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俺来也俺啦最新官网无码,青草青草视频在线观看2,在线看黄av免费观看不用下载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四川省全面推進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

摸清文物家底 四川文物“四普”在行動

2024年09月27日08:34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摸清文物家底 四川文物“四普”在行動

近日,四川省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傳來消息,全省21個市(州)的文物普查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承擔省級普查示范任務的安岳縣和通江縣已全部完成實地調查工作,成都市、達州市、遂寧市等地也不斷有文物新發現。目前,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以下簡稱“四普”)工作正如火如荼展開,呈現全面開花之勢。

2023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通知》,決定于2023年11月起開展“四普”工作,全面掌握我國不可移動文物的情況。這是文物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是重大國情國力調查。為進一步摸清四川文物家底,準確判斷文物保護形勢、科學制定文物保護政策,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四川深刻領會“四普”工作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普查的新形勢、新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全方位、高質量地推進文物普查各項工作。

謀定而后動 “四普”工作高位推進

四川不可移動文物資源豐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以下簡稱“三普”)共認定登記不可移動文物65231處,數量居全國第三,是名副其實的文物大省。“三普”距今已16年,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狀況已發生較大變化,低級別文物保護狀況引發全社會關注。再次開展文物普查,摸清文物家底至關重要。

按照國家要求,“四普”工作從2023年11月開始,到2026年6月結束,分三個階段進行。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為普查第一階段,主要任務是建立各級普查機構,確定技術標準和規范,開發普查系統與采集軟件,開展培訓、試點工作。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為普查第二階段,主要任務是以縣域為基本單元,實地開展文物調查。2025年6月至2026年6月為普查第三階段,主要任務是依法認定、登記并公布不可移動文物,建立國家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總目錄,逐級驗收并向社會公布普查成果。

如何確保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四川落地落實?行動,是最好的回答。

一條時間線,生動勾勒出四川如何加強組織領導、健全普查機構、強化協同聯動——

1月26日,省政府印發《關于做好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全面安排部署四川省“四普”工作。同時成立四川省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省委、省政府分管領導任雙組長,24個部門和單位為成員單位。

3月6日,四川省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就文物普查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提出具體明確要求。

3月28日,四川省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會議,落實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精神,提出要統籌整合本地區骨干力量參與文物普查,通過“以老帶新”等模式,建強文物普查隊伍。要加強與本級財政部門溝通對接,做好經費預算編制,落實普查專項經費……

文物普查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專業性的工作,周期長、任務重、要求高。要高質量完成“四普”任務,既需專業人才隊伍支持,也需各相關單位密切配合。

全省各級黨委政府迅速行動。組建普查領導小組、落實雙組長制、召開普查領導小組會議,為四川扎實、有序推進“四普”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普查隊伍如何建?整合全省各級文博、文物單位力量,建立文物普查專家庫,包含古遺址古墓葬、文物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革命文物)和其他共5大類近200人。此外,充分發動基層文保人員和鄉鎮干部,采取“以老帶新、師徒結對”,構建年齡結構合理的梯次隊伍。全省普查專業隊伍達365支、4500余人。

普查工作如何開展?扎實的保障為普查提供了有力支撐——

專業培訓先行。分片區開展省級普查培訓,邀請省內高校和文博系統專家授課,設計現場實訓環節,全方位提高普查隊員業務水平。

落實經費保障。截至目前,省級財政安排“四普”專項經費500萬元,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財政全面落實經費8711萬元。同時建立完善文化遺產保護督察與紀檢監察機關協調聯動機制,加大執法督察和執紀問責力度,推動文物等文化遺產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有效落實。

據統計,全省各地“四普”工作啟動率實現百分之百,普查培訓實現全覆蓋,形成了普查試點機制與分片包抓工作機制。

“試點”變“示范” 通江、安岳貢獻“四普”工作經驗

在全省展開的“四普”工作中,被納入全國13個普查試點縣(區)中的通江縣和安岳縣不斷探索工作新思路和新做法,為全國的文物普查提供了有效借鑒,也為全省“四普”工作貢獻了寶貴經驗。

安岳,中國唐宋石窟最集中的縣,擁有摩崖造像10萬余尊、摩崖經文近40萬字,石窟總數、佛像總數均居全國第二位。通江,則擁有豐富的古墓葬,它們規模宏大、形制完整、雕刻精美、書法精湛、彩繪鮮艷,部分墓葬為研究川東北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喪葬文化提供了重要實物例證,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在這兩地展開“四普”試點,既有普查工作的實際需求,同時也希望通過試點總結方法、提出建議,為后續普查積累經驗。

“試點+示范”如何實施?兩地普查辦及時編制完善了相關方案,明確了試點工作組織領導、隊伍組建、普查設備、實施方式、經費來源等內容,統籌本地區骨干力量參與普查試點,對轄區內試點類別文物開展了地毯式調查。

安岳石窟、通江古墓,大多散落在山野鄉間,要迅速高效完成普查工作,可謂時間緊、任務重。對此,安岳縣一方面統籌協調強保障,形成以縣“四普”辦牽頭,省市支持、16個部門協同配合、46個鄉鎮(街道)共同參與的工作模式,并且提前解決經費和設備的后顧之憂;一方面借智聚力增動能,不僅請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專業人才參與普查和技術指導,還探索出校地合作模式,邀請專業對口的高校學生參與普查、負責文物點位專業圖像繪制。此外,參與普查的本地團隊均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確保普查隊伍穩定和專業。

普查中,安岳縣實施掛圖作戰,圍繞普查任務倒排工期,確保工作推進。10支普查小分隊分工明確,普查中注重分析研判,每日總結復盤并編寫工作日志,整理備份普查數據及影像資料,確保普查成果全部留檔和全過程可溯源檢查。以文物普查為契機,“四普”工作團隊堅持一邊普查一邊普法,通過召開“院壩會”等方式,宣傳“四普”和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普及相關法律法規,增強人民群眾文物保護意識,營造文物保護良好氛圍;通過普查全面掌握全縣文物保護情況,分門別類建立保護檔案,有針對性落實保護措施。

通江縣在“四普”工作中通過強化技術、設備和試點經驗再利用等方式,不斷提升普查專業水平和科學水平。考慮到縣內文物散落分布的情況,通江將全縣33個鄉鎮分為9個片區,對全縣文物進行地毯式調查。創新“點長制”工作法,點長由熟悉轄區文物情況的文保人員擔任,在普查中根據文物狀況制定個性化保護策略。同時,推行“邊普查、邊掛牌、邊保護”模式,縮短保護響應時間,探索出文物保護新路徑。推動科技賦能文物普查,借助無人機航拍、GIS地理信息系統等現代科技手段,實現對縣域內文物點位的快速、精準摸底。此外,通江縣還通過廣泛宣傳、深入走訪,充分激發群眾文物保護熱情。

工作成效有目共睹。截至2024年8月29日,安岳縣已完成文物點位普查1233處,其中,普查的“三普”文物點位912處,已全部完成復查;新發現文物點位321處。通江縣已完成33個鄉鎮(街道)853處“三普”登記文物實地調查工作,并新發現24處文物點位。

用心用情投入普查 讓文化遺產代代相傳

今年8月,四川遭遇持續高溫天氣,為保障“四普”工作進度,各地普查人員用心用情投入工作,保障了普查第二階段工作有序開展。

克服高溫“烤”驗。很多普查隊伍每天早上六七點鐘就出門,普查期間要經歷高溫、陡坡、擦傷、被馬蜂蜇傷等種種考驗。一些文物點位在懸崖峭壁上,普查隊員為了獲取精準信息,要冒著危險攀爬上去采集信息。

克服山地風險挑戰。在樂山大佛遺產地的普查中,大佛右側高70多米的崖壁上分布著55龕摩崖造像,它們高懸崖壁、遠離棧道、飽受風化病害。詳細記錄窟龕尺寸、照片繪圖很有必要。為了采集相關數據,普查隊員紛紛戴上安全帽、系好高空作業安全繩,克服高空恐懼在腳手架上展開工作?!叭绻B到文物面前的勇氣都沒有,如何承擔文物保護責任?”隊員們表示。

輕傷不下火線。瀘州市敘永縣有普查隊員在野外調查時,因蚊蟲叮咬過敏和紫外線灼傷導致出現皮膚感染,卻堅持晚上到醫院輸液,次日白天繼續下鄉。

普查隊員還紛紛創新工作方式,把文物普查工作變成一次對地方歷史底蘊的宣傳。雅安市雨城區普查隊伍在微信公眾號上推出普查筆記,講述地方歷史故事,開設抖音賬號發布數十條短視頻,讓網友得以直觀感受“四普”工作,觸摸文物的魅力……

普查隊員熱情投入的背后,是摸清文物家底的責任和信念。

汗水澆出豐碩果實。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已有多項重要新發現。

成都市錦江區邱家祠始建于清同治七年,為從廣東移民至成都的邱氏家族祠堂,是成都中心城區規模大、保存完整的祠堂建筑群。這片祠堂曾由多戶市民居住,十分破敗。伴隨成都市對市內古建筑進行掛牌保護,邱家祠的居民搬遷出去,這座三進院落得以進行清理維護。此次“四普”,邱家祠成功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

達州市、綿陽市等地新發現珍貴石質文物。達州市宣漢縣石佛崖摩崖造像開鑿于唐代,共19龕。該摩崖造像與浪洋寺摩崖造像、唐家壩摩崖造像皆為荔枝道重要節點,進一步明確了荔枝道的走向;達州市開江縣建于清代的文廟泮池泮橋,也首次登記成為文物點。綿陽市游仙區信義鎮新發現3龕摩崖造像,經考古專家實地鑒定,確定為唐代造像。目前,游仙區已在此安裝監控,布置物理隔斷,并安排專人進行守護。

在“四普”工作中,隊員們還客串起考古勘探的工作。遂寧市文物部門在射洪市金華、香山和大英縣隆盛、象山等鎮普查時,發現了6處先秦時期遺存線索,采集到大量磨制石器和陶片標本,為研究早期人類在遂寧地區的活動情況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特別是伍家壩遺址,是涪江流域迄今所見保存狀態最好的商周遺址之一。雅安市漢源縣也相繼發現兩處新石器時期的遺址,為研究人類在此地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更多材料。

“目前全省183個縣級普查單元已全部啟動實地調查工作,完成調查登記‘三普’不可移動文物14241處,新發現文物746處,按計劃將在明年5月前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全省所有文物普查工作。”四川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曉林)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