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板塊 9個篇章 全景式展現成都75年變遷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城市記憶展”人氣火爆
國慶假期期間,“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城市記憶展”在全市23個區(市)縣同步展出,廣受市民游客歡迎。
本次展覽生動呈現新中國成立以來,成都城市風貌、產業商業經濟、人民衣食住行等領域的巨變。其中,位于東郊記憶的展覽主會場每天人潮涌動,日均參觀者超10000人次。展覽背后有怎樣的故事?記者專訪了該展覽工作人員付曉桐。
時間軸+主題區
既有宏觀視角又有微觀細節
展覽以1949年至1978年、1978年至2012年、2012年至2024年3個時期為線索,通過3大板塊9個篇章,全景式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成都的滄桑變遷和重大成就。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是成都市首次以影像記憶為視角,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成都的發展歷程,采用時間軸和主題區雙線設計,既有宏觀視角,又有微觀細節。
為什么選擇采取時間軸和主題區雙線設計的展陳方式?“主要是想突出時間線,讓觀眾能夠清晰地看到不同時期成都的模樣,以及在不同的時期成都發生過的重要事件。”付曉桐說,“這種展陳方式還是比較創新的,為了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我們策劃展覽用了3個月左右的時間,前后修改了10版方案,最后呈現出來能得到市民游客的認可,我們都很開心。”
記者了解到,該展覽從5000余張照片中精選出273張,那么篩選照片有何標準,怎樣的攝影作品才能被選用?“首先是看照片的歷史價值,在策劃展覽之初,我們就去查閱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成都大事記,如果有非常典型的記錄大事記的作品,我們就會留用。另外,還要關注照片本身的藝術價值和可看性,比如一張照片沒有宏觀敘事,但記錄了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幸福瞬間也會被留用。最后,我們還會關注照片是否承載了成都市民的共同記憶。”由于涉及數量眾多、年代久遠的老照片,策展團隊還邀請了多位專家進行討論校對,以保證照片圖說的準確性。
用影像直抵人心
20分鐘了解成都75年變遷
成都傳媒集團東郊記憶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城市記憶展”的主會場,為什么會選擇東郊記憶?“將主會場落地在東郊記憶,是我們的堅定選擇。”付曉桐告訴記者,東郊記憶與展覽有許多相互呼應的地方,“比如兩者的名字中都有‘記憶’二字。此外,東郊記憶經歷了從紅光電子管廠到成都國際時尚產業園的蛻變,這種蛻變是成都發展變遷的一個縮影,所以這個場地與展覽主題不謀而合。”
國慶假期期間,東郊記憶人山人海,相關數據顯示,假期首日客流近10萬人次,今年東郊記憶園區累計入園人次突破1300萬。“這也是我們選擇這里的重要原因。東郊記憶人流量非常大,不僅有本地市民,還有許多外地游客。因此,這個展覽面向的不光是成都人,同時也對所有游客開放。游客可能花20分鐘就能了解成都75年來的變遷,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了解成都的窗口。而這種介紹方式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推介會,用影像直觀地展現成都的巨變,能夠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鳴,是直抵人心的,能夠進一步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付曉桐說。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吳雅婷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