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俺来也俺啦最新官网无码,青草青草视频在线观看2,在线看黄av免费观看不用下载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四川持續提升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 本地收割機手增多

2024年10月08日08:38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收割季,外來麥客稻客為何少了?

10月7日,達州市通川區。忙完一場“分秒必爭”的秋收,穗香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趙貴才在倉庫檢修收割機,準備來年再用。

“以前靠外來稻客收割,等不來稻客,只能人工收割,若遇上陰雨天,稻谷甚至要爛在地里。”農機是趙貴才的“寶貝”,他彎下腰細心地更換耙齒、皮帶,涂抹黃油,做好保養。

3年前,合作社購置了7臺農機,讓通川區北山鎮這一帶幾個村告別了對外來稻客的依賴,也穩定了村里水稻的收成。

農機數量從0到7,是一個縮影。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的數據顯示,全省農機總動力突破5000萬千瓦,水稻、玉米、小麥等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69%,相比2020年分別提升5.8%、6個百分點。數據背后,一個現象作出注腳:近年來,每到收割季,全省各地外來麥客稻客明顯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增多的本地收割機、機手。

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升,是四川加快打造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天府良機”,提高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助力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的積極行動。

看現象

本地農機增多,外來麥客稻客市場空間收窄

“買農機,就是把收割時間掌握在自己手里。”趙貴才是種糧大戶,曾多年靠政府組織或自己聯系請來省外麥客稻客收割,隨著種植規模擴大,他意識到這對收成并不“保險”:“水稻、小麥的收割期短,特別是小麥的收割期,只有那么幾天,搶農時等不了太久。”

趙貴才注意到,近幾年,達州購買農機的種植戶和專業合作社越來越多,農機自給自足成為趨勢。他和其他社員決定購置農機,每臺均價16萬元。“雖然貴,但長期來看是劃算的。”趙貴才算了一筆賬,請麥客稻客每畝收割價格120元至150元,自用農機收割每畝能節省50元以上,加上有農機購置補貼,“每臺農機每年外出收割500畝,幾年時間就能回本。”

在保證收成和提高生產效益的驅動下,全省各地農戶有了更足的動力購置農機。

成立于2009年的廣漢市惠民農機作業專業合作社,已從15臺農機發展到220臺。“起初是因為小田并大田,成片農田產生了規模化作業需求。”該合作社理事長廖興華說,近年來,他們發現外出機收市場廣闊,于是不斷添置農機。今年,該合作社除收割自有的2700畝糧食生產基地外,還收割了德陽、綿陽、南充、遂寧等地的20萬余畝作物。

機收成為不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爭相涉足的市場。去年底,瀘州市瀘縣立石鎮5個村與重慶市永川區吉安鎮5個村各注資10萬元,聯合組建重慶市永瀘強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確定為農機社會化服務。

本地農機增多,就地就近開展收割服務,四川省農機合作社年作業服務較“十二五”末增長34%以上。隨著本地農機社會化服務不斷擴大,外來麥客稻客市場空間持續收窄。

看起因

農機裝備技術進步、“五良”融合為宜機化作業創造條件

在廣漢市惠民農機作業專業合作社,農機數量上漲的同時,農機種類也不斷豐富,覆蓋耕、種、管、防、收、烘全產業鏈;農機細分領域也更細,比如,半喂入式收割機適用于沒有倒伏的稻田,全喂入式收割機適用于倒伏稻田,稻稈稻穗一起“吃”。

省農業機械化發展推廣中心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全省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得益于農機裝備技術進步,一些薄弱環節農機研發攻關取得成效。比如,水稻插秧機和谷物烘干機實現從無到有,高效聯合收割機等質量性能明顯提升,農機作業由耕種收環節為主向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拓展,“機器換人”成效明顯。

農機購置補貼為農機裝備推廣起到了催化作用。瀘州市納溪區引導農民購置使用先進農機,今年落實購機補貼363萬元,補貼各類農機具5735臺,直接受益農戶4161戶。

此外,四川省加強良種、良法、良制、良田、良機“五良”融合發展,為宜機化作業提供了條件。宣漢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服務中心農建股負責人陳益海介紹,當地針對耕地分散、地塊小的現狀,對平壩實行“格田化”、對坡耕地實行“梯格化”或“梯田化”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并輔以“水、路、技、管”等綜合配套,全縣成立142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在高標準農田建設區域,主要農作物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率達85%以上,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5%。在安寧河谷,9月上旬,涼山州越西縣把新品種試驗和機械化種收示范結合起來,推進馬鈴薯等糧油產業提質。

四川省出臺縣鄉村三級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方案等政策,大力發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會化服務,加快農機裝備推廣應用,提升農業機械化率。

補短板

“以機適地”“改地適機”持續推進

盡管社會化服務覆蓋多個市(州),生意越做越大,廖興華仍然有煩惱:“農機在迭代升級,要跟上技術進步的步伐,需要更多有文化的年輕人參與進來。”

發展成熟的生產環節農機性能在持續進步,但一些薄弱環節的農機亟待攻關突破。四川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院長蔣輝霞介紹,四川約八成耕地在丘陵山區,現今丘陵山區一些作物的部分生產環節面臨“無機可用”的情況。比如,玉米機播、機收率和馬鈴薯機播率均不足10%。

在蔣輝霞看來,這主要是受丘陵山區地形復雜多樣、適用農機裝備缺乏、宜機化改造滯后、種植模式繁雜等因素制約,“以機適地”“改地適機”均需加強。

推動農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今年,農業農村廳等12部門聯合印發《深入推進“天府良機”行動省級賦能措施》,針對性支持科研創新、農機企業發展、農機裝備產業園區建設等。全方位提高農業機械化率,四川省有一整套方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四川省加力補齊農機裝備短板加快打造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天府良機”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了加快凝練薄弱環節農機裝備需求、搭建農機裝備創新平臺、提高農機服務能力、推進農機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機人才隊伍建設等9項重點任務;到2025年,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5100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城霖 趙榮昌 陳麗霏 何勤華)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