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30只彩鹮在成都“抱團”
今年夏天,一群珍貴的“客人”來到成都做客。在邛崍、大邑、蒲江等地,鳥類愛好者觀測到30只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彩鹮(huán),創成都彩鹮觀測記錄新高。
彩鹮的歸來,是成都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保護意識持續向好的重要標志。這不僅是一個驚喜,更是一個提醒。它告訴我們,只有當我們與自然和諧共處,尊重和保護每一個生命,我們的世界才會更加豐富多彩。
1
體態優雅的美麗水鳥
彩鹮,以其鮮艷的羽毛和優雅的體態而聞名,是一種對棲息地有著極高要求的水鳥。它們通常棲息在濕地、沼澤和水田等水域環境中,以小魚、昆蟲和水生植物為食。飛行時頭頸向前伸直,腳伸出到尾羽的后面,主要靠兩翼鼓動,也進行滑翔,飛行時呈密集的小群或呈拖長的“V”字隊形。
彩鹮一般體長48-66厘米,嘴峰長13-14厘米,雌雄相似。成鳥繁殖羽(正處于繁殖期)兩翼具紫色和綠色輝光,眼先上、下緣各有一條藍灰色橫帶。成鳥非繁殖羽(處于非繁殖期)略為黯淡,頭部、頸部具白色細斑紋。幼鳥體羽缺少輝光,褐色濃重。
在彩鹮的家族里,有著明確的分工。它們通常在春季成群營巢,由雄鳥和雌鳥共同承擔營巢任務,雄鳥運送巢材,雌鳥留在巢上筑巢和看守巢,以防別的鳥類偷走巢材。彩鹮每窩產卵2-6枚,通常4枚。卵顏色為藍色,重31-39克。孵卵也由雄鳥和雌鳥共同承擔,雄鳥主要在白天孵卵,晚上則由雌鳥孵卵,孵化期為21天。雛鳥大約在25-28日齡時,就可以離巢飛翔了。
2
生態環境的“風向標”
彩鹮在世界上分布廣泛,在我國卻十分罕見。上個世紀,在國內曾有70多年沒能觀測到彩鹮,《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一度宣布其在中國絕跡。
直到2009年春節期間,成都鳥友在白鷺灣濕地發現2只彩鹮成體停留了10多天,彩鹮在我國才又有了目擊記錄。至今,17個省份都發現了彩鹮的蹤跡,它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成都市野保中心濕地與野生動植物保護科王冠棋介紹,今年5月20日,鳥類愛好者們在大邑縣單次觀測到彩鹮最大種群數量15只。
無獨有偶,此前在位于蒲江與邛崍兩地交界的一片水田里,有攝影師同樣拍攝到了彩鹮拖兒帶女前來覓食的珍貴畫面。彩鹮一家的到來,表明這些水田不僅可生產農作物,還為野生動物提供了寶貴的棲息地。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于 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