多元、經營主體活躍、聯農帶農緊密、產村產城一體的農業產業融合發展載體。
此前,安岳縣已有乾龍鎮、鎮子鎮、東勝鄉被列入第一批建設農業產業強鎮名單。
安岳縣農業農村局特色產業股股長唐杰介紹,在實施農業產業強鎮以來的6年間,安岳縣在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農業集聚發展方面采取多項措施,根據地域特色和資源稟賦,圍繞鎮域內1個農業主導產業,開展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建設,補齊標準化生產、產業鏈條延伸、品牌營銷等短板,促進優勢特色產業提檔升級。
5個農業產業強鎮的做法可圈可點——
2018年,鎮子鎮農業產業強鎮圍繞“一軸兩翼”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持續做優做強檸檬、名優水果特色優勢富民產業,建成檸檬(水果)產業基地8500畝。
2019年,乾龍鎮農業產業強鎮按照檸檬產業“一園兩核四基地三中心三體系”的總體發展布局和思路,建成檸檬標準化基地2500畝。
2021年,合義鄉農業產業強鎮全力構建“一核一帶一園八中心”的優質生態水稻現代農業產業化格局,改造提升優質水稻種植基地2000畝。
2022年,元壩鎮農業產業強鎮立足元壩鎮傳統的綠色優質水稻產業,全力構建“一帶兩核五中心”的綠色優質水稻現代農業產業化格局,新增綠色優質水稻標準化種植面積2000畝。
2023年,東勝鄉農業產業強鎮按照“強基礎、樹品牌、提檔次”整體設想,構建“一區兩核三帶”現代農業產業化格局,建成“佛樂橙”標準化基地1400畝。同時,安岳縣積極引進和培育一批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形成以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為補充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有效促進了農業產業的規模化、集聚化發展。
“為了實現現代農業高質高產,減少自然災害、極端天氣對農業的影響,聚焦‘補齊短板、完善鏈條’,縣上投入大量資金用于農業產業強鎮基礎設施建設,把資金用在刀刃上。比如,2018年鎮子鎮農業產業強鎮新建機耕道24.3公里、作業便道18.7公里、排水渠系3.8公里、提灌站3個、蓄水池17口,整治山坪塘1處。”唐杰介紹,同時圍繞開展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建設,產業鏈條延伸、品牌營銷等短板,各農業產業強鎮不斷探索農業與旅游、文化、加工等產業的融合發展新模式,以辦節為媒、推介為主、招商為實、發展為本,更加充分地整合經貿、科研、文化、旅游等資源,全地域、全方位、全產業鏈推動主導產業提檔升級,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白水 、周倩 、潘政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