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突破 核醫療臨床應用迎來新進展
省腫瘤醫院核醫學科副主任程祝忠在電腦上查看患者情況。
川企大調研·尋找新質生產力22
四川核醫療產業調查
全力打造世界級核醫療產業發展高地
四川這樣做
目標
●到2027年
實現10種以上主要醫用同位素國產化自主供應
5個以上放射性藥物和高端核醫療裝備完成或進入臨床試驗
建成國內領先的核醫療產業集群
●到2030年
建成全球最大的醫用同位素生產基地
全國最大的放射性藥物和核醫療裝備生產聚集地
全國最好的核醫療中心
形成世界級核醫療產業發展高地
布局
以樂山、成都、綿陽、瀘州為重點區域
聚力打造貫通醫用同位素生產、放射性藥物研發、核醫療裝備制造、臨床應用推廣的全產業鏈
形成“一鏈四極”的發展格局
素材來源:省政府《關于促進核醫療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核醫學在腫瘤、心腦血管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診療中,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今年7月,省政府發布《關于促進核醫療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重點任務之一是建立完善核醫療臨床應用體系,到2027年形成完善的核醫學臨床轉化及研學診療體系,到2030年建成全國最好的核醫療中心,形成世界級核醫療產業發展高地。
9月6日,四川省醫藥行業協會核醫藥產業分會成立;9月23日,西南核醫療產業園揭牌……四川在核醫療臨床應用上已開展哪些探索?面臨哪些挑戰?四川日報全媒體調研組展開走訪。
突破
用核藥先“精確診斷”后“靶向治療”
成為多種癌癥常規治療方法
當前,四川在核醫療臨床應用方面初步形成多點突破態勢,在前列腺癌、甲狀腺癌、肝癌、骨轉移治療等方面具有較大競爭優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省人民醫院、省腫瘤醫院、核工業四一六醫院、綿陽市中心醫院等成為四川核醫療臨床運用的“先行軍”。
如果病灶是“鎖”,“鑰匙”即核藥——含有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診斷或治療的特殊藥物。
核藥的一大臨床用途是診斷。“‘鑰匙’分為三大類——正電子類藥物(用于PET成像)、單光子類藥物(用于SPECT成像)和呼氣試驗藥物等。”華西醫院核醫學科主任田蓉表示,前兩種藥物通過先進影像設備,幫醫生準確定位和診斷疾病。
多家醫院在診斷方面全國領先。華西醫院核醫學科是全國首批成立的核醫學科之一,現已開展超過40項核醫學特色影像檢查項目,SPECT/CT檢查量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省腫瘤醫院在全國最早開展PSMA(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的PET/CT顯像技術,和FAPI(成纖維細胞激活蛋白抑制劑)分子影像應用技術,已造福數百名癌癥患者。
治療是核藥的另一大用途。“碘-131核素很‘神奇’。作為特殊的碘,它會被甲狀腺組織攝取,采取自我毀滅方式殺死癌細胞、治療甲狀腺疾病。”核工業四一六醫院副院長邵繼春介紹,當前醫院病例庫中登記實施碘-131治療甲狀腺疾病患者近40萬人,每年治療甲亢患者超過7000人次、甲狀腺癌癥患者超3000人次。
運用鐳-223、釔-90等核素治療,多家醫院率先嘗試。省腫瘤醫院是四川省首家開展鐳-223治療前列腺癌骨轉移項目技術的單位,引領四川省α核素治療前列腺癌骨轉移技術;2021年,核工業四一六醫院協助董家鴻院士團隊完成我國首例特許準入釔-90樹脂微球放射栓塞治療;華西醫院在利用核藥治療甲亢、甲狀腺癌、骨轉移瘤以及新型腫瘤放射性靶向治療等方面居全國領先地位。
隨著更多新型核素發展應用,核醫學診療一體化——先“精確診斷”后“靶向治療”成為神經內分泌腫瘤、前列腺癌、骨轉移等常規治療方法。“2019年以前,我國神經內分泌腫瘤、前列腺癌病人到國外尋求核醫學镥-177/錒-225治療,2019年我們率先在西南地區將镥-177用于腫瘤診療一體化,患者不再求醫無門或到國外就診。”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科副主任張春銀教授說,醫院圍繞镥-177、錒-225兩種新型核素生產出8種放射性藥物,均已臨床轉化應用。
進展
四川醫療“核友圈”擴容
多地醫院“核陣地”升級
《關于促進核醫療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對院內核醫學科升級改造、優化核素治療臨床資源配置”。記者調研發現,多家醫院正在加快升級自有“核陣地”。
9月18日,核工業四一六醫院第二住院大樓1到3樓正緊鑼密鼓地改造,總建筑面積3020平方米的“陣地”將作為新的核醫學中心。
華西醫院核醫學科最近也完成改建,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目前新增鐳-223、錒-225、砹-211等10多種新型核素。”田蓉表示,華西國際腫瘤(重離子質子)治療中心核醫學科也即將開業,正在籌建核素治療病房。
省腫瘤醫院核醫學科近日配置高端醫學成像設備PET/MR,老院區病房正在對環保系統進行升級改造,新院區也在積極建設。
瀘州是四川明確支持打造的核醫療臨床轉化應用極。最近,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腫瘤核醫學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將生產多種核素,進行研發與臨床轉化。“我們希望未來‘自產核素’,患者實現‘核藥自由’,打造世界一流的核醫學創新、臨床轉化與臨床應用中心。”張春銀教授說。
綿陽也依托綿陽三江醫院,加快打造核醫療醫院,規劃1000張床位的一期項目已完成主體結構施工,年底將建成投用。
四川“核友圈”也在擴容,三級醫療機構覆蓋面正在擴大。據省衛生健康委統計,截至2024年6月,全省有39家三甲醫院設置核醫學科,除阿壩州、甘孜州外,其余市(州)均實現覆蓋,三級綜合醫院建設核醫學科逐步推進。
優質核醫療資源還在下沉至縣級醫院。《意見》提到深入實施“一縣一科”核醫學科推廣計劃。核工業四一六醫院就與樂山市夾江縣和犍為縣、巴中市通江縣等圍繞放射與治療推動“一縣一科”;省腫瘤醫院2024年多次下基層和舉辦大中型學術會議,足跡遍及綿陽、達州等地,協助當地制定流程、培訓人員等。
臨床應用合作也向國外延伸。核工業四一六醫院9月2日開辦非洲國家放射治療物理師培訓班,今年和摩洛哥的一所大學的醫療中心簽署協議,籌建“一帶一路”核與輻射應激醫學和救治技術聯合實驗室,和白俄羅斯、俄羅斯等機構合作也日益緊密。
多家醫院在加緊研發新藥。華西醫院自主研發的肝癌診斷藥物進入院內IIT(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階段,醫院與企業合作研發的用砹-211標記的PSMA(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治療藥物也進入院內IIT階段;華西醫院、省腫瘤醫院與紐瑞特合作,正在開展68Ga-NRT6020(紐瑞特的放射性新藥)IIT研究。
挑戰
核藥終端臨床應用尚未形成集群效應
建議靈活調整門檻
業內人士預測,我國核醫療產業規模有望達1.5萬億元,四川市場份額可占全國30%以上,產業規模有望突破5000億元。省醫藥行業協會副會長張忠輝認為,四川發展核醫藥產業具備幾大優勢——四川有現代醫學教育、科研和診療體系,有多家高水平醫療機構,完整的核工業產學研體系,2023年全省開展核醫學診療服務量居全國前列。
然而,四川核藥終端臨床應用面臨諸多挑戰,尚未形成集群效應。
下游應用端建設成本及準入門檻高是一大挑戰。多位專家呼吁將臨床上成熟的核醫療服務項目,如PET/CT檢查及一些新型核素治療納入醫保體系,擴大終端應用市場覆蓋面,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四川作為核大省,在政府非常重視核醫藥發展情況下,擁有完全資質的醫院依然是鳳毛麟角。”邵繼春坦言。多名核醫學專家表示,核醫藥的使用涉及多個行政審批環節和流程,手續復雜,周期較長,資質獲取困難,建議在建設流程、升級改造、廢物排放問題上統一監管標準。省腫瘤醫院核醫學科副主任程祝忠教授建議,適當調整環評、控評、放射性藥物使用許可證等證照門檻,促進核醫學臨床轉化。
其次,當前缺乏新型核藥的藥典標準和臨床應用指南。業內人士透露,我國藥典只有30余種核藥的質量標準,對新型核藥收錄較慢,呼吁相關機構、學會等積極制定藥典標準,確保藥物安全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核醫療人才供不應求也是挑戰。國內僅少數高校開辦放射醫學本科教育,人才缺口大。業內專家建議,鼓勵高校開設核醫學相關專業,加強在職人員培訓,建立核醫學專科聯盟人才培養機制,給予政策傾斜和鼓勵。
實施“一縣一科”核醫學科推廣計劃,多位專家建議加強政策及專業引導。程祝忠直言,建立核醫學科不應局限于核醫學病房或ECT、PET等“大”項目,通過核素敷貼治療、骨密度儀等“小”項目也可迅速支撐核醫學科建立。田蓉認為,核醫學技術的普及推廣應根據實際人流量和當地的醫療需求進行合理設定,因地制宜開展服務。
政策端加緊布局。四川擬組建“1+6”工作機構,1即省級協同推進機制,核醫療作為6個細分領域之一,相關部門已組建工作專班推進產業鏈發展;省衛生健康委擬印發通知,從完善服務體系、分類推進布局、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等方面出發,進一步推動四川公立醫院核醫學科建設,目前正征求意見;省委軍民融合辦也將推動瀘州核醫藥產業園等12個儲備項目開工建設,遴選支持一批強鏈補鏈重點項目。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魏馮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