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帶75米長龍為祖國獻禮
龍作為一種圖騰,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在節慶期間,人們通過舞龍的方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川西壩子舞龍中,名頭最響的當屬洛帶古鎮的“劉家龍”,在每年的洛帶水龍節、火龍節上都能看到劉氏族人舞龍的身影。今年正值甲辰龍年,劉氏族人決定手工制做一條75米的長龍,為祖國獻禮。于是,一場舉家族之力的制龍、舞龍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手工制龍,家族絕技獻禮祖國
做龍,最主要的是竹子的選材,不老不嫩不大不小,劃開以后不脆不斷,方為做龍的上品。做好一條龍,需要篾條和篾絲五六十根,且大小尺寸不一,極為考驗制作者的手藝……在寶勝村,這里百分之八十是劉氏宗親,族人們大都會扎龍。
扎龍的過程繁復,歷經劃篾條、扎龍骨、編龍胚、穿龍袍等多種工序,其要求的手藝之精巧、承載的文化負荷之重,注定了這是一場對遠古圖騰的想象歷險和對自身手藝的刀鋒考驗。
“左點睛,家族興;右點睛,國家興……”經過漫長的工序,這最后一技便是“點睛”了。睛點好,一條長達75米,色彩鮮艷、栩栩如生的長龍便躍然眼前。
盡管市面上現成的長龍比比皆是,但手工扎龍依然是劉氏族人背負祖輩遺骨對家族絕技的堅守。整個制龍、舞龍的過程也成為了劉氏家族精神力量的凝聚。
熱烈龍舞,非遺傳承一脈千年
“接龍,腳踩地,手托天,頂天立地,龍舞九天;接龍,敬祖宗、愛鄉土,自強不息,為我家國……”一陣激昂的民樂演奏拉開序幕,劉家舞龍隊成員“馭龍”而來,隨即擺開舞龍陣勢。金龍飛入場中,隨著音樂的節奏飛快地舞動翻轉,時而騰飛起舞,時而貼地迅走,時而高空梭巡,仿佛自在穿行天地間,精彩的演繹贏得族人滿堂喝彩。
在世代遷徙中流傳下來的龍舞,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長久以來,劉氏族人扎龍舞龍不息,這條長達75米的長龍背后,是劉氏族人對非遺的保護和傳承,更是對美麗祖國的深情和熱愛。“通過制龍、舞龍這種形式,讓我們劉家人了解我們的根和脈,讓年輕一代人不要忘記家族千年傳承的寶貴文化……”在劉氏后人看來,舞龍不僅關乎到一個家族技藝的延續,更關系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不僅能在世代遷徙中流傳下來,還能在新的時代熠熠生輝,在劉氏族人看來,除了自身的努力傳承,也離不開龍泉驛區委、區政府的精心扶持。一直以來,龍泉驛區委、區政府重視劉家龍的傳承與發展,積極與劉氏族人共商劉家龍傳承發展之策,從方向目標、隊伍建設、機制運營、經費保障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為“劉家龍”的保護與傳承提供有力支持。2009年,“劉家龍”成功被列入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直至今天,政府部門依然奔走各方努力整合資源,在各類活動中為“劉家龍”提供展示的平臺,以吸引更多人的關注,提升“劉家龍”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