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從這里出發》直播引發廣泛關注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孫華在演播室分享觀點。成都市文廣旅局供圖 |
一條古蜀道,半部中華史。
9月28日下午3點,由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聯合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共同策劃推出的大型全媒體直播《蜀道從這里出發》,在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官方視頻號“看度新聞”和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官方視頻號“文旅成都”同步上線直播,直播時長持續120分鐘。新華社、封面新聞、貴州電視臺、甘肅報業集團、內蒙古廣電臺等十余家央級、省級新媒體聯合播出!所有直播鏈接累計觀看量超過140萬;全網互動點贊22.5萬人次。
直播中送出的博物館門票和民宿酒店大獎等“福利”,一發出便被“秒光”。在同時段的多個直播中,《蜀道從這里出發》觀看人數與互動數據遙遙領先。
本次直播以“蜀道——國家統一之路”、“蜀道——文化交融之路”、“蜀道——經貿往來之路”三大主題探源蜀道文化與成都歷史文脈的關系,印證蜀道與成都歷史發展的關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孫華,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齊東方,四川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李勇先等權威專家坐鎮成都市廣播電視臺演播室,分享了精彩的觀點。
蜀道,是中國古代從關中平原穿越秦嶺、翻越巴山到達四川盆地的交通網絡,以漢中盆地為中間站,形成“北四南三”的地理格局,北段為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南段為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成都,2300年城名未改、城址未遷的歷史文化名城,絲綢文明重要起源地之一,蜀道上的璀璨明珠。
蜀道,如何成就了天府之國的富饒,天府之國,又是如何推動蜀道的擴展延伸?
孫華教授為觀眾梳理了“蜀道”最初的歷史。他表示,原始的蜀道可能在史前時期就初見雛形。四川是一個發育很好的盆地,北有秦嶺,東有大巴山,西有青藏高原,南有云貴高原,出川受阻,入川艱險。而在秦嶺的南坡,卻有一道深深的河谷嘉陵谷,這道河谷給古人開通翻越秦嶺的道路提供了可能。有資料顯示,秦蜀、川陜之間很早就有人從秦嶺、巴山南北往來。孫華教授強調,蜀道的開辟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之初可以上溯到商周之際。周王朝初興的時候,蜀國曾經參與周武王滅商的戰爭,蜀國的軍隊要出四川盆地,就需要經過古蜀道。蜀道正是在一次次人們的往來和軍隊的征伐過程中,慢慢形成完善的。
孫華教授還表示,古代的國家是通過郡縣和道路所形成的網絡,把國家意志傳達到四面八方的。而蜀道,屬于國家道路,是國家治權從首都延伸到成都、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主要通道。蜀道也是古代華夏文明實現大一統的一條紐帶,意義非常重大。
李勇先所長表示,“自古詩人例到蜀”和“文宗自古出巴蜀”是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現象。從唐宋開始,其他地區的詩人通過蜀道入蜀,促進了成都文化的繁榮,也形成了成都獨特的文化品格,尤其是像李白、杜甫、陸游等詩人在成都迎來了他們的創作高峰,留下無數千古名篇。四川的文化名人也通過蜀道走向全國,楊雄、司馬相如、李白、三蘇等,他們從蜀地走出,以文舉世,成為影響后代的文化巨人。通過蜀道的溝通往來,巴蜀文化與不同地域的文化之間進行了交流和融合,一方面體現了巴蜀文化的包容性,另一方面巴蜀文化也在交流和融合這個過程中,迎來了創新和深化。
齊東方教授分享了很多考古成果,比如在湖北考古出土的一批漆器上面寫著“蜀郡作牢”四個字,證明這批漆器是在成都生產的。不僅如此,在湖北、湖南甚至朝鮮的墓葬當中也發現過“蜀郡作牢”這樣的字樣。隨著近年來,越來越多四川成都出產的遺存在全國各地、乃至鄰國的考古活動中被發現,進一步印證了蜀道是成都對外交流的重要通道。他表示,蜀道的偉大,在于它可能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地貌最復雜、道路最艱難、遺存最豐富的古代陸路交通系統的一條道路。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成都永陵博物館、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東華門考古遺址公園大力支持了本次直播,分別設置了直播點位與主演播室互動。
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直播點位,研究員謝濤為我們生動講述了邛崍羊安鎮漢墓“駟馬難追”的奧妙,再現了由于蜀道的修建,使得路暢其行,物暢其流,山海通萬里,天塹變通途的動人歷史。
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直播點位,研究館員梅錚錚帶我們參觀了諸葛亮北伐時使用的“神器”—— 諸葛連弩。穿越歷史,我們再一次與蜀道上的三國英雄回望,聆聽國家統一的波瀾壯闊的傳奇故事。
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直播點位,館長王飛帶著觀眾看到了李白、杜甫在蜀道的時空交際,為觀眾分享了“自古詩人例到蜀”和“文宗自古出西蜀”的歷史淵源。
在成都永陵博物館直播點位,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博物館)副館長、文博副研究館員劉仕毅帶觀眾聆聽二十四伎樂演奏的晚唐五代宮廷宴享樂曲。穿越千年,聽音逐夢,再現巴蜀音樂的文化魅力,印證了成都在唐代的繁榮和富庶。
在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直播點位,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小紅為觀眾解析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之“五星”的指代意義。為觀眾梳理展示了蜀道串聯絲綢之路與歐亞大陸交流的“路網”,帶我們見識了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萬里征程。
在東華門遺址公園直播點位,一場漢服秀帶我們穿越千年,再現唐宋的時尚與繁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雪芬帶我們參觀了唐代的庭院遺跡,親手觸摸距今已有千年歷史的摩訶池畔遺址。感受歷史成都的城市布局、功能和審美意趣,分享了蜀道溝通中原,成就成都繁華的故事。
此次直播全球傳播,除成都有大量觀眾收看外,節目組從北京、上海、甘肅、中國香港、中國澳門、英國倫敦等地都收到了觀眾的反饋。
中國香港作家何佳霖看了《蜀道從這里出發》直播后表示,直播中展現出來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反映出了蜀道對成都發展的多重影響,看到了蜀道文化在全球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中國澳門青年聯會的辛劍輝觀看了直播后表示,第一次直觀地感受到蜀道不僅是美麗的“風景道”,也是深厚的“文化道”,深刻的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
英國留學生林裕在倫敦也關注到了《蜀道從這里出發》的直播,她表示,直播讓她了解到蜀道不僅是成都與外界經濟、文化交融的橋梁,更是創新、堅韌的成都精神力量的象征。
四川省文聯主席陳智林觀看了直播后表示,用文化傳播來實踐文化傳承,這樣的方式,讓更多的人認識到“蜀道”與“成都”的關聯,看到了“蜀道文化”與“成都文脈”之間的關系,這是文化保護傳承的創新與實踐。
四川師范大學中華傳統文化學院教授王川表示,蜀道的歷史就是整個中華民族發展史的縮影。《蜀道從這里出發》直播活動,展示了成都作為天府之國核心在蜀道中的關鍵重要位置。啟示了我們,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根源。
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藝術學博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特聘教授冷凇,一直關注成都的文化活動和媒體節目,他認為,讀懂蜀道就是讀懂中國。以直播結合多形式來解析蜀道文化和成都歷史,就是“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的具體實踐,內容夯實的直播可以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讓世界知道多彩中國,多彩成都。
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教授劉波偶然刷到了這次直播,他表示特別喜歡直播中“蜀道——文化交融之路”板塊,他覺得實物展示、歷史再現等手段結合專家的講解,讓觀眾可以更直觀的認識“杜甫草堂”和“永陵博物館”的歷史文化淵源,特別是對于青少年認識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大幫助。
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詩歌協會副會長梁平曾經寫過長詩《蜀道辭》,他在古蜀道的文學發掘中特別注重蜀道的人文價值。他認為,這次《蜀道從這里出發》直播活動在“人文價值”上挖掘出了蜀道文化與天府文明的關系,真正探究到了蜀道與成都的文脈關聯,印證了蜀道交通與成都歷史發展的關聯、對成都城市變遷的推動和影響。
四川大學文學博士、成都外國語學院亞非學院外籍教師金恩周表示,自己一直對蜀道文化充滿興趣,這場直播,從蜀道起源的追溯到城市發展脈絡的尋根,再到天府文明的傳承與守護,讓他深刻的感受到中華文化自古以來開放的姿態和包容的胸懷。讓更多外國朋友了解到了天府文明幾千年繁盛的根源。
四川省油畫學會會長邱光平表示,《蜀道從這里出發》直播體現出了蜀道與成都共同發展繁榮的歷史脈絡,讓人看到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蜀道的傳播,在成都的傳承。
直播期間,記者走訪了武侯祠、杜甫草堂、東華門遺址公園等點位,遇見了多位正在觀看直播的游客和工作人員,紛紛表示,結合直播游成都,知道了成都不只有可愛的大熊貓,還見識了眾多文化遺跡背后的故事和歷史,原來成都的“安逸”來自文化的浸潤。
在歷史的長河中,蜀道塑造了成都“創新創造,樂觀包容”的城市精神,今天的成都海納百川、兼容并蓄,始終保持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是中國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
講好蜀道故事,傳承城市文脈,讓歷史“活起來”,以《蜀道從這里出發》一場直播為契機,推動文化保護傳承的創新與實踐永無止境,讓更多人感知中華文化、巴蜀神韻、成都魅力。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點位直播現場。成都市文廣旅局供圖 |
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點位直播現場。成都市文廣旅局供圖 |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點位直播現場。成都市文廣旅局供圖 |
成都永陵博物館點位直播現場。成都市文廣旅局供圖 |
東華門考古遺址公園點位直播現場。成都市文廣旅局供圖 |
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齊東方在演播室分享觀點。成都市文廣旅局供圖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