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規范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微觀)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動力電池的報廢量也在逐年增加,悄然迎來一股退役潮。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退役動力電池總量已超過58萬噸。如何妥善處理好廢舊電池,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
一般而言,當電池容量衰減至額定容量的80%以下時,就不再適用于汽車。然而,這些在汽車上“沒勁兒”了的廢舊電池,還有再利用的價值。一是進行梯次利用,廢舊電池經檢測、分類、拆分、重組等處理后,可應用于對電池能量密度要求較低的領域,如小型儲能柜、路燈等。二是進行再生利用,對廢舊電池進行拆解、破碎、分選、冶煉等處理后,提取出鋰、鈷、鎳等高價值金屬材料,重新用于電池生產。因此,做好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既有生態效益,也有經濟效益。
盡管我國廢舊電池數量龐大,但回收規范性較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相關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規范化回收率不足25%。進一步加強行業規范,建立起完善的回收網絡,是推動電池行業綠色發展的當務之急。
確保規范回收,強化監管是關鍵。當前,一些資質不全的企業通過舊電池粗加工牟利,不僅帶來安全隱患,也讓溯源管理變得更困難。要進一步完善管理體系,嚴格行業準入,防止不達標的企業“渾水摸魚”。前不久,工業和信息化部修訂形成《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對企業選址、溯源管理、節能評估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抬高門檻、加強規范的同時,加大金融財稅支持,引導有基礎的廠家加大投入、提升技術,才能有效促進行業規范化發展,為仍有再利用價值的零部件和資源材料找到合適的“歸宿”。
提升規范化回收率,優化渠道是重要突破口。圍繞產業鏈上下游開展回收服務,既可以完善行業生態,也方便回收管理,有助于更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比如,天能集團(濮陽)循環經濟產業園不僅生產電動道路車、鉛蓄電池,還負責電池的無害化回收,電池從生產到市場,最后再回到工廠處置利用,重新制造電池,形成了綠色產業鏈。再如,福田汽車控股子公司與主營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的巴特瑞科技公司合作,開發利用廢舊電芯和極片等電池資源,共建退役動力電池回收網。依托相關產業鏈,建立規范而方便的動力電池回收渠道,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確保其全生命周期綠色環保,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必須邁過的一道坎。期待有關部門、回收企業與消費者凝聚合力,推動形成多層次、多用途的規范化利用格局,讓廢舊動力電池得到規范處理、合理利用,更好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16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